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1、观点采择,这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使学生转换视觉、换位思考。

例如:把芭比娃娃放到另一个房间,然后问学生:“芭比在那个房间可以看到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当我和你对话时,不能让你换位成我去思考问题,因为那样你所面对的正是自己,要让你面对第三方而不是自己。

2、洛克的白板论是后天经验主义的,所以假设验证是经验主义的操作,因而教育科研实验、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理论支撑都是经验主义。

3、柏拉图的理型,是头脑中完美的架构。

比如:晕轮中的白马王子在现实中是没有的,那是父兄师长、小说中众多人物的综合体。

维特根斯坦的图式,是对事物的心理挂钩。

比如:某人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图式,就是文具盒中那块含有45度角的小小三角板。

范式,是对于某些事物的取向。

比如:教学范式;教学风格是潜意识的,而范式则是在意识层面的。

4、冯特的结构主义与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比如:学生的知识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的心智结构,但不一定对其中每个部分学生都会应用,这就需要检查其功能性特点。

总之,结构是总体把握,机能是局部运行。

5、行为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强化作用,以产生工具性条件发射。

书中提出可视化色板和区域块,但我认为有效的积分更能强化其行为,因为体现的更细微,尤其是在手感的代价券,其內视与外视的强化功能势不可挡。

6、从人本主义的视角,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在教育都有着实在的指向。

间食即是生理需要、防止校园暴力即是安全需要、班集体团队即是归属感需要、表现欲与胜任感是自尊的需要、最后自我实现体现在自我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罗杰斯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来访者中心、无条件积极关注与聆听,这体现了教师和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7、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可直接观察,认知主义使用的主要是信息论的黑箱方法,通过选择输入与观察输出发现相关或者因果关系。

其做法为:由认知发生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包,通过试错提升判断力、通过比较差异提高刺激与反应辨别能力、通过思维可视化和内省达到刺激与反应泛化,组装成知识网络并激活,进而实现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进行知识系统升级。

8、从生物心理学视角,主要应用的是还原主义,即问一问这个现象说明在大脑里发生着什么?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老年人乙酰胆碱分泌的减少和海马回的萎缩,因此形成了外显记忆的衰退。

我们关于左额叶布洛卡区、左颞叶威尔尼克区和顶叶贾许温德区的学习,都有助于理解学生的不同障碍。

由于贾许温德区主管学习但发育缓慢,所以幼儿园不能小学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万物有灵论”、“不可思议思维”、“象征性思维”和“自我中心思维”,从而12岁之前,学生的“深度感知”发育并不完善。

9、从进化的视角看,在教育上反映的是环境的利基。

进化心理学所关注三方面:(1)内含适应性直指鲍查德和莱肯1992年的智力与人格遗传研究;(2)亲缘选择则包括了家族历史与朋友圈,法国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在教育中或隐或现。

(3)差别亲代投资解释了家长们众多的行为,是为孩子赢得更多的良好生存机会。

引申到学校教育中,则是通过教室布置和氛围的格式塔,形成互惠利他。

10、由于学生在家与在校表现与受到的肯定不同,所以形成由于信息不一致所造成的混乱与冲突,这正是笛卡尔的物质与心理的交互作用。

班主任不能对家长产生依赖性来缓解混乱,而是指导“家校互动”来解决认知失调。

在教学互动方面,教师赋予丰富的方式非常重要,这是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活学生智力活动所必需的做法。

11、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特米海依在2000年《生命的心流》一书中提出“心流”理论,其特点为:自控又自失、专注而享受、重复中完善。

值得指出的是:流畅者为心流,而阻塞者则不是。

在课堂四种心态中——焦虑、冷漠、无聊和享受中,只有最后一种为心流,即专注、兴趣与享受。

心流是一种个体感受,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可以是听课的观摩者,因而心流融合了认知、动机和情感,这是当代教育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具有高难度挑战的情境,甚至学生参与程度很高的课堂状态,都不一定是心流的体验,只有感受到专注、兴趣与享受的时候(Shernoff 2003),才是心流产生的时候。

因此在一个课堂上,教师产生心流或者学生产生心流都是很难得的,如果同时产生心流,那就是一场精神与心灵的盛宴。

12、心理主题,Hartelius 2007,内容:个人的生存状态、价值观、情感态度取向;背景:个人的经验与人生体验;二者的交集即是刺激因素:什么因素才能刺激起动机与行为转变。

比如:课堂讲的知识是内容、独立思考做题是背景经验、只有经过自己体验的知识才是刺激知识升级的因素。

13、游戏模式,Nutbrown 2011,儿童的行为带有游戏的意向性,因此不能强制控制,而要以沙盘思路跟随进行引导和影响。

比如:儿童把玩具摆在自己周围不许别人动,这是一种圈地的原始潜意识,这时如果强行破坏其格局,孩子肯定大哭,因为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也圈出一块地并且摆上玩具,然后试图与孩子进行玩具交换,这就是商品交换的意识雏形。

14、正念,Rothberg 2005,正念并不是企图建立一种理念,而是精神与身体的知行合一。

例如:小乘出家的僧人;当学生产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并乐于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时,就形成了学习的正念。

15、詹姆斯-兰格法则,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决定情绪,因而得出行为影响情绪的结论,即先有行为后有情绪。

所以,在家庭纠纷中,当一方出现激烈言语或行为时,另一方不予应对便可熄火,以达到不产生负面情绪的目的。

16、【德】伯特?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1)承袭某些行为和生活模式(2)每位家庭成员在心中都有一个固定位置,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当事者的内心与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女儿年纪越大越像其母亲。

当家庭成员发生变化时,位置空而不空,然而人的心态却已经发生变化。

17、有效要考虑有效率才有意义。

高效课堂(Fung,1976):效率与效果的平衡。

反之,备课时间少效率高,但效果不好,这不是高效课堂;或者备一节公开课反复“磨课”效率低,虽然效果好但也只有欣赏价值而无使用价值,因为成本太高,这也不是高效课堂。

只有使用的效率与出现的效果持平,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起始端。

帕累托的二八率在这里起到了可操作的作用,高效即是用20%的效率能达到80%的效果,而不再去用剩下的80%效率去徒劳巅峰的20%效果。

但如何能达到这种平衡呢?这是一种力矩关系,必须依靠力臂来调整,而力臂就是学识与经验。

18、教师素养中的幽默(Santrock,2001):制造轻松与活力的能力。

19、庄士敦-莫洛(2008)饮水具有辅助学习的作用,而不在于是否有口渴的感觉。

缺水与所受影响的比值为1比10,学生易产生疲劳感与注意力分散。

20、教学要具有结构感,其理论背景为心理学的格式塔,这种结构感呈现在教师上课的板书中,也呈现在学生知识建构的内在系统图中。

比如春秋时代:时间、五霸、典型事件,就组成了记忆结构。

再如鸦片战争:时间、交战国、典型事件、条约,组成了内在的图式。

21、交感神经是应激的,副交感神经是调整稳定的,突然地改变会产生身体的不适感。

比如;课间运动量大,马上回到教室坐好听课会产生眩晕。

再如:课堂搞竞赛很激烈,让学生立刻静下来思考复杂问题会分神且有不适感。

22、卡尔?纳维尔2008年提出三类限制:(1)个体限制,包括学生个体结构限制比如身高,所以学龄期保证体育运动和睡眠很重要。

还包括机能限制,比如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2)环境限制,从孩子的角度设计学校。

比如:森林学校与户外教室,是更广阔自然的缩影,提供了安全探索自然世界的方式。

(3)任务限制,指学生掌握参与规则,目标、规则与指令。

这是人类群居动物保持群居状态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就是班规与约束机制。

庄子说:“有人之形,故群于人”。

23、儿童在三岁开始发展,所以这时应该入幼儿园,熟悉集体生活。

而在6-7岁开始加速,这是一个发展的突破节点,所以进入小学学习,从游戏模式进入到班级授课制。

由于儿童一直到12岁时,深度感知能力才会成熟,所以交通安全很重要,因为这时儿童完全不能深度感知车速。

从12岁起,开始进入中学,这时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

所以钱穆曾说:“小学教师是人生,中学教师是职业”不无道理。

24、两感交叉认知,指的是视觉与听觉的交互出现,而身体决策为单一的行为。

例如:睡眠早期虽然合上了眼睛,但耳朵依然很灵敏。

过十字路口时,横向广播为红灯,这作用于你的听觉,但你的视觉却看到对面是绿灯,于是身体决策为可以过马路。

这种两感交叉认知在5-12岁时呈提升趋势,至12岁后趋于成熟。

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双重束缚”,会给孩子造成持续的心理创伤。

备注:(1)双重经验(洛克):感觉经验与反省经验。

(2)双重记忆(心理学):现场的细节记忆与图式的重构。

(3)双重束缚(巴特森):语言和非语言的相悖。

比如,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4)双重超越(心理学):体验重构的超越、经验神韵的超越。

(5)双重本质(亚里士多德):现实的本质与潜在的本质。

比如,学生的现实表现与未发现的潜能。

25、学生在12岁之后形成深度认知能力,取决于科学思维的形成,所以中学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快餐式的教学是反教育的。

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受到青春期产物“神经旋涡”的干扰,这会阻抗形式运算认知能力的形成。

26、记忆的过程为:编码、存储与检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考试都不会得到好成绩。

结构化就是编码之一,如果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一盘散沙,那就不是一个好的编码。

存储不仅是艾宾浩斯曲线的时间节点,更有图式的形成方式。

在考场需要的就是检索功能,因此在学习中不仅情境相似原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学习中的专注度与兴趣、乃至“心流”都对检索有着重要的影响。

27、记忆的线性模型与链接式模型:线性模式是指从5秒感官记忆、30秒与5-9容量的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

而链接式记忆是指同时激活并行分布的各种相关记忆。

28、注意力处理类型有两种:选择性注意与分散性注意。

前者又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而后者完全充斥着内源性噪音。

29、边缘系统中的边缘叶里有胼胝体与海马,海马负责长时记忆与意识的外显记忆。

边缘系统中的皮下结构有负责情绪的杏仁核;负责内分泌的下丘脑,它以内分泌的形式控制着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而前额皮质负责短时记忆。

视觉在枕叶处理,听觉与嗅觉在颞叶处理,唯独负责潜意识的内隐记忆在何处未知。

30、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负责控制人的注意力和行为。

兴奋剂“利他林”可以使这两种神经递质数量增加,从而使大脑变得异常活跃。

31、环境依赖记忆与状态依赖记忆:在环境依赖记忆中,时间和地点强烈影响着情境相似性;而在状态依赖记忆中,情感经历与情景诱发、甚至嗅觉都在起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