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
针对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我将答题技巧和方法概括为“四步答题法”,依次是:第一步:慢读、第二步:审题、第三步:细读、第四步:深读。具体操作如下
二、展示过程:
(一)、第一步:慢读
先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再逐字逐句的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疑难字词,读懂文章大意。初步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并体会抒发的感情。
2在指导过程之中,将不同的方式方法多层次的呈现展示出来,并且紧扣穿插训练逐步展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3注重了师生互动。教师总结规律,起到辅助和引领的作用。目的还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答题能力。
总结并再次强调“四步阅读法”,加深印象,强化直观感受。
设计亮点:
(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设计亮点:
1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出发,选择绝大多数学生阅读这一盲区进行指导,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不经有较高的指导性比一般训练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简单概括为:标序号、读文章、懂大意。
以《荷叶母亲》为例:
当看到这篇文章时,首先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共九段。然后慢读全文,读的过程之中解决生字词,如红体字“并蒂”“姊妹”“花瑞”“菡萏”“攲斜”“荫蔽”。要求不仅要读准音还要理解它在文中的含义。通过这一遍慢读,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并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所感悟。
(三)、下面就进入第三步:细读
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在文中找到简单题目的答案提示并标注好题号;疑难题目勾画重点提示词句。读完后先将有把握的题目做完。(能用原文作答的一定用原文语句!)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四点:1、简单题标题号2、疑难题抓提示3、注意特殊语句(包括开头,过渡,结尾等)4、原文语句不可弃。
细读之中再次回扣课文内容,可以在二三自然段,明确找到第一题“故乡”“九年前”两个提示语,插叙也就很显明了。
(二)、第二步:审题
把文段后出示的问题逐一细细默读一遍(边读边对题目中的出题点进行勾画),审准并明白每一个题目的考查点。结合第一遍的阅读感悟,简单的题目初步形成答案,疑难题目做好重点标注。
概括来说有三个目的:细读题—明确考察点;易做题—形成思路;疑难题—做好标注。
以这五个题目为例:
边细细审题,边将题目的考察点进行标画,如:一题的“记叙顺序”;二题的“天气描写”;三题的“此处”,这三个题难度较小,可以初步形成思路。四题、五题需针对内容深入理解,可以先做好重点标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四步答题法》微课程
肥城市实验中学 王敏
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 名
王敏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语文
所教学段
初中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山东省肥城市实验中学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选题意图
针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有步骤有层次的指导,把散乱的做题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将阅读与做题有机结合,利用“四步答题法”,从根本上提高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
总的来说,深读就是紧扣文章内容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的答题,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三、总结:
最后我们再次回顾“四步答题法” 第一步:慢读、第二步:审题、第三步:细读、第四步:深读。如果同学们能够坚持运用“四步答题法”进行训练,相信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能提高!
清晰明确的将阅读步骤展示给学生,以形成视觉冲击。
结合第四段中的关键词“雨声”,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天气环境,进而明白这种环境埋下伏笔并对下文荷叶的精神起到烘托作用。针对第三题,在细读中可以找到“昨夜还是”“今晨开满”一组词语,通过两相对照,可以轻而易举的明白“菡萏”是含苞欲放的意思。这样易做题也就相应得到了解决。
(四)、对于需要深入理解感悟的疑难问题,我们还要进行第四步:深读
(2)可以通过微视频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理解的巩固训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答题能力。
(3)本微视频适用于一至九年级所有学生。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动画□其他
预计时间
(7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带着疑难问题再次深读文章,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结合勾画的重点提示词句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形成答案并作答。(作答时注意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更要深入。)
深读时,边读边标注提示性语句,通过这些语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感悟,借此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深读第九段,写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母亲给孩子荫蔽,那孩子“心中的雨点”就是生活中的风雨所产生的烦恼、失望、害怕等情绪,饱含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这样形成答案,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内容来源
人 教 版 语文教材
适用对象
小学及初中阶段学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2、通过穿插训练进行强化巩固。
3、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答题习惯。
教学用途
√训练前指导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1)训练前指导:教师在课前播放微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根据视频中的方式方法,结合学习任务进行自主训练。
简训练,可以显明的将学生带入阅读过程,指导效果更好。
三个目的不同,各有侧重点,清晰展示,强调效果。
利用醒目符号标画,即加深学习印象,还能教给学生正确答题的方法。
针对重点答题方法进行强调,以便直观记忆。
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指导,多方面结合,形成答题思路,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答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