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药2011药学概论重点资料完整版

广药2011药学概论重点资料完整版

广药2011药学概论重点资料完整版掌握1、抗体工程分类336(1)多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3)基因工程抗体2、抗肿瘤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251近期毒性、远期毒性3、成功的靶向制剂所具备的条件、分类。

316.317三个条件:定位浓集、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分类:一级靶向、二级靶向、三级靶向;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流化学靶向制剂;4、口服硫酸镁和注射硫酸镁210注射硫酸镁:注射后可引起中枢抑制和骨骼肌松弛。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

原理是:镁离子抑制递质的释放和骨骼肌松弛。

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

口服硫酸镁:口服难以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使肠道扩张,使肠壁感受器受到刺激,导致腹泻;5、判定药品真伪的检验工作258程序:A、分析样品的取样B、检验C、检验报告的书写。

检验内容:性状是否符合要求,再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药物鉴别常用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生物学法。

含量测定常用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酶化学方法。

鉴别用来判断药物的真伪;检查和含量测定用来判定药物优劣。

一般鉴别试验用来证实某一类药物,专属鉴别试验用来证实某一种具体6、药物制剂稳定性288药物制剂稳定性:包括化学、物理及生物学三个方面。

7、药物剂型的作用286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硫酸镁,利凡诺)。

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脂质体)。

剂型可影响疗效。

8、抗生素时代的开创标志1941年青霉素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开创9、《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所列药品种类和要求348纳入《药品目录》的药品是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和进口品种,并符合“临床需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保证供应”的原则。

《药品目录》所列药品包括化学药、中成药、中药饮片。

《药品目录》又分为“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 。

10、药事管理学的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342可分为选题、准备、实施、总结四个步骤;11、机体的防御系统12、辅料定义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287辅料:是构成药物剂型的一个重要物质条件,它赋予药物剂型必要的物理、化学、药效和生辅料:物学性质。

作用:有利于制剂的成型;增强主药的稳定性,延长制剂的有效期;改变主药的理化性质;可调控主药的释放速度;利用辅料增强主药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利用辅料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13、生药鉴定的定义和目的34.35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目的: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14、药品质量标准定义和制定原则256.281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对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制定原则:1 安全性与有效性;2、先进性;3、针对性与合理性;4、规范性;15、常用的抗结核药物247一线: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等;二线:对氨水杨酸、氨硫脲、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紫霉素、卷曲霉素和环丝氨酸。

16、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1)启动阶段:指T 细胞或 B 细胞的抗原识别APC 抗原呈递阶段。

2)诱导阶段:T 细胞与 B 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3)效应阶段:①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②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中和作用、调理作用和细胞溶解)。

中国药典的内容25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内容:内容: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现行版附录内容包括:制剂通则、一般鉴别试验、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理化常数、有关滴定和测定法、一般杂质检查方法、制剂检查法、抗生素微生物鉴定法、试剂配置法等17、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24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现象。

分为固有耐药性与获得耐药性两种。

本书所述均指获得耐药性,获得耐药性是由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产生的机制包括:产生灭活酶;2、改变靶位结构;3、增加代谢拮抗物;4、改变通透性;5、主动外排。

18、片剂包衣的目的307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一定部位释放或缓慢释放;在胃液中因酸性或胃酶破坏的药物、对胃有刺激以及可引起呕吐的药物可以包肠溶性薄膜衣;可将有配伍变化的药物成分分别置于片芯和衣层,以免发生变化;改善片剂的外观和便于识别;19、萜类的基本碳架108单萜类是由 2 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典型单萜的分子式为C10H16,有 3 个不饱和度。

可指导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导制定具体的医疗保险制度补偿标准,明确国家、个人应分别承担的药品费用;指导医院开展既能更好为患者服务,又能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医疗保健措施或项目;帮助临床医生在临床决策过程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期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有助于指导药品科研、生产、经营企业研制、生产和销售既能满足社会人群防病治病需要,又能获得自身利益的药品等。

21、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乙两类非处方药的区别源于对其安全性的评价。

甲类otc(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的非处方药。

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乙类otc(绿色)otc(绿色):除了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零售的非处方药。

乙类处方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

22、生药的国际通用名称27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23、生药的鉴定所依据的标准有哪几个36.37三类: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24、包衣片种类307根据包衣材料不同,片剂包衣分为包糖衣和包薄膜衣,其中薄膜衣又分为胃溶性、肠溶性及不溶性三类。

25、药学定义和它与哪些学科有关 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使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和生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26、泻药分类231可分为三类:容积性泻药(硫酸镁、硫酸钠)、刺激性泻药(酚酞、蒽醌类)、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甘油)27、合理用药的参与者386包括:各级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和患者本人28、药学的主要任务 6研究新药制剂;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制备工序;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管理;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地治疗方案;运用药学、药理学、医学的知识、开展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学的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应用药物。

29、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共同特点314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30、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时间379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 3 年,毒性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 年;药物经济学(PE)大多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全社会。

因此PE 评价不仅是费用指标,同时也要对临床效果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

开展PE 研究的十个步骤:1、明确要解决的药物经济学问题;2、确定研究的目的;3、确定用于比较治疗项目及结果;4、选用正确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5、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耗费用;6、明确所需的各种资源;7、设定结果发生的概率;8、应用决策分析;9、进行费用折扣分析或敏感分析或费用增量分析;10、发表研究结果。

32、药剂学中常采用的灭菌方法296常用的有三类: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33、苷类结构组成99 、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链接而成的化合苷类物;主要结构组成主要结构组成是,糖、苷元、苷键。

主要结构组成34、体内药物分析的定义和主要任务272定义:是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化、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主要任务:体内药物分析本身的“方法学”研究;开展各种生物样品的常规测定;新药开发的新药体内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研究与测定;内源性物质的研究;滥用药物的研究;35、药物分析的任务255药物成品的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决定36、药事管理工作采用的手段340 、运用行政手段(行政审批)运用法律手段(制订法规、明确责任)运用技术手段(监测仪器控制产品质量)运用宣传舆论工具(发挥舆论力量、增强防范意识)37、药品的定义347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38、为防治磺胺药损害肾脏宜同服的药物口服碳酸氢钠可以碱化尿液,增加磺胺类抗菌药物及其乙酞化代谢产物的溶解度,防止或减轻其肾毒性。

因此,临床上磺胺类抗菌药物与碳酸氢钠片同服,同时大量饮水(1000ml 以上)作为常规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39、美国50 年代建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国际上常用的ADR 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自愿报告系统;2、义务性监测;3、重点医院监测医院为中心的监测系统;4、重点药物监测;5、速报制度。

40、国家药品价格的管理376 、国家药品价格的管理一、药品价格定价方式: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国家定价药品的范围:列入医保药品目录的品种;具有垄断性的药品。

省级政府定价的药品,包括列入医保目录的乙类药品、民族药、中药饮片、医院制剂等。

二、药品价格管理方式:药品定价管理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品、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少量特殊药品的价格,由国家计委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乙类药品价格,在中央定价原则指导下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民族药价格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的价格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管理形式。

41、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定义334基因诊断:是以探测基因的存在、分析基因的类型和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从而达到基因诊断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诊断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