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7章 新古典学派: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第17章 新古典学派: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按照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新古典的完全竞争理论 对于现代工业生产和贸易的直接适用性比对农业的 直接适用性还要低。 这种理论预先假定大量的买者和卖者都交易完全同 质的产品,因此没有个人能够觉察到市场的影响, 买者对于光顾哪一个卖者完全无差异。在这样的世 界中,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卖掉任意数量的产品,并 且不需要任何广告、商标或推销。 因此,批评者说,这显然是一个相当抽象和简化的 世界!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一致同意完全竞争模型 为竞争的本质和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洞察,但是它并 没有准确地描述大多数国内和国际市场。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17.2.2限制条件
完全竞争会导致比垄断竞争更大的产量、更有效 的生产和更低的销售价格。但是这个结论需要两 个限制条件: 第一,张伯伦的结论建立在一个不现实的假设基 础上,即成本曲线在每种情形下都是相同的。假 设每个企业都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是不现实的。因 此完全竞争并不一定提供最大数量的产出和最低 的价格。 第二,现代经济学家指出,一个所有产品都标准 化的完全竞争的世界将是一个真正乏味的世界。 垄断竞争造成每一大类产品的很多变化,因此能 够使消费者更好地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通过说明垄断如何将价格提高到竞争性均衡水平之 上以便在长期内获得利润,关注不完全竞争情形的 这些理论很有影响力,使经济学家更加情愿接受更 严厉的政府反托拉斯政策和管制垄断性公用事业的 利润。因此,这些理论为几乎已经实施了半个多世 纪的各种政府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充满国际竞争的年代,我们无法回到接近完全竞 争的经济中去,而且即使我们能够这样,它也不可 能是一种高度稳定、增长的和有效率的经济。 事实上,作为一种目标的完全竞争已经在很大程度 上被“行得通的竞争”所取代,行得通的竞争代表 了完全竞争与寡头垄断的折中。
17.3 琼· 罗宾逊
琼· 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英国著 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 领袖 。琼· 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 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西 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 济学家之一。1903年10月31日出生于英国的坎伯利, 1922年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1925年以优等成绩 获得学士学位,1927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1929年 在剑桥大学任教,最初是经济学的助理讲师,1937年 升任副教授,1965年起任教授,1973年退休并转任名 誉教授后,仍著书立说,直到1983年去世。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17.3.1买方垄断
17.3.2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剥削
17.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消除剥削的措施
历史借鉴17.2 罗宾逊、买方垄断公共政策
琼· 罗宾逊的买方垄断理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政府能够通 过提高买方垄断市场上的资源价格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在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实施了三项重要法律,这些法 律的涉及在部分程度上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1935年,国会通过《国家劳动关系法案》,《瓦格纳法案》 ,保证了劳动力:不受企业干涉的自我组织的全力;与雇主 讨价还价的权力。同时还列举并宣布由公司对工会和它们的 成员实施的不公平的劳动措施为非法。 1947年的《塔夫特-哈特利法案》和1959年的《兰德姆-格里 芬法案》。 罗宾逊的买方垄断理论的第二个政策体现在1936年《罗宾逊 -帕特曼法案》保护了小企业,免于受到大竞争者的成本优 势的不公平竞争。 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案》规定了最低工资0.25美元每小 时。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斯拉法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者A.葛兰西(1891~1937)的亲密朋 友,又是J.M.凯恩斯的得意助手。从1930年代初期起,斯拉法就 着手收集、考订和编辑D.李嘉图的全部著作和通信,在最后阶段, 由于M.H.多布(1900~1976)的协助,到1951~1955年完成了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共有10卷,先后于1951~1973年由英 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经过30多年的准备和琢磨,斯拉法于 1960年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一书。 斯拉法探究的问题是没有生产规模的变动或生产要素投入比例 变动的经济体系的特征,认为国民纯产品就是超过补偿生产资 料所需要的产品的“剩余”,把生产看作是同样的商品既表现 为生产资料、又表现为最终产品的一种“循环的过程”。这种研 究方法正是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所以,他时常被称为“新李 嘉图主义者”。
17.3.4批评
张伯伦对它剥削的分析和分配理论以及构建一些列必要的方 程以确定利润最大化价格与产量。
罗宾逊夫人本来应该有三次理论上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诺贝 尔奖:(1)创立垄断竞争理论,(2)发展补充完善凯恩斯 理论,(3)创立新资本积累理论。而当年把持诺贝尔委员会 的林德贝克等人反对罗宾逊夫人的左倾和社会主义,一直不 将奖项颁给罗宾逊夫人。 1983年当罗宾逊夫人去世时,就连她学术上的对手萨缪尔森 写的悼念文章中还为她鸣冤叫屈。自此,在对罗宾逊夫人的 追忆中,除了她天才的思辨、卓越的成绩、犀利的文风以及 坚韧的性格之外,还多了两个前无古人的特征:一、她是迄 今为止所有伟大经济学家中唯一的女性;二、她是伟大的经 济学家中应该获得而没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罗宾逊夫人著述丰富,主要有: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 《就业理论引论》(1937)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42) 《经济论文集》(四卷,1951—1973) 《资本积累论》(1956) 《经济增长论文集》(1962) 《经济哲学》(1963) 《经济学的异端》 (1971) 《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亚当· 斯密以后的一两百多年里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 鼎盛时期,那时垄断还是个别现象。当资本主义进入 垄断阶段之后, 经济学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现 实世界中的普遍垄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 从19世纪初的 西斯蒙第、穆勒、麦克库洛赫,到19世 纪末和20世纪初的马歇尔、古诺、埃奇沃思、西奇威 克,尤其是庇古和斯拉法,他们早已对垄断理论和市 场的不完全性作了大量的研究。但问题在于,他们始 终沿袭着“斯密传统”,即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 而把垄断作为例外来构造他们的理论框架。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 哈佛大学的张伯伦 和英国剑桥的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 垄断竞争理论》 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才正式宣告“斯密传统”的 彻底结束。
斯拉法复兴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其早期著作又 包含在新古典主义的传统之中,并成为不完全竞 争理论的开拓者。
斯拉法认为,有两个条件可以打破完全竞争 市场:1、单一的生产者通过改变可供销售的 商品的数量,能够影响市场价格;2、每个生 产者都在单个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条件下进 行生产。 斯拉法认为,即使在竞争性市场中,每个企 业都有特殊性和垄断性特征,因而都面临向 右下方倾下的需求曲线。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17.2爱德华· 黑斯廷斯· 张伯伦
爱德华· 张伯伦(E.H.Chamberlin,1899~ 196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生于美国华盛顿, 1920年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而后进入美 国密执安大学任讲师,1922年获该大学硕士 学位,192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 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1934年以后一直任哈 佛大学教授。 代表作: 《垄断竞争理论》(1933)
随着西欧和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动和经济的发 展,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垄断特征日益明显,完全 竞争理论的适用性越来越差,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垄 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从19世纪初的西 斯蒙第、穆勒、麦克库洛赫,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的马歇尔、古诺、埃奇沃思、西奇威克,尤其是 庇古和斯拉法,他们早已对垄断理论和市场的不完 全性作了大量的研究。但问题在于,他们始终沿袭 着“斯密传统”,即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而把 垄断作为例外来构造他们的理论框架。20世纪30年 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琼· 罗宾 逊分别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 论”,正式宣告“斯密传统”的结束。
从这些对新古典理论的补充中我们可以知道,在 垄断竞争条件下,即使缺乏实现垄断利润的能力, 与完全竞争条件相比,也有可能价格更高而产量 更低。因此,这些新理论对于以下广泛传播的思 想是一个打击,即私人企业制度必然会导致生产 资源的最优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思想是由美国的爱德华· 张 伯伦、英国的琼· 罗宾逊、德国的海因里希· 冯· 斯 塔克伯格几乎在同时完全独立提出的。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17.1皮耶罗· 斯拉法
皮耶罗· 斯拉法(Piero Sraffa,1898~ 1983),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生于意大利 都灵。在都灵读大学预科。由于征兵服役中 断学习。1924年开始学术生涯。曾任佩鲁贾 大学和卡利亚里大学教授。1927年转居英国, 在剑桥大学任研究员。
完全竞争几乎完全适用于农业,但即使在农业中 完全竞争理论与以前更早时期相比也变得越来越 不适应于现代的情况。 在地方市场上,如果只有几个买者能够购买农产 品,比如烟草、肉类、谷物和牛奶,完全竞争理 论就不再起支配作用。 另外,尽管对价格形成的传统分析有助于分辨出 在农业中不断增加的政府干预的间接经济影响, 但是这种干预降低了完全竞争模型的普遍适用性。
第17章 新古典学派: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丁长发 博士 副教授 cfding@
不完全竞争理论包含在边际主义或新古典学派的 范围和传统之内。尽管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30 年代早期才充分发展起来,但它们有着很深的根 源。 对不完全竞争的关注逐渐增加是因为,在完全竞 争模型和完全垄断模型之间存在着经济理论的空 白,并且完全竞争理论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 比如:
17.2.1垄断竞争理论
产品差别的存在导致垄断竞争 张伯伦认为,垄断与竞争力量的混合来源于 产品差别,产品 差别是造成垄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种产品具有差别,就意 味着卖者对他自身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要遭受非常接 近的 替代品的竞争。这样每一个卖者都是垄断者,同时也是 竞争者,因此是“垄断的竞争者”。 张伯伦根据产品差别的概念建立了他的 垄断竞争 价值理 论。他认为,在垄断竞争情况下,每家厂商的 销售量受价格、 产品性质和销售开发三个因素的影响。垄断竞争价值理论就是 研究这三个因素和销售量的均衡关系。 运用边际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等概念及相应 地曲线进行理论分析。 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张伯伦革命”:宏观经济学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