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中最早出现、 占统治地位最长的一种理论,是注重银行资产安全 性和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 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 来源。相反,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则是其自 身控制的内在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 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 营管理目标。
5. 金融业竞争激烈,也迫使银行走负债经营之路。
6. 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激发了商
业银行的冒险精神和管进理pp取t 意识。
8
(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银行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传统的被动性存款, 还有银行可以主动争取到的其他存款、借款。 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 得,而且也可以由负债管理提供,只要银行 资金来源广泛而及时,银行的流动性就有保 证。银行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 性资产,而是应当将它们投入到高盈利的贷 款和投资中去。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借入 资金去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大。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管理ppt
3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也称真实 票据理论,亚当斯密国《国富论》)
是一种确定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 存款,从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考虑,避免随时偿 付提存的风险,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集中于 短期自偿性的贷款,即贷款能够随着商品的周 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
7
(一)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60年代金融环境的变化)
1. 金融创新——美国花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 行,银行家们找到了筹集资金来源的新路子。
2. 货币市场的发展,为银行通过主动负债争取资金 来源提供了方便。
3. 通货膨胀的加剧,促使商业银行走上负债管理的 道路。
4. 利率管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来源。
第十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
教学目标: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资产管理方法 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
管理ppt
1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的演 变
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
管理ppt
2
一、资产管理理论——是指通过对银行资产公 布结构的安排和调整,增加资产的安全性、流 动性和盈利性。
3. 购买理论。银行不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存款形成负债,而应积极主动地 争取存款和其他借款来扩大负债,以满足流动性要求。银行购买负债的 行为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融资、在金融市场发债等。
4. 销售理论。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大规模并购的不断,及混
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银行应改变经营策略,努力通过多元化服务和各种
预期收入理论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一种资产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是适应刺激投资和扩大市场,促进消费信贷和项目
投资的发展而产生的。
该理论认为:无论短期的商业贷款还是可能转让的资产,其 贷款偿还或证券变现能力,都是以未来收入为基础的。只要
一笔贷款还款来源有保证,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性贷款,
而且也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管理ppt
9
(三)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
1. 银行券理论。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要以贵金属做准备,银行券的数额 与货币发行发行准备的数额之间视经济形势而变动。该理论的核心是强 调负债的适度性。
2. 存款理论。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资产经营活动的基 础;存款是存款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一种选择,银行只能被动地顺应这 种选择;银行所支付的存款利息是对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回报,而绝不 是收入盈利的来源;存款者和银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存款的安全问题; 存款的稳定性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银行资金的运用必须限制在存款 的稳定性沉淀额度之内。
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的关 系,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预期收入理论为银行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巩固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业
中的地位。
管理ppt
6
二、负债管理理论
产生背景 主要观点或理论主张 演变 评价
管理ppt
在此条件下,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 性,关键在于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 掌握的证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转让给 中央银行,就没有必要非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该理论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 运用的狭窄局限,使银行在注重流动性的同时 扩大了资产组合三)预期收入理论(美国经济学家 普鲁克1949年提出)
该理论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资金配置的重要 原则,即资金的运用要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和 结构,以及商业银行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应保 持更高的流动性的运作特性。这些思想对商业
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管理ppt
4
(二)资产转移理论(H.G.密尔顿 1918年提出)
这种理论的产生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 借款的需要,而使银行持有的政府证券增多,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增强。
10
(四)对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
(是对现代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包括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
是一种金融思想创新:
局限性:
1.
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 1.
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银 行外部存在一个供求弹性较
由负债决定资产变为资产决
强的市场,银行随时能以合
定负债。
理的利率从市场借入所需资 金,但事实上有不确定性。
金融产品包括可转让存款单、回购协议、金融债券等来吸收资金。它的
经营理念实质是一种市场概念包括:客户至上;金融产品必须根据客户
多样化的需要供给;任何金融产品的实质是帮助资金的运筹,其外壳或
包装是其他形式的商品或服务;销售观念不限于银行负债,也涉及银行
资产,主张将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管进理p行pt 系统的管理。
2. 改变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手 2. 银行通过扩大负债来满足资
段,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由单
金的需求,为扩大信贷规模,
一的资产管理转变为资产管 理和负债管理并重。
进而为引发信用膨胀提供了 可能,严重时会引起债务危 机,导致经济的全面波动。
3. 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主动性和 3. 银行长期对外部市场的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