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案课题《春天的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难点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具准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13.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14.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15.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春天的歌》教学反思课题《春天的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重点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难点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具准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

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

9.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

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10.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11.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12.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13.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

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14.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课题《春天的歌》(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四首音乐作品,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重点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具准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

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

8.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春天教学反思岳家庄乡岔河希望小学陈爱艳课题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欣赏、唱歌、表演等活动中感受“小杜鹃”可爱的音乐形象,了解更多的和鸟有关的歌(乐)曲。

2、学唱奥地利民歌《顽皮的杜鹃》,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音乐知识来感受歌中的童趣,从而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锻炼学生用轻盈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在模仿杜鹃的叫声“咕咕”时,声音要短促、跳跃。

4、能随《顽皮的杜鹃》歌曲进行表演,并用打击乐器简单地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1、在欣赏、唱歌、表演等活动中感受“小杜鹃”可爱的音乐形象,了解更多的和鸟有关的歌(乐)曲。

2、学唱奥地利民歌《顽皮的杜鹃》,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音乐知识来感受歌中的童趣,从而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锻炼学生用轻盈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在模仿杜鹃的叫声“咕咕”时,声音要短促、跳跃。

4、能随《顽皮的杜鹃》歌曲进行表演,并用打击乐器简单地为歌曲伴奏教学难点歌曲《顽皮的杜鹃》中的音准及顿音的唱法教学方法范唱法、跟唱法、模唱法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师生交流,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介绍杜鹃特点,学生猜出它的名字。

师:今天,有一个老朋友要来参加我们的音乐课,老师介绍它的特点,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1)它和一种花同名。

(2)有一首圆舞曲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

(3)它喜爱唱歌,总爱唱“咕咕,咕咕”。

生:杜鹃。

3、复习演唱《请你唱个歌吧》,欢迎小杜鹃。

二、音符、节奏练习1、谈话导入:到森林里做客,欣赏森林美景,和杜鹃交朋友。

2、音乐游戏:交朋友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请同学们回答出小杜鹃提出的音乐问题,就能和小杜鹃成为好朋友了。

B、出示问题,学生游戏。

(1)说出下面音符的时值及名称:XX(2 )请你加个音乐记号,使我的歌声更轻巧。

53∣53咕咕∣咕咕小杜鹃的叫声非常轻快,所以我们用这个记号来表示,(出示顿音记号)当我们看到这个记号就表示要像小杜鹃一样唱得轻快,跳跃,它就是顿音记号。

请学生再用轻快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 )和老师一起拍这样的拍子:XX∣XXXX∣XXX三、学唱歌曲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和小杜鹃都成为了好朋友,小杜鹃将邀请大家一起做游戏呢!大家想知道小杜鹃最喜欢做什么游戏吗?有个小朋友也和小杜鹃做过游戏,让他来告诉大家吧!2、初听歌曲,简单介绍学生叙述歌曲内容。

3、揭示课题,老师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

4、复听歌曲,学生在“咕咕”处演唱并加入表演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扮演一下顽皮的小杜鹃,把自己藏起来,到杜鹃发出“咕咕”的时候,再把小脑袋探出来,并和它一起演唱。

5、学唱歌谱⑴、出示歌谱,找出相同的乐句。

⑵、分组自学。

⑶、分组汇报学习情况,并教会其他小组演唱。

⑷、集体视唱歌谱。

6、配唱歌词⑴、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提问:你有没有发现其节奏有何特点?(六句话的节奏都是一样的)。

⑵、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

⑶、带词演唱。

⑷、指导演唱。

a、教师指导学生唱出小杜鹃的顽皮。

b、唱好断音记号c、指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7、律动表演请同学们即兴表演可爱的杜鹃、高飞、低飞,也可以模仿杜鹃在密林中轻轻啼叫、飞出密林、在林中低回翔、又飞回密林。

四、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1.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音的音高关系后,做此练习,以巩固的音高听觉。

2.教师弹奏乐曲,师生一起唱一唱已有旋律(2边)教师完整弹奏乐曲,学生填写该曲调全曲是:3.填完后,要求学生跟琴唱准全曲。

这既是加强识谱训练,又是听辨的校对。

表演填写正确的学生四、小结,师生再见板书设计《顽皮的杜鹃》××5 3 ∣5 3▼ ▼ ▼ ▼5 3 ∣ 5 3××∣××××∣×××教学反思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王琳课题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了解单簧管的音色。

2、通过聆听、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爱护它们。

3、认识民族乐器二胡,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及演奏特点。

4、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及蒙古人民勇敢豪放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1、了解单簧管的音色。

2、指导学生了解二胡的音色及演奏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来感受各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教学方法视听教学法教学准备录音机、多媒体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复习《顽皮的杜鹃》1、集体跟琴演唱2、以三人为一组进行表演。

三、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1、解题导入。

顽皮的小杜鹃又躲进了森林的深处,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说说杜鹃叫了几次?它是怎样唱歌的?3、学生模仿杜鹃的叫声,并说出乐曲中是用什么乐器模仿杜鹃叫声的?教师出示三种乐器的图片,并演奏其效果,学生选择。

(单簧管)4、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师生讨论:你能描绘一下,你想象中的森林景色吗?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