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
3
三、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收入和经济增长在世界各国间存在着巨大的 差距?经济增长的源泉何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 两种互为补充的分析方法: 一是增长核算,即把决定产出增长的不同因素的贡 献程度计量化;(即实证计量) 另一种是增长理论,即把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供给、 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即数理 推导)。
N
4、资本折旧率为δ 。这时经济社会某一时刻的资本 存量变化为Δ K=I-δ K。 5、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9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从I=S出发进行推导的结果(P694-695)
k sy (n )k sy k (n )k
10
基本方程解析
y (n+δ)k y yA syA A sy
O
kA
13
k
结论:
1、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有,在这 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 较高。 2、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 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劳动比率不变,需 要把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增加资本深化 的难度,从而使人均资本量减少。 3、当经济处于稳态时,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收入y 都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 率为零,这时总收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n相同。因 此,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
12
四、新古典稳态分析(1)
1、特征: 经济存在稳定的均衡增长 途径,k和y达到均衡值并且持久不 变。 2、条件: △k=0,即人均资本的增 量为零(根据上述特征) 得到sy=(n+δ)k 在均衡点A处,有syA=(n+δ)kA, 人均储蓄等于资本广化 A点之左,人均储蓄大于资本广 化,存在资本深化,k上升 A点之右,△k<0,k下降
14
稳态的变动:sy=(n+δ)k
y
(n+δ)k s’y C’ sy C
1、储蓄率变动的影响
几何意义:储蓄率上升,sy 移动至s’y。这时,均衡点右 移。 经济学意义:储蓄率上升导 致k和产量y增加,即储蓄率 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 量。 几何意义:n增加,使 (n+δ)k移动至(n’+δ)k。这 时,均衡点左移。 经济学意义:人口增长使人 均资本和产量降低。
23
三、几个内生技术进步模型
1、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模型 2、人力资本模型 3、干中学模型 4、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模型
24
四、一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 (AK模型)
1、假设: 1)经济中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保持不变,没有技术 进步,并且不存在折旧。 2)生产函数呈如下形式;Y=AK,其中A是反映技术 的正常水平,K是包含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内的 的资本存量。显然该生产函数是资本边际收益不变 的,原因:K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 的积累可能导致边际收益递减,但人力资本的积累 (通过教育的投入、知识的传播、干中学等经验的 积累)将导致边际收益递增,假设二者抵销使边际 收益不变。
一、内生增长理论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的修正:
1)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因素推动的(索罗模型认为经济达到稳态后, 人均产出要增长只能靠外生的技术进步g和人口增长率n下降或储 蓄率s不断提高才能推动),而是由经济系统中追求自身利益经济 当事人自主最优选择的结果,因而是内生的。
3)放弃了索罗模型中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的假设(这一假设不但把 经济中资本报酬递增的现象排除在外,也暗含不同国家的人均收 入必然趋同的结论),认为技术进步不仅带来产出的增加,也通 过外部效应使其他要素的边际收益呈现非递减的趋势。
11
新古典经济的涵义
k sy (n )k sy k (n )k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或者:人均储蓄=资本深化+资本广化 1、资本深化:△k——为现存的每人配备更多的资本 设备,即实现内含型经济增长 2、资本广化:( n+δ) k——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 备应得的资本设备,并替换报废的资本(报废的资本 用折旧资本来表示)。即实现外延型经济增长。
k k
sA n
(人均产出增长率)
26
4、一些结论
即使不存在技术进步,只要不假设资本边际报酬益 递减,(这里AK是边际收益不变的),人均产出 仍然能实现稳定的持续增长。放弃资本的边际收益 递减的假设是因为经济学家对K有了更广义的解释, K不仅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包括知识。 经济增长由s、A和n三个参数决定:较高的s将导 致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一旦技术水平A得以促进 并保持,长期经济增长也会提高;人口增长率n降 低也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
17
六、考虑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1、假设:在无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基 础上,引入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形式出现,且技术以一个外生给定的比率增长, 即 ΔA/A=g。故生产函数可写成:
Y F ( AN, K )
Y AN
1 AN
K F ( K , N ) F ( AN ,1) 令y ˆ
O y (n’+δ)k
k
2、人口增长的影响
(n+δ)k sy
A’
A
O
k
15
五、黄金分割率
1、推导: y=人均消费+人均积累(储蓄) y=C/N+△k+(n+δ)k y=人均消费+资本深化+资本广化 C/N=y-△k-(n+δ)k 令△k =0——现存每人拥有的资本不变 δ=0——不存在折旧 可以得到:C/N=y-nk C/N取得最大值的一阶条件为(C/N)’=0 即y’=(nk)’或者f’(k)=n(对k求一阶导数,因为要考 察稳态人均资本量)
4
第二节 增长(源泉)核算
一、增长核算方程: 1、推导: (1)建立生产函数:
Yt At F ( Nt , Kt )
(Y随时间变化(经济增长)是通过时间 对技术及要素的影响而间接发挥作用的)
A为经济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2)产出变动:
Y MPN N MPK K F ( N , K ) A
经济学家常用这两个概念来衡量一国国民经济的长期过程. 1、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本期的国民产出相对于上一 个时期的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即:
Gt
Y Y
Yt Yt 1 Yt 1
(或g t
y y
yt yt 1 yt 1
)
2、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则是用来说明一个国家总 体进步的综合概念,它不仅包括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 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特别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 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等,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质”的总体进步。
Y L
(总产出增长率)
Y ˆ A AL Ay g Y/L g (人均产出增长率)
19
六、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
(1)新古典增长模型不能解释一国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 人均收入增长是由外生的技术进步g提高、储蓄率s 提高和人口增长率n下降推动的。在没有技术进步 的条件下,一旦经济达到稳态,则人均收入的增长 率为0。这时,要想经济保持长期增长就必须持续 提高s或降低n(但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也与实际 不符。因为s的提高和n的下降都是有限度的,大多 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人均产出一直在增长, 但这种增长并不是靠s的提高和n的下降)。技术进 步的引入虽解决了索罗模型人均收入长期增长趋于 0的尴尬,但g是外生的。
即经济增长的源泉可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 步。 可以用该公式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率。
A A N Y N Y K K
由于技术进步无法观测到,若右边各项已知,则技术进 步可作为一个余量(索洛余量)被计算出来。
7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归结为六个: 1、劳动 2、资本存量规模 3、资源配置状况(取决于制度) 4、规模经济 5、知识进展(技术进步)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27
四、内生增长模型的政策含义
模型的政策含义:政府采取促进积累和提高技术 水平的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内生 经济增长理论建议政府对物质资本、设备投资和 基础设施增加投资,同时鼓励人力资本的积累 (在教育和培训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大科技 投入量。
28
第六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含义和特征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 环),是指经济活动(包 括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 总就业)沿着经济发展的 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 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 性大体经历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特征:P710
注释:大写字母——总量;小写字母——人均量 △k——人均资本增量 k——K/N,人均资本,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 s——S/Y,储蓄率 y—Y/N,人均产量 sy—(S/Y)· (Y/N)=S/N ,人均储蓄 n—人口增长率 δ—资本折旧率,0< δ<1 nk—为增加的人口配备的资本 δk——用于折旧的资本
20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
(2)新古典模型无法解释各国巨大的人均收入差距: 新古典模型假设生产函数的边际收益递减,于是 在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自由的国际贸 易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世界各国的人均收 入差别消失。然而各国人均收入趋同的趋势并未 出现,相反各国人均收入差别反而越来越大。
21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Y AN
ˆ ,k
K AN
ˆ ˆ f (k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