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摘要】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来供给。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相应的代谢反应就会出现问题,从而产生维生素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会让我们的肌体代谢失去平衡,免疫力下降,各种病毒就会趁虚而入。
【关键词】维生素身体健康维生素缺乏症正常生理功能【正文】一、维生素概述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
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
有的人认为,既然维生素对人体益处很大,就应该多吃维生素。
这是不对的。
缺少维生素对人体生长发育不利,多吃了个别的维生素也会影响健康。
例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D,就会引发高血钙,使软组织硬化,容易产生疲乏、头痛、多尿等病症。
有些维生素吃多了,虽然不会危害健康,吸收后还会分解排泄出来,造成浪费。
因此,不可过量服用维生素。
二、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1、维生素A维生素A(包括A1和A2两种)亦称抗干眼醇。
纯品为淡黄色结晶体,属脂溶性维生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被紫外光破坏与三氯化锑混合产生深蓝色,可以此特征鉴别维生素A。
其前身为胡萝卜素。
维生素A主要作用是保持皮肤、骨骼、牙齿、毛发健康生长,还能促进视力和生殖机能良好的发展。
要摄取维生素A,除全乳制品、动物肝脏、肾脏、蛋、鱼肝油之外,多食用色泽鲜艳的蔬菜和深绿色蔬菜。
例如芹菜、南瓜、萝卜等蔬果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其中胡萝卜更是佼佼者,多吃不但令粗糙皮肤恢复正常,也能治夜盲症和降低血压。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的组织中.在蛋黄、奶、奶油、鱼肝油以及动物的肝脏中含维生素A较多。
植物体中虽然不含维生素A但它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肠壁中胡萝卜素酶的作用下,能转变成维生素A。
所以多吃一些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苋菜、菠菜、韭菜等红、黄、绿色蔬菜和水果,能保证足够用的维生素A。
因为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所以将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同脂肪一起摄入,有利于促进它们的吸收。
2、维生素B维生素B1是维生素中最早被发现的,其在动物和酵母体中主要以焦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在高等植物体中有自由维生素B1存在。
如果缺乏它,则依靠糖类代谢产生能量来维持功能的神经系统会首先受到影响,产生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下肢瘫痪、浮肿和心脏扩大等症状。
此外,维生素B1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人体发育。
其食物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谷类的谷皮和胚中、豆类、硬果和干酵母中含量丰富。
二是在动物的内脏(肝、肾)、瘦肉和蛋黄中含量丰富。
维生素B2是橙黄色针状晶体,味微苦,水溶液有黄绿色荧光,在碱性或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
熬粥不放碱就是这个道理。
人体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增生症等。
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4mg,它大量存在于谷物、蔬菜、牛乳和鱼等食品中。
3、维生素C维生素C亦称“抗坏血酸”,其结构可看作是不饱和的糖酸内酯。
为无色晶体,味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
维生素C在贮存、腌渍和烹调中都易破坏。
维生素C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加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结缔组织的正常代谢,促进人体各种支持组织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细胞间质中胶原(即细胞间粘合物)的形成,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对体内胆固醇的代谢有调节作用。
当人体中缺少维生素C时会发生坏血病,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骨骼脆弱、粘膜及皮下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维生素C显得更为重要维生素C对防治黑斑、雀斑也十分有效。
皱纹的产生是由于胶原蛋白不足。
缺乏维生素C时,大约只能合成10%左右的原蛋白。
如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从26岁到35岁的时候可合成大量的原蛋白。
所以维生素C 对防止皱纹十分有效。
经由食物摄取维生素C固然重要,抹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面霜也有效。
另外,维生素C有助于身体吸收铁质。
因月经而损失血液的女士们极易贫血,为防止贫血必须补充铁质,而铁偏偏又含在吸取效率低的矿物质中。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将平日含在植物性食品中难以吸收的铁或铜,铜也是身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转变成易为人体吸收的形态。
未精制的谷类、豆类、贝类、海藻、波菜等均含有铁质.若能与维生素C组合铁质便能有效地为人体吸收。
因此好好运用维生素C,便能使苍白的脸回复红润。
4、维生素D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
它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在动物的肝、奶及蛋黄中含量较多,尤以鱼肝油含量最丰富。
它促进小肠粘膜对磷的吸收和转运,同时也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
在骨骼中,它既有助于新骨的钙化,又能促进钙由老骨髓质游离出来,从而使骨质不断更新,同时,又能维持血钙的平衡。
副作用:长期每天摄入0.025毫克维生素D对人体有害。
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恶心、头痛、肾结石、肌肉萎缩、关节炎、高血压、腹泻、口渴等症状。
严重中毒时则会损伤肾脏,使软组织(如心、血管、支气管、胃等)钙化。
5、维生素E谈到抑制癌产生,就属于维生素E效果最佳。
薯片、炸米果等用油炸过的零食是维生素E的强敌。
因这些食物中含有多量的过氧化脂肪会耗掉体内的维生素E,使其含量减少。
为使维生素E能充分地发挥机能,少吃上述食物为佳。
如以摄食方式取得维生素E,考虑食用小麦胚芽应是最明智的了。
一般市面上都能买得到,所以在煮汤或炒饭时可考虑掺加一些。
6、其他维生素K,也称“凝血维生素”。
它对血液的凝结有重要作用。
在绿色植物中含有维生素K。
在B族维生素中,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维生素B6,与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缺乏维生素B6,会引起皮炎、神经炎、痉挛等。
在酵母、肝脏、谷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
维生素B12,也称“钻胺素”。
它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恶性贫血。
在肝脏、奶类、肉类、蛋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三、维生素的禁忌维生素A服用维生素A时需忌酒。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将视黄醇转化为视黄醛,而乙醇在代谢过程中会抑制视黄醛的生成,严重影响视循环和男性精子的生成功能。
维生素AD服用维生素AD时忌粥。
粥又称米汤,含脂肪氧化酶,能溶解和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维生素AD和维生素D流失。
维生素B1蛤蜊和鱼类中含有一种能破坏维生素B1的硫胺类物质,因此服用维生素B1时应忌食鱼类和蛤蜊。
维生素B2高纤维类食物可增加肠蠕动,并加快肠内容物通过的速度,从而降低维生素B2的吸收率;高脂肪膳食会提高维生素B2的需要量,从而加重维生素B2的缺乏。
因此,服用维生素B2时应忌食高脂肪食物和高纤维类食物。
维生素B6食物中的硼元素与人体内的消化液相遇后,若再与维生素B6结合,就会形成络合物,从而影响维生素B6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服用维生素B6时应忌食含硼食物。
一般含硼丰富的食物有黄瓜、胡萝卜、茄子等。
\四、总结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可惜我们的身体不能自已合成.所以,均衡而正确的饮食,就成了我们摄取维生素的唯一途径.但问题是,几乎没有人可以调配出完全符合理想的菜单.加上维生素会被人体消耗,不会长期留在人体内,当我们身体里的维生素被消耗掉的时候,就要为自己补充新的维生素.必须从植物中摄取.摄入体内的维生素除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外,还将贮存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维生素的需求,现在不仅能从天然原料中提取一些维生素纯品,也可人工合成某些维生素。
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
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
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
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可以认为.最好的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通过合理汲取维生素,一定可以为我们拥有一个良好体魄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得。
参考文献 :【1】欧阳菲谈几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期刊论文]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1):3-4【2】胡佳哲.林芃大学生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分析 [期刊论文] -大连大学学报2004(6) 【3】冀瑞萍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1998(1) :8-10【4】王波.周爱英.王平小儿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现状分析 [期刊论文] -实用医药杂志2005(2)【5】严占春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J].食品与健康,2004;(10):1【6】罗辉维生素C与健康的关系 [期刊论文]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2(3):2-6【7】吕洪章维生素A、C、E的防癌功效 1997(5):7-10【8】孙颖立维生素与健康 1995(2)【9】袁磊. 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期刊论文]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2):2-4【10】郑运良,王宝亭,王惠卿.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专用教材 2006【11】宋志刚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期刊论文]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2):16-18【12】练学没,李廷玉每周补充维生素 A 试验[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006);368-370【13】史克威维生素与人体健康[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07;(Z1):1【14】楼辰军,冯桂玲维生素与人体健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01):2-5 【15】梅丽,江小梅.食品化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