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详解(共6个)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详解(共6个)

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详解
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

例:在这次校运动会上,作为代表队的我们班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句中“我们班”是种概念,“代表队”是属概念,前者(定语)限制后者(中心语)。

画线句应改为“作为我们班的代表队”。

2.定语、状语错位。

例:这种设施要不要更新,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句中“广泛”是修饰“议论”的,作定语,在句中却放在“引起”前充当谓语动词的状语,明显不合适,画线处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3.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例:王总把我们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大家能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就一定能把我们厂的经济效益搞上去!”
句中“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有歧义。

是几个厂的经理呢,还是一一个厂里的几个经理?根据句意,“几个”应作“部广门经理”的定语,要把这个意思明确下来,应改为“厂里的几个部门经理”。

注意: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4.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例: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联合”和“于今年五月底”都是作动词“举办”的状语,这两个状语应互换位置,改为“于今年五月底联合”。

注意:多项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范围或频率的;d.表情态或程序的;e.表对象。

5.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例:如果我们只注意目前的利益,而忘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或只看到长远目标,而看不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历的步骤,就会背离党的基本路线。

“如果”要放在“我们”后面,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后面;当各分句是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前面。

6.分句位置不当。

例: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这类语病的出现常常因为主语和谓语是比较复杂的短语(并列短语居多),造成多个短语同用一个不能共用的谓语,或多个主语多个谓语不能对应搭配。

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眼睛”应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

这种病句类型有:动词是不及物(不能带宾语)的而带上了宾语;动词是及物的,但不能支配宾语对象;动词不止一个;宾语包括两项以上造成顾此失彼。

例: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这里用“把”字结构将“插”的宾语“红旗和胜利”提前了,“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
3.主宾语搭配不当。

例: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句末应加“之--”,否则意义不搭配。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包括: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修饰语“热烈”只能和“讨论”搭配,不能和“思考”搭配。

5.关联词搭配不当。

复句中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准确地表达意思。

关联词之间有比较稳定的组合。

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如果随意组合关联词,会造成病句。

例: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1)介宾短语造成主语残缺。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正……”“在……”等。

常与“令”“使”“让”“被”“把”等词连用。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由于....存在误区”是状语成分,句子没有主语,应删掉“由于”。

(2)叙述主语转变,造成主语残缺。

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缺失主语或偷换主语。

对于复句或句群,要留意每个句子的叙述对象,有时分句的叙述对象变化了,而承.上的主语没有变化,就容易造成主语残缺。

例:当地一位工人向国家文物部献出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此句缺失助词“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的主语是“珍珠”,让它成为主语,必须在“献出”后加上一一个“的”字。

2.谓语残缺。

例: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广告模特的体型越来越瘦,已经伤害到年轻女性的自我评价。

谓语动词残缺,应在“结果”后加“表明”
3.宾语残缺。

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关注”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不合理”后加“的问题”。

4.修饰成分残缺。

例: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时间内,每年的就业人数都很多。

“相当”不能直接修饰“时间”,应说“相当长的时间内”。

5.介词残缺。

例: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此句缺失介词“对”,“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该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6.成分赘余。

例: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状语成分赘余,“尤其”与“更”意思重复,删掉其一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形成结构混乱。

例:这家工厂之所以造成年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领导不善于经营管理,二是由于工人的基本素质太低。

有两种修改方法:
(1)保留“之所.以.....是由于”这种句式,可以去掉“造成”和“主要原因有两个”
(2)保留“造成……的主要原因”这种句式,可去掉“之所以”三个字和两个“由于”。

句式杂糅的修改方法都是选其中一种句式。

2.中途易辙。

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从另一话题说起。

例: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前面着重讲屈原的出生时代,下面应该介绍其他情况,但却是讲评价,句意割裂,可改为“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有两种类型:“费解”和“歧义”。

“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歧义”指一句话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

1.费解。

例: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例: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上“漆了”二字。

(2)修饰两可导致歧义。

例: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一个”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3)把读者引入歧途。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2.并列不当。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专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4.主客倒置。

例: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的接触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与报纸的接触机会”。

5.否定不当。

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意发生改变。

去掉“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