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之积滞和厌食
气。 神曲、山楂、麦芽 —消食导滞。 陈皮、积实 —理气和胃。
临床治疗积滞常用方
? 乳积:用消乳散合一捻金
?
一捻金:人参、大黄、槟榔、炒黑白
丑各等份为沫。
?
两药混合后,一岁 1g,日三次口服。
? 食积:用保和散合升降散
?
升降散:生熟川军、僵虫、蚕蜕、
? 胆星、竹黄、梅片、朱砂、姜黄
?
两药混合后,一岁 1g,日三次口服。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三、诊断
? 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 馊,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
?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 3、有伤乳,伤食史。 ?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
球。
四、辨证要点
? 1、虚实 ? 实—病程 短,脘腹胀痛或伴低热 、哭闹。 ? 虚中挟实—病程长,脘腹胀满,喜按,神倦
三、诊断要点
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 志失调史。
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 于同龄正常儿童。
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 动如常。
。 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鉴别诊断:
1、积滞:除不思乳食外,有伴随症状,如:嗳 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有伤食史。
2、疰夏:即“苦夏”,以食欲不振为主症,发 病有季节性,有“春夏剧,秋冬瘥”的临床特 点。
乏力,形体消瘦。 ? 2、伤乳、伤食 ? 母乳喂养的婴儿为伤 乳。 ? 普通饮食的幼儿多为伤食。
五、治疗原则
? 实证—消食化滞。 ? 虚中挟实—消食健脾,消补并施。
六、分证论治
? (一)乳食内积
? 症状及症候分析 :
? 乳食少思或不思, —乳食停积胃腑,受纳失 常。
?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脾不运化,中焦气 滞。
积滞
? 一、概述 ? 1.定义: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
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 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 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 臭为特征。“积为疳之母,有积不治, 乃成疳证。”
二、病因病机
? 病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功 能失调,或脾胃虚弱,腐熟运化不及,乳食 停滞不化。
厌食
一、概 述
1、定义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以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
? 2、特征:
1)、1—6岁多见。
2)、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
3)、除食欲不振外无明显其它症状,但病 程较长者可造成气血生化不足,影响生 长发育。
? 4)、诊断应首先排除其它慢性疾病,如 肝炎、贫血等 。
二、病因病机
? 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便下秽臭 —乳食停积 腐败,胃失和降。
? 烦躁哭闹,低热,肚腹热甚 —积壅发热。 ? 舌淡,苔白腻。
? 治法:消食化积。 ? 方药:消乳丸,保和丸加减。 ? 消乳丸—神曲、麦芽(消积去滞)。
陈皮、香附、砂仁(理气消滞) 炙甘草(和中)。 ? 保和丸—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 食油腻之积,为主药)。 神曲(消食健脾)。 莱菔子(消食下气,并长于消麦面 痰气之积)。 以上三药同用,可消化各种饮食积 滞。
? 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 ——虚中挟实之象。
? 治法:健脾消积。 ? 方药:健脾丸加减
? 《证治准绳》健脾丸:人参、白术,茯苓、 甘草(四君子) —补气健脾。
山楂、神曲、麦芽 —消食化滞。 木香、砂仁、陈皮 —理气和胃, 山药、肉豆蔻 —健脾止泻。 黄连—清热燥湿。 ? 《医方集解》健脾丸:人参、白术 —健脾补
? 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 ? 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
? 连翘—食积化热,佐以连翘清热而散结。
? 本方虽以消导为主,但其性平和,故以“保和 ”名之。
(二)、脾虚挟食
? 症状及证候分析: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 —本证是因虚致积,脾虚,气血不充。
? 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伏卧,呕吐酸馊,夜 寐不安,大便溏薄,日 2-3次,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 — —乳食停积,气机不利。
?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 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
一、脾失健运
症状及证候分析: 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食少而无味 ,多食或强迫进食可见脘腹饱胀——胃 失和降,脾失健运引起。 苔薄白或薄腻——食积的舌象。 其它症状不明显是其特征。
? 治则: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
苍术—。
伤乳
? ? ?
伤食 。
? ?
乳哺不节,啼叫即乳(母乳喟养 ) 停积胃中壅
人工喂养,乳粉过量,过浓,变质 而不化,成
冷热不调 。
为乳 积。
饱食无度
杂食乱投
生冷不节
喂养不当,食物停积胃腑,中焦气滞不行
食物坚硬 甘肥厚腻
?
? 脾胃虚弱
?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调护失宜 病后体虚未复
? 1、喂养不当(零食、偏食、溺爱) —为主要 原因之一。喂养超越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损伤 脾胃之气,而致不思进食,甚至拒食。
? 2、病后 失调,元气大伤 —大病后尤其温热病 后,耗气伤阴,脾胃气阴俱虚,受纳运化失常 ,导致厌食。
? 3、先天不足是部分婴儿厌食的原因,胎禀元 气不足五脏皆虚,脾胃尤显薄弱,生后即食欲 不振,不思乳食,导致厌食。
?
陈皮、枳壳、霍香—理气醒脾和
中。
?
神曲、 山渣、麦芽—消食开胃。
? 腹胀明显者加木香、厚朴、莱菔子。苔 白腻加佩兰、半夏燥湿醒脾。
二、脾胃气虚
? 症状及证候分析 食欲不振,食少懒言——脾胃虚弱,中气
不足。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气血精微化生不
足 不能灌养全身。 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脾虚失
健。 治则: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 方药:异功散加味。(四君子加陈皮} 四君子——健脾益气。 砂仁、陈皮、佩兰——理气醒脾助运。 神曲、鸡内金——消食助运。
? 加减: 胎腻、大便稀溏——加苍术、薏苡仁燥湿
健脾。 易于汗出者——加黄芪、防风、牡蛎固表
护卫; 苔腻者——加苍术运脾燥湿。 情志抑郁加才胡、佛手。
三、脾胃阴虚
? 症状及症候分析: 不欲进食,食少饮多 ——脾胃阴虚,饥不欲食、
引水自救。 口干舌燥,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黄赤,面
色欠华——脾胃阴液亏乏,不能营养肌肤及上 承口舌,下濡润二便。 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 ——阴虚之象。 治则: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