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讲解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讲解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广播 录音 照片 幻灯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野外旅行 观摩示范 参与演戏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观察经验
做的经验
11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做的经验

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 “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与客观事物
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 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 与观念。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
– 视感知规律 – 听感知规律 – 经验之塔理论

传播理论
–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 传播模式 – 教育传播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
视感知规律

人眼的视觉特性
–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1.0
0.8
0.6 0.4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019/3/29
15
传播的概念&类型

传播的概念
–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
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 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
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
– 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分为人 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 。

人眼的分辨力:
–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要比亮度细节的分辨率要低得多

人眼的视觉惰性:
– 人眼的亮度感觉滞后于实际亮度 – 视觉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秒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4
人的视觉心理

心理趋合:
– 人们的想象力会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

画面均衡:
贝罗传播模式
(SOURCE) 传播技术 成分
信源
(MESSAGE) 结构
信息
(CHANNEL) 视 听
通道
(RECEIVER) 传播技术
受传者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容 文化 号 内 符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
触 嗅 味
贝罗模式传播(S-M-C-R模式)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3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B教学方法 L教材 教什么 教 用什么教 M教学媒体 教谁 学 在什么情况下教 S社会结构 怎样教 Z教育目的
为什么教
P心理结构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4
2.3 教育传播
– 教育传播要素
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等。
– 是人们对画面稳定感的一种形式感觉

视觉重心:
– 画面的“重量”的中心。有右撇现象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5
视觉心理与构图

构图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构成画面 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 视觉心理对构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组织传播:
– 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
– 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
的活动。

教育传播:
– 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
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信息交 流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7
画面的明暗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8
听感知规律

人耳的听觉特性
– 人的主观听感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 人耳的掩蔽效应: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其他声音。 – 鸡尾酒会效应:在纷乱的酒会现场,人们照样能听出其中某
– 缺陷: 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1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信源 编码 信道 干扰 反馈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2
译码
信宿

重复作用原理:
– –
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新呈现,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能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信息来源原理:
– – –
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 当传者是受者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同时也要与学生打成 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选用的教材、资料的内容的来源应正确、 真实、可靠。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9
综合实践
观摩一堂优秀教师上的多媒体课,根据本章学过的视听教 育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就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案例中采用了哪些手段使学生获得不同 层次的学习经验?有何启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哪些传播手段和方法?教学中运用 了哪些传播规律? (3)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0
传播模式

拉斯威尔“五W”传播模式
– 要素: Who?(谁?) Say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从什么途径?) To whom?(对谁?) 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28
习题
1、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何为“心理趋合”?何为“画面均衡”? 3、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利用人的视、听觉特性。 4、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5 、简述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 — 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 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6、什么是网络传播?有什么特点? 7、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8、教育传播有哪些方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9、简述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 10、谈谈如何将符号进行。

远程传播
– 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6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
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 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 共同经验模型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 最小代价律: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收获 – 媒体选择原理: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报酬/需要付出的努力。 – 教育媒体制作和选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与教育媒体。要做到:
方便省事;显著突出;吸引人;针对需要;注意受众已有的传播习惯。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 –



抽象层次原理
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 层次上下移动; – 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具体事物来支持;讲了熟悉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 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7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 教育传播过程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25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自学传播
– 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个别传播
– 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课堂传播
– 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亦即是主要通过语言




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 由静态图像、广播、录音等提供的信息,通常能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 的人所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13
2019/3/29
抽象的经验

视觉符号
– 视觉符号是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化了的符号,
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的地方,如地图中用圆圈表 示城市、乡镇,用线条表示了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 或等高线,用不同粗细的实线、虚线表示国界、省界、县界 等等。
断,来确定声音方位。

耳廓效应
–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反射。反
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时间差(相位差)。 – 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频率 较高的声音。
2019/3/2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第3章
10
“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三大类十个层次)


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 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但若把具体经验看得过重, 则是很危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