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辨析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面对多元的世界文化,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受所有的外来文化来发展中华文化。
()改正:【答案】( ×)改正:面对多元的世界文化,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受优秀的外来文化来发展中华文化。
【解析】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本题错误。
【考点】对待外来文化2.观看漫画,我们应怎样评价这位名人的做法。
【答案】(1)该名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企业做虚假广告,这说明这位名人见利忘义,缺乏社会责任感。
(2)同时说明这位名人道德素质不高,没有恪守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名人做虚假广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名人被追究法律责任,也说明名人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也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
【解析】本题以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漫画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漫画中的“代言费”可知名人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丧失了基本的做人的原则,这充分说明名人的道德素质低下以及缺乏社会责任感。
同时,名人被追究刑责,说明名人的行为不仅仅是违背道德的问题,而且还是一种违法行为,在我国,不存在特殊的法外之地。
3.观察漫画,对漫画中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答案】抢劫者的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因为这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抢劫者的行为也是非正义行为,因为他不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且自私自利,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施救者的行为是正义行为,因为他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正义,应该受到社会的赞扬。
【解析】观察漫画中的三个人,其中持刀抢劫者,他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见义勇为者,其行为是正义行为,是在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受到社会的赞扬;被抢劫者没有正义感,自私自利,应受到道德谴责。
4.八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一内容时,进行了小组讨论,其中夏雨同学认为:“权利就像橄榄球,我要抢到手,随心所欲;义务就像足球,我要踢得远远的,不关我的事。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夏雨同学的观点加以辨析。
(4分)【答案】诗雨的观点是错误的。
(1分)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2分)。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采用合法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利与自由。
(1分)【解析】对人物的话进行辨析。
首先我们要先对人物的话进行判断正误;再进行分析正确或是错误。
夏雨同学认为,公民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需要运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公民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夏雨同学的观点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错误的。
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在行使权利时也要注意,不能以牺牲集体的、社会的、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行使权利,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考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5.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在直面危险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答案】A【解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因为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狡猾的,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硬拼,要讲究智斗,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将不法分子抓获,要见义巧为,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故写A。
【考点】本题考查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6.好奇心是学习科研不断进步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好奇心,充分体验好奇心。
【答案】B【解析】好奇心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好奇心可以激励人们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也可以激发我们学习探索的兴趣,好奇心也是我们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但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途,所以我们要正确培养好奇心,避免对不良诱惑产生好奇心,所以充分体验好奇心是错误的,故写B。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对待好奇与从众。
7.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所以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答案】B【解析】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纲,不是总和,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8.法律保护公民一切隐私。
隐私权是公民可以不公开一切个人信息和私事的权利。
【答案】错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隐私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隐私是指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所以题文中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考点】对隐私的认识9.右图漫画《我的隐私谁做主》警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任何揭露他人私事的行为,都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答案】错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隐私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隐私是与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所以题文中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考点】对隐私的认识10.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经济资源。
【答案】错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精神资源,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中华传统美德11.谦让意味着软弱可欺。
判断:()理由:【答案】判断:错误。
理由: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谦让只要不违背原则,就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解析】回答本题时需要全方位的理解谦让的内涵,谦让是一种品质,是一种道德,谦让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而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这样就可以进行判断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谦让的理解。
12.驾驶摩托车的李某将正常骑行回家的中学生王瑞撞伤。
因医药费支付问题,双方发生争执,王瑞家人盛怒之下将李某打伤。
判断:王瑞家人的做法是理由:【答案】错误。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依法加以维护,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题文中王瑞家人的做法是错误的,理由从如何依法维权回答即可。
【考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3.有教养的人胸怀宽广,从不与别人发生矛盾。
()【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
有教养的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会以宽广的胸怀原谅他人,但是题文中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考点】对教养的认识14.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航班搭载239名乘客在飞往北京途中失联,20多个国家动用各种卫星、军舰民船、先进侦查飞机及军用民用雷达搜索,终于在2015年8月6日首次发现飞机残骸。
而期间,马来政府曾请来全国最著名的巫师占卜飞机踪迹。
马来政府的做法正确吗?判断:理由:【答案】判断:错误理由: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占卜纯属迷信,如果任其发展,势必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必须依法取缔。
②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增强科学意识,反对迷信。
【解析】从题型看,此题属于辨析类问题,要求学生对马来西亚政府的行为进行正误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旨在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从分值设置看,此问设6分,要求学生回答三点。
解答此题时应注意按照“判断正误---说明原因---正确做法”的层次来组织答案。
马来西亚政府的这种行为属于封建迷信行为,因此是错误的,我们应树立科学意识,反对封建迷信。
如:判断:错误理由: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占卜纯属迷信,如果任其发展,势必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必须依法取缔。
②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增强科学意识,反对迷信。
【考点】崇尚科学、反对迷信15.辨析题。
背景材料:如今,在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布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看到上则新闻后,有同学认为:造谣传谣入罪获刑,是对言论自由的践踏。
请你辨析这个观点。
【答案】(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造谣的自由。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不得损害集体的、社会的、国家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否则,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3)网络谣言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依法处罚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不是对言论自由的践踏,而是正义之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促进网络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
(4)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护法、用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做遵纪守法的新时代网民。
【解析】从题型看,此题属于辨析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正误的辨别并说明理由和正确做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易错易混点的把握情况、明辨是非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较大。
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按照“判断正误---说明理由---正确做法”的思路组织答案,只要运用的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如(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造谣的自由。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做到尊重他人的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不得损害集体的、社会的、国家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否则,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3)网络谣言是社会的“毒瘤”,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依法处罚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不是对言论自由的践踏,而是正义之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促进网络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
(4)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护法、用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做遵纪守法的新时代网民。
【考点】正确行使权利;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16.我辨我析。
00后,一个响亮而又被赋予重任的称号。
为了这个响亮的称号,我们更应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使自己的权利观念得到增强,义务观念得以提升。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观点:同学甲:在图书馆阅览室,我大声朗读单词,周边同学马上制止,我认为朗读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同学乙:上自习课我想溜出去玩,被班长挡回来,还说不该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