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病句的九个切入点
[切入点之一]介词与介宾短语
注意:介宾短语不能做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只能做句子附加成分(定、状、补)
a.句首出现介宾短语,要警惕是否缺主语。
句首的介宾短语如“经过…”、“在…(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可能是缺主语了。
辨析句子正误:
1、随着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2、电台英语广播话说得很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的确感到很困难。
b.介宾短语不能做谓语,如主语后出现介宾短语,应警惕句子是否缺少谓语。
1、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滨湖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就在校园内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c.警惕介词或介词结构是否完整,正确。
1、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3、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警惕是否因介词造成了歧义或逻辑混乱。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不陌生。
[切入点之二]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以顿号或连词(“和”、“同”、“与”等)连接的并列关系的词语或短语。
a.警惕并列结构的各项是否存在意义的包含或交叉关系。
1、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2、从诗中我们似乎看到,八月的南方,秋风阵阵,阴雨绵绵,黑云笼罩着江南的农村、山区和城镇。
b.警惕并列各项与相关的词语是否都能搭配。
1、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2、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领导的表彰。
c.警惕并列成分的逻辑顺序是否正确。
1、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2、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人了解她、认识她、娶她、爱她。
d.警惕并列结构与前后内容能否照应周全。
1、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现在却受到人青睐,在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感到了人间的温暖。
2、小林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站岗放哨,教书育人。
[切入点之三]动词后出现较复杂定语
谓语动词后出现较复杂的定语时,警惕长定语是否挤掉了动词的宾语。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2、目前,在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切入点之四]定语或状语
句中出现定语或状语,警惕其位置及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2、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很多立志成才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国防事业有贡献的人。
多层定语排列的一般顺序是:
表领属+指示代词或数量词+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语
例句记忆法:
公安部队里的(领属)那(指示代词)几位(数量)有多年办事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形容词)女(名词)警官(中心词)
多层状语排列的一般顺序是:
目的或原因(介宾短语)+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副词)+否定+情状或程度+对象+动词
例句记忆法:
许多来访者昨天(时间)在生产车间(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状)与工人(对象)合影留念(动词)。
[切入点之五]两面词
句中出现“能否”“是否”“优劣”“好坏”“高低”等涉及两面的词语,要警惕出现照应不周的语病。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2、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不错,但能否考上大学,要看今后的情况:一是要有毅力,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注意下面的例子:
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正确)
[切入点之六]反问句或否定句
如果是反问句或否定句,要警惕否定是否正确。
a.反问格式相当于一重否定
b. 单层否定为否定,双层否定为肯定,以此类推
c.有一些词语本身就暗含否定。
如“拒绝”“杜绝”“反对”“禁止”“防止”避免“”劝阻““忌”“免”“难免不”差点儿”“差点儿没”“否则”
d.固定格式“无…无”“不…不”不属于双重否定,而是表示稍有强调的否定。
如:“不明不白”是“不明白”,“无时无刻”是“无一时一刻”。
而“无时无刻不”即“每时每刻都”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2、、他是一个很记情的人,无时无刻不忘找他的救命恩人。
3、谁也不能否定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5、美国必须在伊拉克找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难以给世界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切入点之七]表数量、范围的词
句中出现表数量或范围的词,要警惕是否出现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赘余、矛盾等语病。
1、如何迅速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2、政府部门本月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减至合格以下标准。
3、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4、、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5、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切入点之八]代词
看见代词,要警惕是否因指代不明而产生歧义。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2、常州在无锡的西边,苏州在无锡的东边。
这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蓬勃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
[切入点之九]复句
a.警惕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是否使用正确
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
2、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组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b.警惕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否正确
1、如果一篇作品思想内容上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2、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3、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c.警惕复句中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1、实践“超越自我”,便为人们树起了生活航标;提倡“超越自我”,即是踏上了通向理想的道路。
2、、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d. 警惕复句中某个分句是否偷换主语而导致句意不明
1、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2、电冰箱生产收益快,于是一哄而上,争相制造,一时间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出现了不少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