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一猜这些名句写的是哪一种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词牌、题目)3、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
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4、出示范读
5、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二、学习诗词1、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
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学生齐读愁诗。
三、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
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的野梅。
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默地凋落。
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
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5、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了,它是胜利者。
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分析意象:驿外、断桥、野梅、黄昏、风雨
感受: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凄苦——处境悲凉(三)、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请同学读。
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理解群芳)读。
(四)、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同学读。
2、还是这株野梅,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摧残。
请看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
3、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之后,纷纷落了下来。
成泥:落花与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
碾:这又是一个无情的动作,踩。
作尘:梅花被摧残而化作了灰尘。
4、你有什么话想说?(梅花的命运真凄惨。
)
5、令人不忍读下去,但还是要读。
读。
6、作者仅仅是写梅花的悲惨命运吗?讨论
7、为了突出“香如故”。
那别有韵味的“香”,永远如故,一丝一毫没有改变。
读。
合作探究: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四、比较阅读《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齐声诵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