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学答案1.人工诱导产卵排精方法?1. 自然排放法:通过人工精心蓄养、培育、保持良好水质,以优质饵料促使亲贝性腺发育,充分成熟。
利用倒池或换新水方法,使亲贝排放精、卵。
2. 物理方法:(1)变温刺激:a. 升温刺激:一般将成熟亲北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的环境中,即可引起产卵排精;b. 升降温刺激:有些种类单独用升温刺激难以引起产卵,必须经过低温和高温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引起产卵。
(2)流水刺激:充分成熟的个体,经流水刺激1~2h停止冲水后,潜伏期只有10~20min (少者只有0.5~1min)便可排放精卵,若流水刺激不灵,可先行阴干刺激0.5h后,再行流水刺激,一般能收到一定效果。
(3)阴干刺激: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干0.5h以上再放入正常海水中,便可引起贻贝、扇贝等贝类产卵、排精。
(4)改变海水密度:利用降低海水密度方法,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壳排放精卵。
(5)电刺激:用20~30v的交流电刺激贻贝5~15min也可诱导产卵排精。
(6)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7)超声波诱导:亦有利用超声波促使贻贝和鲍产卵。
3. 化学方法(1)注射化学药物:注射NH4OH海水溶液可以引起一些贻贝产卵。
(2)改变海水酸碱性:利用NH4OH将海水PH提高,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3)氨水可以活化精子:如果排放出来的精子不活泼,活着解剖法获得的精子不活泼,可以氨水活化。
4. 生物方法(1)异性产物:同种异性产物往往会引起亲贝产卵排精。
(2)激素:某些动物神经节悬浮液作诱导可引起贝类产卵排精,而且还发现甲状腺、胸腺等输出物或甘蔗及石莼、胶膜等藻类提取液均对亲贝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上述四种诱导方法,首推自然排放法,其次是物理法,他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对以后胚胎发育影响较小等特点,而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操作复杂,容易败坏水质,对胚胎发育影响较大。
在时间中,常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
2.简述室内人工育苗的优点人工育苗具有很多优点:1.可以引进新种2.提早采苗,延长了生长期3.可以防除敌害,提高了成活率4.苗种纯,质量高,规格一致5.可以进行多倍体育种,以及通过选种和杂交等工作,培育优良新品种3.详述人工育珠的原理及珍珠的形成过程(一)人工养殖珍珠的原理:人工培育珍珠就是运用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组织)受到外来刺激后,能引起该组织发生增殖形成珍珠囊的原理,用人为的方法将珠母贝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珠母贝的组织中。
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产生人工无核珍珠。
或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用蚌壳或其他原料做成的珠核,被移植的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上,而产生人工有核珍珠。
分泌细胞¡ª¡ª小片;外物¡ª¡ª珠核;结缔组织¡ª¡ª生殖腺。
(二)珍珠的形成过程1、珍珠囊的形成过程及其机能变化:贴片至分化至形成珍珠囊至高柱状细胞(不稳定,分泌壳皮质)至圆柱状细胞(不稳定,分泌棱柱质)至扁平状细胞(稳定状态、分泌珍珠质)。
切片技术、片贝选择(年龄、生理状态);整个过程速度取决于、切片位置;贝生理状况小片使用速度:5.5℃17~25天;4 ℃7~17天;30 ℃5~12天。
4.试述珍珠贝进行术前处理时应注意哪些事项?进行术前处理应注意的事项:(1)用于处理的贝应发育良好、健壮、有充分的营养积累,无病虫害;(2)70%贝体达到要求即可,追求100%将使部分贝体过弱,适得其反;(3)加强检查,及时调整处理强度(为密度、深浅、时间等);(4)防止抑制不均,经常调整贝在笼内相对位置;(5)严寒、酷暑应尽量缩短离水时间;(6)及时移去处理过程死贝;(7)若生殖腺萎缩成橘红色,应降低拟制强度并延长休养时间至10天使成乳白色半透明。
5.简述珍珠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一)定义珍珠是由珠母贝或其它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共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为圆形或其它形状。
(二)性质1、成分:理化近似贝壳(1)主要无机成分:CaCo3占90%以上,还有一些Mg、Si、Mo、Fe盐。
(2)微量元素:Cu.Mn.Na.Zn.Ti.Sr.Pb.Bd.Ag、Ni.Go.Se.Ze。
(3)主要有机成份:壳角蛋白,由十四种氨基酸组成,还含有牛磺酸,少量的仆啉和色素,有机物含量占4—6%,污珠高些。
2、颜色:桃红——Mn最多、Mg、Na、Zn、Si、Ti较多——最好;金色、奶油色——Cu、Ag,金色珠金属种类最多;银色——Mn、Na、Ti;绿色——金属种类最少.银灰——有机物多;白色——有机物少。
3、比重:天然珠2.68~2.78,蚌壳珠2.76~2.80,劣质珍珠密度较低,一般为1.19-2.23。
(三)用途1、装饰:2、药用:安神定惊、明目、收敛生肌、清凉解毒;3、保健:珍珠链的保健功效,4、美容:珍珠粉的美容功效.6.简述珍珠贝的养成方式及养成管理(一)养成方式:1、长桩吊养(见图):适于泥或泥沙底,可打桩,退潮水深2~3米以上,广东。
木桩:4~6m,尾径10cm,尼龙薄膜包扎防凿穴贝类。
绳缆:φ1 cm聚乙烯绳,每条10~15m。
优点:(1)抗风浪性能强;(2)适于浪大流急地方;(3)成本低。
缺点:(1)生活水层不固定;(2)水浅混浊影响生长;(3)操作时间受潮水限制。
2、短桩吊养:适宜沙底,退潮仍有0.5~1m水深的浅滩,见于广西营盘。
木桩:1~2m,尾径5~10cm,摇入地0.5~1m,柱距10~15m,尼龙薄膜包扎防凿穴贝类。
绳缆:φ1cm 聚乙烯绳,每条10~15m,供四方笼吊挂,但笼子着地。
优点:(1)抗风浪性能强;(2)操作方便,退潮徒步操作;(3)成本低。
缺点:(1)生活水层不固定;(2)操作时间受潮水限制;(3)受底栖敌害干扰较大;(4)退潮时水太浅易受寒热影响。
3、浮筏吊养:适于浪小,最低潮仍有5~6M以上的海区,见于湛江、海南等地。
结构:竹筏或木筏+浮桶+边锚优点:水层恒定、水质较清、潮流畅通、生长快、操作方便;缺点:抗风力差、成本高。
4、浮子延绳筏吊养:适于浪大,水深海区,用于吊养母贝。
优点:水层恒定,抗风性能强,生长快;缺点:操作不方便,不适于育苗及育珠。
(二)养殖管理1、调整养殖密度:2、调节养殖水层:夏冬深吊¡ª¡ª防晒防寒;春秋浅吊¡ª¡ª加强摄食;雨期深吊¡ª¡ª避开表层淡水;避开附着生物附着水层¡ª¡ª多毛类,藤壶等。
3、清除贝体、网笼附着物:影响水流、争夺O2及饵料、妨碍开壳。
(1)、先切断足丝(忌拉断);(2)、用刀削去附着物(忌砸断壳缘及铰合部);(3)、尽量缩短离水时间(忌日晒);(4)、网笼附着物难清时即换笼、晒笼。
4、清除敌害:螺、蟹、鱼等。
嵌线螺在营盘极多,1个/笼常见。
5、预防自然灾害:(1)台风:深吊、加固设施、浮筏应转移至避风港;(2)洪水:深吊、转移、保证比重1.010以上;(3)寒潮:深吊、深移;(4)高温:深吊、深移。
7.经过术前处理的母贝应达到哪些要求?经过术前处理的母贝达到下述要求(七个观察指标):(1)晶杆长度缩短1/5~1/6,重量减少30~50%,以以40%为好;(2)提离水面多数开壳缓慢;(3)开口时开口器有粘着力又不费劲;(4)不长鳞片;(5)大多数贝体只长1~2根足丝;(6)鳃、外套膜、闭壳肌黑色素变淡;(7)生殖腺乳白色半透明,丰满富弹性。
8.手术贝出现哪些情况不能用来插核?(1)生殖腺不多,但软体部稀松;(2)无生殖腺,软体部成水肿状;(3)生殖腺处于成熟期和放出前期;(4)生殖腺萎缩呈橘红色;(5)外套膜收缩离开外套线;(6)鳃大部分脱落或烂鳃;(7)足变硬、闭壳肌受伤;(8)黑心肝(多毛类、穿孔海绵寄生);(9)排贝时间过长贝体太弱或贝破损大于1cm2。
9.保证珍珠质量的植核关键因素有哪些?保证珍珠质量的几个植核关键:1、小片外侧应贴珠核,否则形成:素珠、一个有核珠和一个无核珠、畸形珠;2、小片应全面紧贴珠核,否则形成:污斑珠、尾巴珠、素珠;3、珠核不得与缩足肌接触,否则因其收缩造成:脱片、污珠、尾巴珠;4、开切口时不得损伤足丝腺,否则可引起污染死亡,或足丝腺部分细胞引入珍珠囊内分泌杂质使珍珠形成斑点;5、不能损伤消化盲囊及肠道;6、切口大小适中,以比珠核直径略小为好,太大引起脱核或脱片,太小插不进珠核。
10.施术贝在休养期有什么变化?休养期如何确定?1、形成壳缘鳞片时间:20天(80%),无术前处理的40天(20%);2、能正常分泌足丝时间:3周(大多数),2周(50%),1周(极少分泌);3、鳃、软体部色素变黑时间:10天后,若10天仍黄色,说明休养场及方法有错;4、死亡高峰期:5~7月份以第2~3天;3~4及8~10月以第4~5天;5、吐核高峰期:腹嵴第10天、泄殖孔第4~6天;夜间脱核量为日间2~3倍。
休养期的确定依据:珍珠囊形成时间及施术贝恢复正常生理活动时间,实验认为:20~25天为好,至少10天以上,因7天内生理极混乱,第七天才逐渐恢复正常。
11. 扇贝稚贝海上过渡的方法以及提高其海上过渡保苗率的技术措施有哪些?过渡方法:1、网袋:装袋时,将采苗棕帘装入一个袋中,若采苗密度过大,可在袋内追加一部分洗净的空白网衣。
为防缠绕,垂绳下面应有沉石。
2、塑料筒:筒装苗帘或网衣,最好把网衣固定在筒中,使其不能在筒内乱动。
装好后,先用40~60目聚乙烯网封扎两端,然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再换用较大网目的窗纱封住筒的两端。
3、网箱:稚贝出池时,将苗帘绑在框架两根长的铁棍上,每个网箱可吊2~3层,层与层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防治互相摩擦,装好后用尼龙线把网口缝好。
4、网笼:为了疏松密度,各隔盘中增投少许网衣。
由于网笼支撑性较好,保苗率高于网袋。
提高稚贝海上过渡保苗率的技术措施:(1)选择良好的保苗海区。
向海上过渡的海区应是一个风浪平静、透明度大、流速缓慢、饵料风湿的囊形内湾。
(2)提高稚贝出池规格。
将稚贝培育至壳高700~800μm的规格下海,有利于提高下海保苗率。
(3)采用双层网袋保苗。
稚贝出池时装入20~30目的聚乙烯网袋中,外置40~60目的网袋(规格略大于内袋)。
(4)利用对虾养成池进行稚贝海上过渡。
在未入对虾养成池前,先进行清池,然后进水幷施肥,接种单细胞藻类。
(5)利用圆形网袋保苗可以提高保苗率。
圆形网袋具有许多优点,它在塑料框架的支撑下,保持有较大的生活空间,水流畅通,使贝苗能自由移动,便于水的交换和增加摄食率,可避免稚贝互相咬合,防止稚贝堆积和摩擦所引起的死亡,可防止自身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