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资料
产糖化酶32~34 ℃ 。
黄原胶的发酵生产,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 为27℃,黄原胶的产生温度则在32℃ 谷氨酸产生菌生长30~34 ℃ ,产谷氨酸 36~37 ℃ 。
(2)根据培养条件选择
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体呼吸速率 降低些,溶氧浓度也可高些。
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低些。因为温度高营养利
(1)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速 度会加快,发酵产物会提前生成。 但温度过高可能会造成酶的受热失活, 微生物菌体容易过早衰老和自溶,从而 缩短发酵周期,降低发酵产量。
(2)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方向
金色链霉菌具有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能力.
温度低于30℃时,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
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也提高,温度 达到35℃时,几乎只产生四环素。
用快,会使菌过早自溶。
(3)根据菌生长情况
菌生长快,维持在较高温度时间要短些,
菌生长慢,维持较高温度时间可长些。
培养条件适宜,如营养丰富,通气能满足,那
么前期温度可髙些,以利于菌的生长。
总之,温度的选择根据菌种生长阶段及培养条 件综合考虑。通过反复实践来定出最适温度。
第8章 发酵工艺控制
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
菌体生产能力
温度 溶解氧浓度 泡沫
基质含量
pH 搅拌转速、搅拌功率 尾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罐压力、料液流量、粘度、浊度、产物浓 度、氧化还原电位、菌丝形态
8.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调节控制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对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8.1.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微生物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高温的适应能力
问题5
发酵热包括哪些热? Q发酵= Q生物+ Q搅拌-Q蒸发-Q辐射
8.1.4 最适温度的选择与发酵温度的控制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
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 所要求的温度范围也不同。如: 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 ℃ , 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温度为30~32 ℃ , 青霉菌生长温度为30 ℃ 。
9.6 KJ转变为ATP+13 KJ生物热释放
转化为高能化合物的转化率分别为63.7%和42.6%
生物热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呼吸作用强弱有关
发酵初期,菌体呼吸作用缓慢,产生热量较少。 菌体在对数期,繁殖迅速,呼吸作用强,产生的 热量多,温度上升快,必须注意控制温度。 发酵后期,菌体繁殖↓,主要靠菌体内的酶系进行 代谢作用,产生热量不多,温度变化不大。 如果培养前期温度上升缓慢,说明菌体代谢缓慢, 发酵不正常。 如果发酵前期温度上升剧烈,有可能染菌。 培养基营养越丰富,生物热也越大。
发酵热(Q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净热量。单位 kJ/(m3· h)。 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以及辐射热 。
发酵热引起发酵液的温度上升。
发酵热大,温度上升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生物热(Q生物)
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不断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 一部分用于合成高能化合物如ATP,供细胞合成和代谢活动 一部分用于合成代谢产物 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这散发出来的热就叫生物热。
(2)微生物的生长阶段不同,温度对其影响不同,
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对微生物的影响也不相同。
a.在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随温 度升高而加快。
b.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不一样
发酵的最适生长温度是什么 ? ——微生物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据此, 将微生物大致可分为四类: 嗜冷菌:0~26℃; 嗜温菌:15~43 ℃ ; 嗜热菌:37~65 ℃ ;嗜高温菌:65 ℃以上
(3)温度影响多组分次级代谢产物的比例
在20℃发酵时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G1 与B1的比例为3:1,25℃时为1:2,30℃为1:1.
(4)温度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
(5)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发酵液的物理性 质如黏度
因此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要严格控制。
8.1.2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发酵过程中,随着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机 械搅拌的作用,将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同时由于发酵 罐壁的散热、水分的蒸发等将会带走部分热量。
蒸发热(Q蒸发)
通气时,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与发酵液进行广泛的接触, 除部分氧等被微生物利用外,大部分气体仍从发酵液中 逸出。通气还引起发酵液的水分蒸发,被空气和水分带 走的热量叫蒸发热。
辐射热(Q辐射)
发酵罐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部分热通过 罐体向外辐射。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罐温与环境的温差。 冬天大一些,夏天小一些,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
问题1
生物热来源于培养基中的什么物质?
在发酵的哪一阶段,微生物产生的 生物热最大?
问题2
生物热与发酵类型有关
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和厌氧发酵产生的热量对比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水
好氧:产生287.2 KJ热量,
183 KJ转变为ATP+104.2 KJ 生物热释放
厌氧:产生22.6KJ热量,
搅拌热(Q搅拌)
问题3
搅拌热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机械搅拌通气式发酵罐,由于机 械搅拌带动培养液作相应的比较剧烈的运 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 之间的摩擦,会产生相应的热量。
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的关系: Q搅拌=P×860×4186.8(焦耳/小时) P—搅拌轴功率 4186.8——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功当量
﹠ 发酵前期由于菌量少,发酵目的是要尽快达到大量 的菌体,稍高的温度,使菌生长迅速; ﹠ 发酵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 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一些, 可以推迟衰老。 ﹠ 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 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
多数情况下,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产物的合成所需要 的最适温度不一样
每种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可用最低温度、最 适温度、最高温度来表征。 在最低温度范围内微生物尚能生长,但生长速 度非常缓慢,世代时间无限延长。
在最适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 而增加,微生物生长迅速; 微生物受高温的伤害比低温的伤害大,即超过 最高温度,微生物很快死亡;
8.1.1.2 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