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刻不容缓一中屈丹偌大的校园里,熙熙攘攘来往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承载着我们特别的关注……他们就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

对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人们常称之为“考前心理调适”,顾名思义,这项工作常常是安排在高考前的两三周进行的,它无疑对调节学生在考场上的情绪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仅仅在这时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我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在考场上,特别是重大考试的考场上,常有一些考生因为过度的考试焦虑,而无法在考试时发挥正常的水平。

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与考场氛围、考试过程中一些细小环节有关,考前心理调适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尽快适应陌生的考场环境、调整考试时的心态,但它决不能代替学生日常备考期间的心理辅导,对于解决引起考试焦虑最根本的问题,考前心理调适是无能为力的。

记得,为我们讲授教育心理学的教授曾说过:“导致考试焦虑,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用所学知识解决考卷上的试题没有把握,而且越是没有把握就越容易引起考试焦虑。

”也就是说,学生之所以会考试焦虑,是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透彻,他对能否顺利做出考卷上的试题,存在着很大的担心,等到真的上了考场,这种担心又会因为对考场环境的不熟悉和考场上的紧气氛而进一步加强,最终导致考试发挥失常。

反之,当学生确定试卷上的绝大多数容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围时,即使考试环境陌生、考场气氛紧,自信满满的学生也能很快地把精力集中在试卷上,自然不会有任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紧和焦虑了。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心态如何、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并不是临考前的心理调适讲座(尽管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主动地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和关注,维护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尽可能保证平时的学习质量,并在此期间,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充沛的自信。

来一中工作的第一年,接触到的正巧是将在明年踏入高考考场的这批高三学生,与他们的结识使我有机会在今年暑假时,就了解到他们的一些心理状况。

在还没有正式踏入高三年级的时候,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了他们心的“剑拔弩”。

“老师,听过来人说,高三一年很苦很苦的,我好紧啊,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从一开始就底气不足;“老师,这个暑假真是太痛苦了,爸爸妈妈整天唠叨,提醒我就要高三了,我一刻也无法放松啊!”他们从一开始就满心烦躁;“老师,就要高三了,真不敢相信时间过得这么快,各种习题让我疲于应付,根本就挤不出时间来弥补以往在基础知识上的空白,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最好自己也能掰成两半……”他们从一开始就慌乱无措……以这样的心态揭开高三生活的序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上了高中,压力好大,上了高三,压力更大。

父母的期望不能辜负,老师的耳提面命令我招架不住……父母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同学们也在明里暗里和我较劲。

考完试后,要和我对答案,问分数,再说一些似吹捧似讽刺的话,好难受。

却又不能发火,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了。

”这是一个学习优秀的高三学生日记中的一段话。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高三学生的生活状况:他们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在同伴中,他们得不到理解,找不到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甚至有可能遭遇相互倾轧。

这些高三学生一方面要应付繁重的课业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剧烈的人际冲突。

他们的应对方式,往往只是压抑和封闭,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形成孤僻的性格,使他们逐渐丧失对他人的信任。

这样的苦闷若在高三学生的心中盘旋不去,则势必湮灭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复习备考。

看着那走在校园里,高三学生一稚嫩的脸庞,有一个声音在我的心中反复回响:“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应该立即着手,从眼前做起、从当下做起!”这个声音越来越响,要引起所有老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打破人们只关注学生学习,而对其心理状态不加重视的惯性思维。

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可以说是一对荣辱共享的兄弟,他们常常彼此互为影响,形成良性的或恶性的循环。

(比如:学生往往因为做不出题目,而心烦意乱,越是如此越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静不下心来就更做不出题,做不出题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忧虑,影响了他的自信心,如此循环不止。

)我们自然期待在高三学生复习备考期间,伴随他们的是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的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他们自身就具备了生生不息的力量,使他们敢于直面复习备考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和挑战。

然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人们更注重的是看得到的行为表现,却很少意识到潜在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并且值得人们给予同等的关注。

解除了认识上可能存在的障碍,接下来自然就是具体的心理辅导过程了。

我认为对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同时开展:一、高三阶段是就学以来,学生所面临的最艰苦的一环。

特别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自小娇生惯养的他们将会遭遇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对于高三阶段学习的艰苦性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当他们面对困难时,极有可能会产生退缩、逃避的心理,学生很可能常常在“能不能坚持”和“要不要放弃”的犹豫中摇摆不定,势必对他们保持心理状态的基本平稳造成极大的障碍。

作为心理辅导,我们有责任提醒他们建立面对高三艰苦学习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不断地给予他们鼓励和心理支持。

二、帮助高三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应对生活和学习中过重的心理压力。

经研究,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有父母家庭对学生较高的期望、学生不恰当的自我期望、学校及社会的期望、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压力等。

对各方面心理压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正确应对这些压力,是一种必需的能力,特别是在高三备考这一特殊时期,对稳定学生的心态,保证学生复习备考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三、针对家长和老师,应尽力为高三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班级氛围。

人生活在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

温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理解和充分的心理支持(有别于物质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冲突,给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以上三方面的举措,表面上看来相对独立,实质上又是环环相扣、互为促进的。

最后衷心地期望,我们的高三学子能顺利渡过高三这特殊的一年,最终赢得学习成绩和心灵成长的双重丰收!首先要做到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一次最多只能集中50分钟,所以,不要让自己连续学习几个小时,最后只能是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

应该是学习45分钟,休息15分钟。

而看电视、听音乐、聊天都不能让大脑得到休息,依然在思考,只有在睡眠、劳动和体育锻炼时大脑才得到放松。

所以,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而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孩子也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是对孩子的大脑功能正常运转不利的。

当人在运动时大脑中的氧气最充分,协调性的运动训练还可以提高注意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高三学生每天应该保证累计运动时间45分钟,起床后、课间、睡前都可以运动。

当发现自己有以上心理问题和症状时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协助调整,有抑郁症状的还要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不要把找心理医生看做是见不得人的事,或是以为精神病人才找心理医生。

越早调整越好。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扬霞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作者: Daisy.辛颖- daisy3333环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辛颖00213034摘要本文在分析高中三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对待高三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指导,以预防为主,适当减轻其心理压力。

同时提出必须注意减压途径、方法的适度性,以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三学生减轻压力心理指导适度神经官能症0 引言由于高考的压力,长期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过于紧,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当普遍[1],多发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尤其是在考试期间表现最为明显。

如不进行适当指导并给予解决,轻者影响学习效果[2],重者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以至出现极端行为。

1 常见症状1.1 心理表现焦虑、烦燥、自负、自卑、偏执、敌对、渴望发泄、脆弱、情绪不稳定、易兴奋、幻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人际关系敏感、自控力下降。

1.2 生理表现多汗、末梢血液循环障碍、腹泄、便密、女生月经紊乱、痛经、免疫力下降(易发流行性疾病,如流感)、睡眠紊乱(睡眠质量低下、夜间失眠多梦、觉醒不足、白天困倦)、神经性头疼、神经性胸疼、腹疼、易疲劳、旋晕、间断心跳过速、短暂呼吸困难。

2 原因分析高三学习任务量突然加大,睡眠时间急剧缩短,学生首先从生理上难以接受,由于过度疲劳而导致精神上格外脆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而此时,对成绩的担心、对竞争的恐惧,对前途的忧虑使心理压力突然上升,加之媒体对高考的过度渲染,家长、老师对学生态度的明显改变,过度的关注,过度的小心更使学生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表现出神经官能症等心理疾病。

并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生理症状的出现(实际上生理上多无器质性病变)。

3 解决对策3.1 加强心理指导3.1.1 学生心理需求分析为指导富针对性,得对其心理需要做简要分析。

高三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冲动、压抑、矛盾,常出现心渴望释放,外表趋向隐的情况。

他们有倾吐、述说的需求,但往往对这种活动的对象、环境要求极高,对效果的期待值也过高。

这时候,他们便需要心理指导,因为他们所要求的满意程度已不是一般的“聊天”活动所能达到的。

并且由于格外敏感,“聊天”的本身会使高三学生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产生一种愧疚感,从减轻心理压力的角度来看极为不利。

3.1.2 心理指导容的确定对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指导应长期追踪,以预防为主,以减轻压力为目的。

使学生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确立自信心,快乐的面对困难。

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对待学习注重过程胜于注重结果,合理的认识考试成绩,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自我鼓励、自我支持、自我暗示。

培养学生确定合理目标的能力,即使其具有“有所提高但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3.1.3 心理指导人士的选择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现在多数学校都有心理教师,但这些教师往往未经受过专业的训练,只是由校医兼职或由退居二线的老教师充当。

他们虽有工作经验,但能够进行的仅为呵护式开导,而无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无法对未知情况做出预测发展潜在危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会被某些表面效果欺骗,影响一些心理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很多高考状元以及历届优秀考生被请到各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进行心理指导。

他们虽然有成功的经历,但是他们的方法有效性是相对的,他们所介绍的往往只是自己的方法,而不能针对专门的问题给出合理解决方案,并且很多学生会对他们的看法相当重视,直接模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