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浏览: 1.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 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 性
主要内容:
• 实践的概念P42、特点P42-43
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 ①人类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 的惟一来源。
• ②一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直 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经验),一 个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 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二者最终都源于实践。
1.(20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
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
实践构成要素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实践的手段
社会历史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 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性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 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 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联系: ①它们的基础都是实践,都是在实践基础
上产生的主观性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 一于实践,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②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③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 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 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6
• 真理的概念P47、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 件的P46-47
• 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48-49;及方法论P49
•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础<四方面 >P44-46;能动反作用)及方法论(投身实践、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凡是实践,都是 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 性பைடு நூலகம்动;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 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 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 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 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 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 误。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D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
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
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008北京文综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三十年来, 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 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分)
•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真理应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如果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 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 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 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 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 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 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 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 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 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 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 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 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 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08宁夏卷3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
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 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 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 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 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 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 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 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 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 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 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唯物论范畴,与物质概念 对应。认识是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属认识论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 分。 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认识,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 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 果。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既可能是理 性认识,也可能是感性认识。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 按其内在逻辑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属于正确的理性认识。 ③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 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 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既有正确的东西,又包含错误的因素,后 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