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
自然条件、地理因素
国家间商品交换
绝对成本举例:英国和法国
小麦(1) 布(1) 小麦 布
小麦(1:1) 布
英国 200 100√
3
12
法国 100√ 200 ①按绝对优势分工
3
21
②劳动分工使 ③对外贸易使
财富总量增加 双方获利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11
绝对利益的几个假设条件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一国的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7
– 亚当·斯密( ,1723-1790) :1776年《国 富论》:一方面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的经济 思想,一方面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 济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张,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奠定了基础。
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 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 加。
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 利用关税和法令适当限制
禁止金银出口。
制成品和奢侈品进口。
禁止出口商接收外国非金 银货币。
限制原料出口,以保证国 内加工贸易
行固定汇率制。
保护本国弱小企业的发展。
华东外理国工大商学人《离国际境经时济只学》能精带品走课程教 研实组行奖励出口政策。
政府该尽的职责只在于,通过消除那些妨碍市场 “看不见的手”有效运行的障碍,来保证市场以一 种不受约束的方式自由地运作。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分工,创立了
绝对优势( )理论。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10
财富总量 生产劳动效率 劳动分工
国家间分工 突破国界 一定规模市场
8
斯密发现,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力上(及其 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能力),而不是其所拥有的 贵金属水平。这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获取货币转 向了扩大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来。
斯密相信,一个能够让人们在其中自由地追逐自身 利益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追逐自身 利益会导致人们根据各自的专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 交换商品和劳务。对商品和劳务“寻找交易者、讨 价还价和交换”的自然趋势通过不断深化的劳动分 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就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追求自身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催化剂,竞争是经济活 动的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经济学
2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 势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 教研组
电子邮箱
1
绝对优势理论
最早对国际贸易提出系统性理论解释 和政策主张的是17和18世纪流行于欧 洲的重商主义学派()。
它是1500-1750存在于欧洲经济思想 的总和。它只是把有关国内经济活动 和国际贸易作用的一些相同观点总结 起来(不能划归为一个正式的思想流 派),这些观点支配着这段时期的经 济思想和政策制定。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4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英) 和 代表人物:·(法)。
(法)。
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
主张外贸中每笔交易都保 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
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 进。——“贸易差额论”。
进。——“货币差额论” 。 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管
对外经济政策:直接管制 制政策为主要手段,实现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2
1500-1750年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萌 发,封建庄园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各国国内的 统一市场形成,新大陆和西半球贵金属的发现, 世界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人口增长,文艺复 兴运动影响,商人阶级地位上升,人们对利润与 资本积累的宗教观念的变化,民族国家兴起。西 欧各国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对外贸易。这些都促 进了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早期的资本主要是以 商品资本的形态出现,重商主义应运而生。
18 世纪到19 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保护主义从根本 上阻碍了新兴资产阶级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廉 价原料和在海外寻找产品市场的努力。生产力的发 展促进和萌发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哲学和 政治思想上的天赋人权和自然秩序;在经济思想上 产生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6
早期古典学者对重商主义的挑战
18世纪中后期,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休谟, 在《论贸易平衡》一书中提出了国际收支自 动调节原理,即古典经济学中的物价–铸币– 流动机制( )。他对重商主义者认为的一国 能够连续不断地积累货币而不会对其国际竞 争地位产生任何影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 出在金本位制度下,贵金属的流入会增加国 内的货币供给量,抬高国内的物价水平。使 得该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相 反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低廉,进口增加,贵 金属流向国外。
5
结论
1、国际贸易对增加一国财富有很大作用
2、一国利益所得就是另一国利益所失
重商主义开始让位于自由贸易主义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欧美先进的 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产业资本占据了 主导地位。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国家 的范围,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国 际交换。代表商业资本的重商主义开始让位 于代表产业资本的自由贸易主义。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9
斯密认为政府没有必要管理经济活动。他强调,自 由放任( )的政府政策(允许个人在法律、社会秩 序许可的范围内,在尊重私人产权的前提下从事各 自的经济活动)才能更好地为增进一国财富提供一 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性;交换产生分工;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分工 的依据是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产条 件。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精品课程教研组
3
该学派认为,一国财富的唯一形式是金银等形态存在的 货币,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出口和抑制进口而改善国家的 经济福利,其结果是获得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富 (黄金)流入本国。
扩大供给:采矿
国内直接
财富
金银
早期:货币差额
论
对外贸易
晚期:贸易差额
论
为了实现国家贵金属存量的增加的目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