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样加工作业指导书

试样加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检测操作规程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第 1 版第2次修订)编制:审核:批准:2011 年 7 月28 日批准发布 2011 年 8 月1 日实施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受控状态: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1页共 12 页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试样加工、制样的依据、设备、操作程序加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适用于钢、铁、铜、铝材等产品的各类拉伸、弯曲、冲击、硬度、金相等试样的加工。

二、加工依据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29-2007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16865-1997《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650~2054-2008 《焊接接头拉伸、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弯曲、冲击、硬度试验方法》其他各类母材、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法ASTM、EN、JIS等各类拉伸、弯曲、冲击等试验方法三、加工设备锯床、线切割机床、车床、铣床、磨床等加工设备,及砂轮机、金相切割机、抛光机、镶嵌机等制样设备。

四、试样加工操作程序1、需加工样品在接收、编号后,根据检测项目制订加工方案,设计加工图纸,选择加工设备,确定是否需要外协加工。

2、需自加工样品,根据制订的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根据图纸进行加工,板类试样需先确定纵向和横向。

加工后,需对已加工试样和加工余料进行编号,分别堆放,余料应方便查找。

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2页共 12 页3、需外加工样品,根据制订的加工方案,在试件上表示清楚加工位置和加工方向,容易混淆的样品应在端面或未加工处刻上钢印,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加工后,应对样品进行核查,样品编号、加工位置、尺寸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任一项不符,应重新送样加工,加工余料取回后,核对编号,分别堆放,余料应方便查找。

五、试样加工方法1.试样形状试样形状与尺寸取决于金属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通常从产品、压制坯或铸锭切取样坯,机加工成试样。

但具有等横截面积的产品(型材、棒材、线材等)和铸造试样(铸铁和有色金属附铸试样)可以不经机加工而进行试验。

试样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矩形、圆环形,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某些其它形状。

对于试样的选取与制备,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规定:①板、带、箔材:厚度小于或等于12.5mm时,选用矩形试样,厚度大于12.5mm时,选用圆形试样。

②线、棒材:应优先选用圆形标准试样,其次为全截面试样。

③型材:壁厚大于12.5mm时,选用圆形试样;壁厚小于或等于12.5mm时,选用全壁厚矩形试样;若宽度不足时,可选取尽可能宽的圆形试样或矩形试样。

若型材不能加工成圆形试样或矩形试样时,可选用全壁厚矩形试样。

④管材:管材外径小于或等于25mm时,采用全截面试样。

管材外径大于25mm时,可根据壁厚选用圆形试样或矩形试样:壁厚小于或等于12.5mm时,采用全截面弧形试样;壁厚大于12.5mm时,采用圆形试样。

⑤锻件:采用圆形试样。

第1版第2次修订2011-7-28颁布2011-8-1实施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3页共 12 页2.位置与方向①轧制扁平制品A.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钢及钢产品取样时,应对样坯和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记,以保证始终能识别取样的位置与方向。

取样时应防止过热和加工硬化影响力学性能。

钢板、型钢、钢管等产品的取样位置按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附录A要求进行。

B. 铜、铝合金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铜及铜合金、纯铝及热处理不可强化铝合金、试样纵轴应平行于轧制方向;热处理可强化铝合金,试样纵轴应垂直于轧制方向,但选用标准试样而样品太窄时,试样也可平行于轧制方向。

厚度小于或等于40mm时,试样应取自厚度的中心部位;厚度大于40mm时,试样应取自其中心到表面的1/2处。

②挤压及挤压后拉(轧)制品所有试样应是纵向的,样坯应在挤压方向前端切取。

除选用全截面试样外,应按下述方法切取:a)棒材直径(内切圆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时,试样纵轴应与棒材中心重合;大于40mm时,试样纵轴应处于中心至表面的1/2处。

b)型材取样位置的优先顺序为:在宽度允许选用标准试样时,优先切取壁厚大的部分,后选壁厚小的部分;否则,优先切取平面较宽的部分。

如图纸有规定,应以图纸规定的位置取样。

c)型材和管材选用圆形试样时,壁厚小于或等于40mm则试样取自壁厚的中心处;壁厚大于40mm时则试样取自壁厚中心到制品表面的1/2处。

d)矩形断面的实心制品,厚度小于或等于12.5mm时选用全厚度矩形试样;厚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4页共 12 页度大于12.5mm时,采用圆形试样。

③铸造钢、铝合金一般采用附铸抗拉试样,即在铸造钢、铝合金产品的一个熔炼炉次中,在全部浇铸持续时间之半时浇铸拉伸试样,条件允许也可在产品上直接取样。

3. 试样和样坯的制备①切取样坯和机械加工试样,均应防止冷加工或受热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常以在切削机床上进行为宜。

用烧割法切取样坯时应有足够的加工余量,最小不得小于20mm。

机械加工时,切削深度及冷却剂应适当,最后一道切削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力学性能。

②从表面质量检查合格的板、带、型材上切取的矩形样坯和管材上切取的弧形样坯,一般应保留其原始表面,不应损伤。

加工完的试样的毛刺应去除,尖锐棱边应倒圆,圆弧半径不宜过大。

由盘卷上切取的线和薄板带试样,允许矫直或矫平,但矫正不得对试样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对不测定伸长率的试样,则可不经允许矫正直接进行试验。

③箔材试样的加工:可将样坯集装成一叠,样坯两边垫入较硬的铝合金或其他材料薄片,必要时,可在每片试样间垫入薄膜或其他薄片,在机床上用铣刀进行加工;也可用刀片切取或用双刀剪切机逐个进行制备。

④加工后,试样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表面不应有显著的横向刀痕,磨痕或机械损伤、明显的淬火变形或裂纹以及其他可见的冶金缺陷。

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5页共 12页4. 拉伸、弯曲、冲击试样尺寸(1)圆截面拉伸试样圆截面试样的形状尺寸及试样编号见图1和表1。

在L0大于等于15mm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L0=5d的短比例试样;否则选用L0=10d的长比例试样,如有需要,也可采用定标距试样。

表1 圆横截面比例试样d0:试样平行长度内的原始直径L0:原始标距Lc:平行长度Lt:试样总长度r:过渡弧半径图1 圆形横截面机加工试样第1版第1次修订2011-7-28颁布2011-8-1实施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6页共 12 页(2)矩形拉伸试样厚度大于0.1mm的板(带)材料一般采用矩形截面试样。

其形状、尺寸及试样编号见图2和及表2。

应优先选用K=5.65的短比例试样,若短比例试样的L0小于15mm,则应选用K=11.3的长比例试样。

薄带试样还可采用标距为50mm 或80mm的定标距试样。

表2 薄板带矩形横截面比例试样a0:板状试样原始厚度b0:板状试样平行长度内的原始直宽度L0:原始标距Lc:平行长度 1 夹持头部图2 机加工矩形横截面试样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7页共 12 页(3)管材拉伸试样对于管材可采用带塞头的全截面试样图3,或纵向弧形试样图4。

a0:原始管壁厚度D0:原始管外径L0:原始标距Lt:试样总长度Lu:断后标距 1 夹持头部图3 管段试样a0:原始管壁厚度b0:管纵向剖条试样原始宽度L0:原始标距Lc:平行长度Lt:试样总长度 1 夹持头部图4 管材纵向弧形试样应优先选用K=5.65的短比例试样。

管状试样配塞头距离标距应大于D0/4。

对于塑性好的材料,如不配塞头,可将试样两端夹持头部压扁进行试验。

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8页共 12 页(4)冲击试样冲击试样样坯的切取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或GB/T2975的规定执行,试样制备过程应使由于过热或冷加工硬化而改变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减至最小。

标准冲击试样尺寸为10mm×10mm×55mm方形截面。

缺口类型可分为V型或U型缺口。

试料不够制备标准尺寸试样,可使用宽度7.5mm、5mm或2.5mm的小尺寸试样。

对缺口的制备应仔细,以保证缺口根部处没有影响吸收能的加工痕迹。

缺口对称面应垂直于试样纵向轴线。

图5 冲击试样示意图名称符号及序号V型缺口试样U型缺口试样公称尺寸机加工偏差公称尺寸机加工偏差长度高度a 宽度a lhw55mm ±0.6mm 55mm ±0.6mm10mm ±0.075mm 10mm ±0.11mm7.5mm ±0.075mm 7.5mm ±0.11mm5mm ±0.06mm 5mm ±0.06mm2.5mm ±0.04mm - -缺口角度 1 45°±2°- -缺口底部高度 2 8mm ±0.075mm 8/5mm b±0.09mm 缺口根部半径 3 0.25mm ±0.025mm 1mm ±0.07mm 缺口对称面-端部距离a 4 27.5mm ±0.42mm c27.5mm ±0.42mm c 缺口对称面-试样纵轴角度- 90°±2°90°±2°试样纵向面间夹角 5 90°±2°90°±2°a:除端部外,试样表面粗糙度应优于Ra5μm。

b: 如规定其他高度,应规定相应偏差。

c: 对自动定位试样的试验机,建议偏差用±0.165mm代替±0.42mm。

d: 试样标记应远离缺口,不应标在与支座、砧座或摆锤刀刃接触的面上。

表3 试样缺口尺寸及偏差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9页共 12 页(5)焊接工艺评定试样板材、管材焊接工艺评定试样拉伸、弯曲、冲击试样取样位置见图6、图7,拉伸、弯曲、冲击试样形式和尺寸分别见图2、图8、图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