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知识目标】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影响;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对台方针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1、含义:
(1)“一国”:在一个的前提下。

(2)“两制”:国家的主体实行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
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1)雏形: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针对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2)酝酿:1981年9月30 日,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3)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全面阐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
义。

(4)宪法保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正式确立: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方
针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6)运用——、回归祖国
3、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
(2)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4)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条件
(1)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不断提高。

(2)“”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2、香港回归
(1)过程:①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在祖国大
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澳门回归祖国
(1)背景: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经过:
①年4月,中葡双方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1)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

(2)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问题提供了借鉴。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祖国的方针。

2、停火:停止炮击,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3、交流:8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不断增加。

4、会谈: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达
成共识。

5、八项主张:1995年,发表谈话,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强调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6、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

7、目前,海峡两岸各领域的正常往来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合作探究、解惑答疑】
1、香港问题的由来是怎样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
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新界——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

2、“一国两制”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的细微差别是什么?
是否驻军是差别所在。

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

而台湾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3、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还将改变我国与美、日等国的关系。

紧迫性:台湾问题悬而未决,不仅不利于祖国大陆的发展,对台湾的前途也是没有好处的。

由于“台独”势力在台湾日益发展,外国敌对势力也插手台湾问题,这将加大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所以解决台湾问题刻不容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