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2014年3月第6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授课教师:***
授课科目:政治
授课时间:2014年11月17日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区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
【教学目标分析】
作用 地位
只有深入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才能学习和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从而思考我国当前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
因此,本框题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中的内容。
教材采取总分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中,介绍了按劳分配的含义、地位和实行这种分配方式的原因;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主要介绍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本框题承接前面《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后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情境教学: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启发式教学: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法
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