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_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建议(精选5篇)第一篇:专题研讨_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建议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技巧(专题研讨)春学期一、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首先要严格把好音标关。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语音基础打好了,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诸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
第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来识记。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解题技巧和良好的听的习惯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力内容不难但做起题目来没把握。
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第一,教会学生听前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消息。
第二,专心致志,抓住要点,联系前后内容。
在听的时候,不管是听几遍,都不可掉以轻心。
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不要强求听清每一单词。
可根据预览效果以及听到内容来捕捉正确答案的有关信息。
第三,眼耳并用,动笔记录。
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分。
三、重视日常教学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是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简笔画等,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想办法去听懂老师的话;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录音带、同步听力练习册及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要坚持随教学进行训练。
四、做好听后纠正工作学生听一简单内容问题不会很大,但对一些较灵活的、容易出错的题目我想老师应重听,也可让学生多听几遍,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切实做好听后纠正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听力。
五、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就是在高度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尽量把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完全听懂,泛听指广泛地听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和不同来源渠道的声音材料,在听力训练时,要力求做到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上精听,课下泛听,精听抓“质”,泛听抓“量”。
精听与泛听,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而在适当时期有效结合,听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六、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听力训练应贯彻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每周定时抽出一定时间集中进行听力训练,做到“常”听但不“长”听。
多听在于经常听而不在于一时长时间地听,每次集中听半个小时较好,隔一定时间再听,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听、说、读、写相结合① 听:在听完一段录音材料后老师可以就所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把听与说有机结合起来,以说促听。
② 读:即大声朗读或快速限时默读。
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朗读技巧,培养语感。
限时快速默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③ 写:即听写;是听力训练中要求较高的一种形式,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所学材料的部分段落进行听写,平时既训练学生听的精确度及写的速度,又要培养他们拼写单词及遣词造句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
八、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礼仪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会对听力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
九、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听力理解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和课堂用语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把课前5分钟定Free Talk时间,可安排一名值日生讲述日常生活材料或有趣的事情。
老师还可根据他的report提问,这既练习了他自己说写能力,又给其他同学提供了大量的听力材料。
老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使用大量的课堂用语,这些课堂用语可包括问候、指导、解释练习、表扬、改错等。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
在这个环境中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学生的自身的心理因素,为提高听力水平,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上好听力课的信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其次,上听力课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消除恐惧畏难心理,而全身心的投入。
最后,还应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将他们的心理最终调整到最佳状态。
十一、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简笔画进行直观教学:教材中能用实物演示的名词,教师应尽量收集或发动学生自带实物或制做模型,使学生能听其音、观其物、明其意,不能用实物演示的名词,可利用简笔教学,能起到形象直观的作用和提高听英语的教学效率。
听力教学往往比较枯燥无味,有时难免有较多机械的模仿和跟读训练,学习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
近几年有些学者,提倡将听力教学放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通过语境提高辨别语音、语调,通过连锁性操练、讲故事和朗读等有信息、有意义的活动来进行听力教学,这些形式的听力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黄晓琴听力即听的能力,指学生吸收和理解言语材料所载信息交际能力。
它是一种主动型、隐性的技能。
中学生通过听可大量吸收新的语言材料,加深所学语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
因此,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中学英语通过三年的教学,在“听”的方面要求:“1.能听懂简单课堂用语和叙述课文的内容;2.能听懂用已学过的语言材料看图叙述和讲述的语篇。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呢?一、营造和谐氛围,扩大听的渠道传统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局限在以句型、对话为中心的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量明显不足。
而平时做的听力技巧专项训练,多是测试性题目,目的性太强,做得多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排斥、甚至反感,从而失去对听力的兴趣。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尽可能地用英语教学,包括问候、课堂用语、评价、布置作业,并且也要求学生努力在课堂上尽可能说英语,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事实证明,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完全能听懂你的指令、要求,甚至还能学会你的一些用语。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感到身处异域,而自己能应付自如地与人交流,从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比如,在上课刚开始5分钟内,规定为“Free talk”自由对话时间,可安排师生对话,或同学间问答,对于表现出色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这种训练形式灵活多变,而且不受课本限制,内容丰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问答中,学生的情绪是紧张而兴奋的,能使他们迅速进入英语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
如果能坚持这样练习,并且不断提高要求,由教师参与慢慢变为学生的自主对话,不出一年半载,学生能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还乐此不疲,遇到不会表达的语句,也会主动地来请你。
一边是绘声绘色地表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一边是绕有兴致地欣赏,练习了自己的听力。
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情景,激发听的欲望中学英语听力的培养宜视听结合,培养利用情景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里的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师的动作、表情、投影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模拟情景。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理解和强化刺激,加深记忆。
而不是边看文字材料边听,因为这种视听结合会助长听觉对书面文字的依赖,也不符合听的真实性。
比如,在教授新知识点时,应遵循由听——说——读——写的规律。
首先应强调合书静听,不见文字,在一些情景(如课文图片)提示下,独立地听懂内容,再Open your book.检查你的听力效果如何。
在教授一些新单词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其发音、词义,而把它放在一些问答里,或一些短小的句子里介绍。
如教“egg”教师可先“自言自语”:What‘s this?It’s an egg.Is this your egg?Yes,it‘s my egg.My egg is big.……然后提问What’s this in English?要求学生回答。
学生可以脱口而出,而且因为是“听”来的,感到特别有新鲜感,记得也特别牢。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有很大的帮助。
在新授完一篇课文后,可要求学生来对它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者让他们自己发挥,根据情节需要,组成一段新的对话,并由表演者提出一些问题,要求观看的学生听后来回答。
这样,带着目的听,充分调动了他们听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听力的效率。
三、教授一定方法,提高听力水平听力作为一种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自然形成的,而在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则需专门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定的听力技能和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识别技能,即识别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知识的技能。
例如能辨别出听力材料中多数单词的词义,组合成的词组意义;同单词在此处的具体义项;能听懂对话里一些明显的连读、典型句型等。
2、预测能力,即对将听材料的语句成分的预料和内容情节的期盼和估计,以及根据上下文对熟悉或者没听清部分进行猜测,也就是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
比如,教完Shopping 这个单元后,做听力练习,可先让学生预测一下,会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或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会有Time,Who,How much,How about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听的过程中没听清买了什么,可鼓励学生根据下文的有关句子“How about this blue one?”“How much is the blouse?”……推理判断出买了一件蓝衬衫。
预测能力的培养,对刚接触英语的中学生特别重要。
3、抓主干,即通过听关键词、语调等手段来抓内容大意。
因为事实上我们也只需要知道其主题大意,而不需逐字逐句,一字不漏地全部接受,那也是不可能的。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摘录、画图等方法来做听力,特别是一些有地点、方位的内容,或者有比较性内容的短文,用这样的方法效果尤其好。
例如:Tom is eleven.He‘s from England.He’s in Class 6.Tom‘s brother,Jim is twelve.He’s in Class 4.He‘s English,too.对这篇短文可摘录如下:Tom 11 Class 6 English Jim 12 Class 4 English四、降低焦虑,减少情绪障碍轻松愉快的心情与积极主动的情绪对提高听的效果非常重要。
反之,学生不愿听,无兴趣听,或者担心听不懂面焦虑紧张,听力材料过难,语速过快,气氛压抑,听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所以,在日常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听前介绍背景,或者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熟悉材料,降低难度,还可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