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

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


特别提示
1.白色隔离塞不能再次穿刺,否则
有 穿透套管造成渗漏的危险。
2.直刺静脉上方。 3.穿刺失败时必须更换新的留置针
透明敷料使用的要点:
一 要点:
3M敷贴以穿刺点为中 心作密闭式固定(无张力粘帖),必须遮盖白色隔离 塞
1、无张力垂放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二、操作三步曲:
(直型) (Y型)
安全式留置针:既防针刺伤又防血液污染。
防逆流留置针:防止血液逆流,减低血液污 染的危险,达到正压封管的效果。
第二部分--留置针的应用
临床上型号的选择:
规格 头皮针 颜色 流速 19~25ml/min 33~36ml/min 应用
小儿/脆小血管
24G 22G
5# 7#
输液
20G
封管步骤
肝素封管SASH
S生理盐水 A给药 S生理盐水 H肝素
生理盐水封管
SAS S生理盐水 A给药 S生理盐水
Tips:冲管液的最小量是延长管和 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封管液的量 是延长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
已封管留置针的启用
• 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 步骤:常规消毒肝素帽,用NS10ml冲管(先抽回 血),当遇阻力时,应给予拔管,不能强 行冲击,避免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发生堵 塞。冲管通畅后,将连接输液装置的头皮 针刺入肝素帽即可。
浅静脉留置针的 应用与维护
消化内科
杜婷婷
主要内容
1
浅静脉留置针的定义,应用意义 及种类
2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
3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什么是浅静脉留置针?
•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它是由不锈钢的 针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 套管和针芯一齐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 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 液的一种输液工具。
• 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热敷等,以增加血 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
• 可以留置留置针洗澡,在留置针处再缠绕 一层保鲜膜 • 正常情况下 留置针内可能有少量回血 这 不影响第二天继续输液和患者的健康
开放式留置针:提供较大输液量,但不能完 全有效避免血液外溢的传统的留置针。
注意事项
• 使用开放式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或输血器务 必压住针前端,以防止血液外溢引起感染, 也可避免将管带出静脉。
V型按压手法要点
V型按压手法要点
密闭式留置针: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 血液外溢而造成血液污染的整体式留置针。
正确封管
1、封管液配制:
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wu(10-50单位∕ml) • 正压封管:针尖留在肝素帽内少许,脉冲式推注 封管液剩0.5~1ml时,一边推注,一边拔针头 (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
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肝素钠溶液3~5ml,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 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6—8小时)
更换透明敷料
• 时间 2~3天 (有特殊随时更换) • 要点 更换敷料时,对穿刺部位要严格 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 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
拔针的注意事项
•一手固定套管针,另一手由外周至中央水平揭除敷料 •洁尔碘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周围皮肤
•先拔针后按压法,即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迅速按压, 按压时应沿血管纵行按压,时间为5分钟
长期多病消瘦患者穿刺技巧
• 长期多病消瘦患者,静脉注射次数多,血 管壁脆弱,弹性差,肌肉松弛皮下活动度 大,静脉穿刺时要绷紧皮肤,压迫穿刺点 两端,抓住血管的活动去向,以助针锋准 确刺入血管。
浮肿患者穿刺技巧
• 全身及肢体浮肿患者,肉眼多不能明视静 脉,较难进行穿刺,可采用注射前指压静 脉法,在穿刺点上端约5cm处束紧,拇指 顺血管方向向前推压,使组织间隙的水肿 液排开,静脉即可显露,进行穿刺。
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 扎健侧不扎患侧 静脉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和 静脉瓣,避开受伤的肢体
正确的穿刺:
•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 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为6 8cm,左右松动留置针,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 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续进 2-3mm后退针芯少许,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 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 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输液器一端与肝素帽 连接,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观察局部有无渗 漏,输液是否通畅。
注意事项
1.观察滴速,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 渗液时,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 2.更换透明贴膜后,记录当时穿刺 日期. 3.留置时间一般以3-5d为宜
注意事项
4.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 次。 5.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6.尽量避免肢体下垂,防血液回流阻塞。 7.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 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 不适。
静脉选择-----评估
• 弹性、走行、有无静脉瓣、是否在关节部位、 是否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是否为下肢静脉 • 0级—成人、清晰、可触及的手足大血管 Ⅰ级—表浅、滑动、可触及的中血管 Ⅱ级—不太清晰、滑动、能隐约摸到的小血管 Ⅲ级—脱水、休克等血管不清晰,血管硬化、 触摸不清的细小血管
静脉选择------原则
肥胖患者穿刺技巧
• 多见于营养过剩的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 丰满,血管较深,虽加压迫也难显露,但 血管弹性好,活动度小,可采用探索法, 按解剖部位,循血管方向迅速刺入皮下, 用左手食指在表皮上触到弹性,右手持针 朝此方向探索进行,即可穿刺成功。
重视患者健康Βιβλιοθήκη 育• 向患者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 • 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 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④静脉炎
分类: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无临床症状
注射部位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
注射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疼痛伴发红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到 条索状静脉 疼痛伴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范围>2.5cm, 有脓液渗出
脱水及休克患者穿刺技巧
• 休克及严重脱水致血液浓缩,循环障碍血管弹性 降低,虽然肉眼可见静脉血管,但穿刺却很困难。 静脉穿刺前须经充分压迫局部给予热敷,以改善 血管内充血程度,待血管充盈后,采用挑起缓慢 进针法。进针后,先使针头向上挑起沿血管走行 缓慢由浅至深进入管腔,见有回血,即可缓慢注 射少量液体,此时不宜放松压迫,待管腔随着注 入的液体而稍扩大后,针头沿静脉的方向刺入所 需深度,送内套管后妥善固定。
18G
9#
12#
55~65ml/min
输血
76~105ml/min 手术室/急诊
留置针的临床选择:
•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 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 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 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 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留置针的选择
• 使用前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有无破损、 失效、针头有无倒钩,导管有无断裂、开 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 ①皮下血肿
——熟练掌握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
• ②液体渗漏
——同上,妥善固定导管,避免过度活动
渗出分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无临床症状 皮肤发白,水肿最大直径<2.5cm,皮肤发脓,伴或 不伴有疼痛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在2.5—15cm,皮肤发脓,伴或 不伴有疼痛 皮肤发白,水肿直径>15cm,皮肤发脓,轻到中等 疼痛 水肿部位发亮,触之有发泡剂或脓肿
1、捏导管突起 2、抚平整块敷料 3、边撕边框边按压
U型固定,标明穿刺时间
注意肝素帽位置
冲管与封管
• 冲管的定义: •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应用 于输液前或两种药物之间。 • ①避免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 • ②减少药物 之 间的配伍禁忌。 • 封管的定义: • 用稀释肝素液来保持静脉通畅。通常用于输液结 束后。
8.不宜经留置针输液包括: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肠外
营养、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等
注意事项
9.静脉留置针不应常规用于采血,短期应用 除外。 10.不得在置有留置针的一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
袖带和止血带。
11.选择穿刺部位时应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 再次
穿刺点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
12.输液前抽回血以确认导管是否通畅。
留置针基本组成
肝素帽 针尖
导管
针柄
白色隔离塞 小夹子
延长管
小夹子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钢针 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应用于临床。 • 其优点是:① 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 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② 保护血管,减少 液体外渗;③ 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 和输液提供方便;④ 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 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⑤ 很大程度上减 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使用范围
• 钢针只适用于单次采血 短期:输液时间<4h • 留置针适用范围: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 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特别是危重 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输 液或输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 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 露的危险。
目前市场上的留置针种类有:
• 开放式留置针 • 密闭式留置针 • 安全型留置针 • 防逆流留置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