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类(含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保险学专业)

经济学类(含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保险学专业)

岭南学院2013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经济学类(含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保险学专业)一、培养目标:岭南学院秉承百年岭南的传统,即“作育英才,服务社会”,把博雅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基础,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体育竞赛,在毕业之时,能够达到以下培养目标:(一)知识层面。

通过通识课程和专业教育,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提升。

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掌握人文、历史、社会、自然科学等不同基础学科和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教育,学生在所选择的专业里,系统学习,掌握该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

(二)技能方面。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未来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挑战。

强调对学生沟通和写作能力、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培养。

(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强调公民意识和公民参与(本土参与和全球化参与);跨文化知识和能力;道德推理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合性学习。

包括综合能力和贯通博雅(通识)学习与专业学习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视野、批判思考的能力、道德伦理的认知、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某个专业领域学有所长,从而能够适应激烈的时代变革,并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一)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能力,培养他们一生所需的关键能力。

(二)三、四年级学生专注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为将来面向实际部门的学生开设工商管理类、应用类、实践类的课程,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实战型人才。

(三)开办“数学实验班”,为走学术发展道路的学生提供系统、扎实的数学和现代经济学训练。

(四)实验与实践教学:开设实验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岭南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要求学生有国际交换和交流的经验。

增加学生在全球交换、学习和工作的机会,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掌握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合作和学习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经济学类(含: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五个专业)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中山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中的相关要求,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1、各专业及类别毕业总学分要求均为150学分,因课程要求不同或教学计划调整等原因导致的必修课程学分不足部分由专业选修课程(专选)补足。

总学分未达150学分将影响毕业。

2、公共选修课程不足学分部分可用专业选修课程多余的学分补足。

3、至少选择三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否则将影响毕业。

(课程设置详情见各专业教学计划)五、专业特色课程:1.通识课程和专业教育的有机平衡,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奠定坚实基础;2.通过给予学生充分选择课程的权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4.精品课程:国际金融、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国际商务管理。

六、2013年公共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七、2013年岭南学院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八、2013年岭南学院基础选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三)九、2013年岭南学院各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四)十、2013年岭南学院“数学实验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五)附表一:2013年公共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 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2 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附表二:备注:高等数学(三):为学校统一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课设置要求;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一)为学院“数学实验班”专项培养的数学要求,详见附表五2013年岭南学院“数学实验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附表三:2013年岭南学院基础选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四:2013年岭南学院各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金融学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金融领域综合素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并重,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学专业人才。

结合金融或相关行业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国际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二、培养规格通过各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金融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和金融理论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金融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

毕业生能够从事金融行业和公司财务领域的实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知识;能够将经济学理论熟练运用到金融领域中;掌握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公司财务等相关业务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服务;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考试的课程体系,全部专业课程的内容基本上覆盖了CFA一级考试内容的90%,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达到CFA一级的水平。

三、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深的数学基础,掌握扎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英语运用能力佳。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体现出金融专业的实用性,将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金融领域的实际操作中,关注金融专业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因此,要求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暑假实习或兼职等途径加强对金融专业知识的理论掌握和应用实践。

经济学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良好基础理论素养,初步具有独立科研能力,能独立从事管理、咨询和实务工作,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国际化特征的理论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科生经济学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宽口径、厚基础,理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文献课。

具体如下:首先,通过理论必修课的学习,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经济分析工具的掌握,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次,提供分类更细化的专业选修课,让本专业的学生在必修课培养全面能力的基础上,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选修某些专题进行深入学习。

使得本专业学生在较全面掌握专业基础上,培养对经济学某一细分领域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与研究,增强日后科研和就业的竞争能力。

再次,继续保持本专业偏理论性的传统,通过经济学文献课、参加系里定期举办的Seminar等培养本专业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科研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国际化特征的理论创新型人才。

三、学习要求本专业具有理论性特色。

要求通过“基础理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经济学文献课”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

本专业具有一定的实务特色。

要求学生能通过试验教学、案例分析、暑假实习兼职等途径加强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

四、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良好专业理论素养,能独立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企业管理的理论、政策与实务等方面的管理、咨询和实务工作,具有先进性、适应性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实施兼备专业理论和实务实操双重特色的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坚实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相关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营销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工作,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实务操作能力,能独立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科生。

具体而言,必修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又注重加强学生对国际经济、贸易和投资环境的熟悉和了解,同时也注意培养本专业对应的实际工作内容、流程、制度、策略的学习和掌握。

选修课程则侧重培养本专业学生在必修课培养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性学习。

在掌握较全面的专业基础上,培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细分领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掌握,增强日后科研和就业的竞争能力。

本专业继续保持英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加强学生的外语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先进性、适应性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三、学习要求本专业自2002年9月起,全部专业课实行全英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同时希望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其次,本专业具有理论和实务双重特色,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暑假实习、兼职等途径加强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实务等相关知识的掌握。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一、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创业意识;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又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并能适应和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和财政税务理论知识、现代计算技术和分析能力,能在财政税收领域中继续深造的高级研究人才或从事财政税务实践的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数学、计算机和外语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应用经济学和各科综合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1、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的吸取新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三、学习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 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财政学、税收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等学科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经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创新型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