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标志两大类。
2.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4.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5. 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三大类型。
6.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道路交通量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7.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9.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和高架分离式。
11.环道一般采用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三种车道。
12.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13.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出 - 出、出 - 入、入 - 出、入 - 入。
14. 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15.道路照明以满足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和眩光控制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 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三种。
17.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
18.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眼色、形状、符号。
19.雨水口可分为平式、立式和联合式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23.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单排一侧排列、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
二、单选题:1. 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A. 城市快速路B. 城市主干路C. 城市次干路D. 城市支路2. 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A. 明沟系统B. 人工疏导系统C. 暗管系统D. 混合式系统3. 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A. 生理效果B. 习惯思维C. 心理效果D. 舒适依赖感4. 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 4%,那么合成坡度为[ ]A.1%B.3%C.5%D.7%5. 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6. 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 3秒,绿灯 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A.20 秒B.41 秒C.15 秒D.38 秒7. 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A. 圆形B. 长方形C.椭圆形D. 卵形8. 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A. 车行道B. 路缘带C. 分车带D. 路旁建筑物9. 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
[ ]A.0.9B.0.6C.0.3D.0.710.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 ]A. 最大小客车数B. 最大大客车数C. 最小大客车数D. 最小小客车数11. 环道不用设的是[ ]A. 左转车道B. 交织车道C. 右转车道D. 集散车道12. 候驶车道不包括[ ]A. 直行车道B. 直左车道C. 直右车道D. 斜左车道13. 下列不属于非机动车的是[ ]A. 自行车B. 公交车C. 三轮车D. 板车14. 以下哪项不属于交通标志的主标志[ ]A. 警告标志B. 辅助标志C.禁令标志D.指示标志15. 快速路出入口一般情况下应设在。
[ ]A. 主线行车道的左侧B. 主线行车道的右侧C. 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后D. 主线的上坡路16. 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主体不包括:[ ]A. 机动车B. 非机动车C. 行人D. 驾驶员17. 平交口信号灯的颜色不包括:[ ]A. 红B. 黄C. 绿D. 紫18. 以下哪项不是交通标志的要素:[ ]A. 颜色B. 长度C. 形状D. 符号19. 人行通道上的红灯代表:[ ]A. 停B. 行C. 缓行D. 无意义三、多选题:1. 城市道路分类有:[ ]A. 快速路B. 主干路C. 次干路D. 支路2. 道路网的基本类型:[ ]A. 方格网B. 自由式C. 井型D. 放射环型3. 下列属于交通岛的有:[ ]A. 分隔岛B. 中心岛C. 安全岛D. 导流岛4. 设置人行道时应考虑的问题的有:[ ]A. 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B. 尽量与车行道垂直C. 设在道路中间段处D. 尽量靠近交叉口5.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包括:[ ]A. 明沟系统B. 暗沟系统C. 暗管系统D. 混合式系统四、判断题:1. 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宜为 5 条。
[ ]2. 平面交叉口视距采取超车视距。
[ ]3. 设置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时,可将进口道中线向右侧偏移。
[ ]4. 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 1 米处。
[ ]5. 平曲线加宽包括静态加宽和动态加宽。
[ ]6. 中间带由两条右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 ]7. 平面交叉路线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
[ ]8. 环道计算行车速度以相交道路中最大计算行车速度的0.6~0.8 倍计取。
[ ]9. 最小交织长度不应小于以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行驶4s 的距离。
[ ]10. 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 1 米处。
[ ]11. 路面宽度大、横坡小时,锯齿街沟宽度 b 可用较大值。
[ ]12. 设置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时,可将进口道中线向右侧偏移。
[ ]13. 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时可选用分离式立交。
[ ]14. 计算立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交叉口处应按路段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
[ ]15. 停车车位的不知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有平行停放, 垂直停放 , 斜向停放 , 三种类型。
[ ]16. 交通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
[ ]五、名词解释题:1.服务交通量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评价3.立交4.道路设计车速5.道路建筑限界6.行车视距7.合流制排水系统8.无障碍步道体系六、简答题: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4.中间带有何作用?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
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主标志、辅标志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3.经济效益4.缓和曲线5.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6.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7.服务水平8.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9.主路、辅路、匝道10.整体平地式、高架分离式11.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12.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13.出—出、出—入、入—入、入—出14.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15.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16.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17.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18.颜色、形状、符号19.平式、立式、联合式20.直接式、平行式21.合流制、分流制22.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23.单排一侧布置、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二、单项选择题:1.D2.C3.C4.C5.A6.B7.B8.D9.D 10.A11.D12.D 13.B 14.B 15.B 16.D 17.D 18.B 19.A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D4.ABD5.ACD四、判断题:1. ×2.×3.×4.√5.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15. √五、名词解释题:1. 服务交通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在已知周期(通常 15min)中,当能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或均匀路段的最大小时流率。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评价即是对已作出的一个或若干个备选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的分析与评价,研究其达到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能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3.道路立体交叉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简称立交。
立交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部位4.道路设计车速是指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也就是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人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5.道路建筑限界即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即道路建筑界限。
6.行车视距是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面,一旦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7.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系统内排除的系统形式。
8.无障碍步道体系是在人行道系统中劈出一条适当宽度的带状范围,铺砌特殊便于盲人辨别的步道砖,并且在遇到台阶的地方代替以适当坡道,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人行道体系。
六、简答题:1.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1) 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人行横道。
6.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7. 1) 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2)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