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采用品析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3、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至爱亲情,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难点:理解借助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感情的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录制朗读音像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反复朗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相结合教具学具:多媒体以及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教科书、课堂笔记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导语,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散文诗《金色花》(板书课题),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2、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3、检查预习情况,引入新科学习。

下面我们来展示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吧:(教师播放学生朗读录音,学生观看视频听读)教师点评:为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鼓掌。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理解会更加深入,朗诵会更加动听。

有没有信心?二、自主学习、整理理解课文内容。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自己的课前预习,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

(1)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教师板书:[孩子妈妈](2)在朗读中,你一定有许多喜欢的句子,打开课本,在你喜欢的句子上写出喜欢的理由,并读出这个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与的理解一下句子以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①、我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笑嘻嘻”“跳舞”等词,生动传达出“我”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担心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不仅抒发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坏”子看出了母亲找到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的心理,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3、要想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引导学生思考揣摩,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重要语句的含义以及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我相应的语速和语调。

明确:舒缓、深情、轻松、愉悦4、请带着你的理解,小组同学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文章吧。

学生自由大胆的表情朗读。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验和再现诗文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品读—意境之美1、同学们,下面我们学习第4节到结尾这一部分,围绕几个问题,小组交流学习吧。

哪个组率先完成,组长举手。

(学生自由表达)2、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问题: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9自然段的几个画面。

②、这些画面中,妈妈做了什么事情?表现了妈妈的什么性格特点?孩子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是孩子真的坏吗?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文概括这几个画面吧。

(明确:给妈妈送去芳香、为妈妈投下影子、给妈妈带去惊喜。

)从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了妈妈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性格特点?孩子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特点?3、引导学生研讨品读课文。

(1)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板书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

润湿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板书【美丽/圣洁】(2)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板书【沉静/安详/温柔】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福,体贴、孝顺】妈妈)(3)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

”语气(撒娇。

得意。

俏皮。

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完成板书:【特点】老师小结: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

4、延伸阅读,深化教育。

其实,我们的古诗词:《游子吟》中,早就留下了这样温馨的感人至深的画面。

学生集体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却能够表达出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苏轼《读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出示PPT课件)四、拓展延伸,悟—情感之美。

1、教师启发:表达母爱的文章有很多,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让孩子要变成金色花来表达母爱呢?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之后,教师引导明确: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丽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

2、表达方法的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出示PPT课件。

讲述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

明确: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物和情之间有某种类似(精神) 如:诗人可借梅、莲、松、竹等表达特定的情感。

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读起来意味深长、生动形象。

3、拓展阅读,加深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的运用。

同学们,老师也准备了一首汪国真的诗:《要我怎样感谢你》的其中两节,请大声朗读。

教师出示PPT课件学生集体大声朗读:“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教师讲析强调:作者借助“一缕春风”“一簇浪花”,这些具体的事物,表达出真挚的感谢之情。

4、体验迁移,巩固训练。

教师启发:生活中,我们和妈妈之间的温馨场面也有不少: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大胆地写出你对妈妈的爱吧,之后分享给大家。

出示PPT课件练习要求与提示。

例如:妈妈,我想变成…(凉风、清茶、阳光、雨伞、……) 当你……的时候,我……,当你……的时候,我……,当你……的时候,写作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学生按照要求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及时点评鼓励。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分享。

五、了解作者,回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散文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出示PPT课件图片),讲解作者泰戈尔简要事迹。

这位大师的对我国已故作家冰心影响很大。

请看:出示PPT课件上的人物图片和文字。

“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请刘云舒同学大声读冰心这首表达母爱的诗:《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教师点拨:通过"叠纸船"“抛纸船”等画面,寄托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同时,也通过纸船这一具体的事物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多少年來, 千千万万儿童、千千万万母亲为这首小诗所感动。

同学们,金色花这首诗,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这一奇妙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妈妈,在每一个温馨幸福的画面中,我们感受着母爱的强大力量。

(出示PPT课件): 有一份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母亲。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幸福和感动,再一次朗诵这首散文诗,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六、检测练习,作业布置:(一)、基本内容掌握1、《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国名)作家、诗人泰戈尔(姓名)。

本文选自《泰戈尔诗选》。

2、文章写了几个优美的画面?用简洁语言概括。

A、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B、母亲读书时,给母亲投影;C、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3、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句子是: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在文中划出)4、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旨及感情。

全文借助金色花口吻,通过描绘精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5、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 D )A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 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二)、能力提升与情感体验。

品读赏析课文,理解下面句子在课文中的不同感情,做批注,再把不同感情读出来。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要读出调皮、得意、骄傲的口吻。

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应读出母亲和我怎样的感情呢?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担心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和我的调皮可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怎样的感情呢?这句话不仅表现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坏”子看出了母亲找到“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

所以要读出母亲嗔怪、担忧、焦虑、欣喜的感情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呢?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的心理,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所以要读出调皮,撒娇的感情。

5、我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笑嘻嘻”“跳舞”等词,生动传达出“我”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