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导游服务工作中的审美渗透

浅议导游服务工作中的审美渗透

浅议导游服务工作中的审美渗透作者:李玫瑾来源:《商情》2010年第36期【摘要】旅游活动是一项寻觅美、欣赏美、享受美的综合性审美活动。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爱美、求美之需要,而且还能起到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作用。

今天审美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之一,导游作为一次旅游活动中的灵魂人物,其服务工作中审美的展示、引导、渗透直接影响到游客审美需求满足、畅神旅游经历的实现。

【关键词】导游服务审美展示引导调解畅神一、旅游的本质就是审美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一次综合审美活动。

通过旅行游览,使人稀释烦恼,精神舒畅,得到情感愉悦,“旅游”概念、发展、演变、运动的历史轨迹指向美学、归于美学。

从美学角度看,所谓旅游活动,准确地说应叫“旅游审美活动”,旅游的本质就是审美。

旅游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更本质的是进而飞跃到悟获自然之道宇宙之理、畅神的最高层次。

因此在未来的旅游服务中我们更强调满足游客高层次的审美需求。

二、导游服务工作中个人形象的审美展现导游员是游客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同时导游人员自我审美修养和形象设计,也体现社会精神文明,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我们必须加以切实的重视,有意识的在服务中处处展现美。

游客对导游员的审美焦点集中在其仪表、风度、心灵、工作服务四个方面。

1.仪表美展现从旅游审美规律来看,旅游者首先感知的是导游人员的仪表。

人的仪表是其形体、修饰(服饰打扮及发型)、情态的有机组合。

导游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塑造美的仪表,展示其文明风采。

(1)形体美人是万物之灵,导游员外在的形体美能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产生光晕效应,游客与之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将旅游者导入初级的审美判断。

旅游者对导游的形体要求更突出的表现在健康美上,因此导游人员应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匀称,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和体魄。

(2)修饰美“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这句话说明了修饰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个人穿戴、发型和化妆几方面。

修饰打扮能起到“杨美”和“遮丑”的作用,并体现出个人品格和审美趣味,反映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首先,导游的服饰美要求得体、和谐,入时,做到端庄、整洁、雅致、大方、方便适用。

避免与客人争强争艳,从色彩的选择上,应以醒目的暖色调为主,为旅游者起到“寻索”和“向导”的作用;首饰佩戴少而精,不怪异、华丽、俗气。

其次,发型与化妆美。

发饰与化妆同样是外在形象美的组成要素,是自然美与修饰美的有机结合,导游发型要根据个人条件及职业特点设计,使其能反映出个人的特点和情趣,取得整体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

作为女性导游人员应化淡妆。

(3)情态美导游人员的精神状态对游客情绪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导游人员应以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情、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健康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达到自己愉悦并愉悦游客的效果。

2.风度美展现一位温文尔雅、活泼潇洒、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的导游,在一颦一笑和举手投足之间,会给旅游者以直观的愉悦感,给旅游审美活动注入积极的活力。

导游员在与旅游者交往和为客人服务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举止。

处处体现出优雅的仪态,高雅大方、得体的举止;说话文雅有礼、坚决杜绝粗话和脏话、切忌言而无信;表情自然微笑,手势柔缓流畅不过分夸张激烈;充分展现其人格力量之美,示之于旅游者,并导之于旅游者。

3.心灵美展现心灵美是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之美的综合表现,是一切美的核心和依托。

导游员必须以真诚与善良来对待每一位游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体说就是要爱国、正直、诚实、真诚而热情,不做有辱国格、人格之事,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或助人为乐的情操。

4.服务之美无论导游人员的仪表、风度、心灵如何之美,但是其工作服务能力不强,在旅游者来说其审美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旅游者对导游员服务工作审美集中表现在知识能力之美、语言之美、态度之美几方面。

(1)知识能力之美导游人员应在服务中通过自身渊博知识的的展现,赢得游客的欣赏和赞美,引领游客进入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之旅、进入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导游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导游人员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工作方法、工作效率等也成为游客直接感知的审美因素、也是愉快之旅的重要保证。

(2)语言之美导游语言,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

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讲解,可以增强游览的兴致,加深观光的印象,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了解到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许多知识,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浓郁人情味,从而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

(3)态度之美希尔顿有句话“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属于旅客的阳光”,在服务行业,服务人员的态度和情感对客人的审美感受影响非常之大。

导游人员主动、热情、周到、耐心、面带微笑的服务态度可以消除游客的紧张、陌生感,创造出温暖如春的美好氛围,让游客产生心理上的信赖和放松,从而更能心平气和地去观赏审视周围的任何事物,累积美好的回忆。

三、导游服务工作中对旅游吸引物的美感解析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可概括为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文化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四个方面,导游员需要了解其审美规律并在实践中细心体会观察,才能在导游工作中指导游客审美。

下面就分别从这四方面进行解析。

1.自然景观审美自然景观是游客最能直观感受其美的景观,自然景观的造景要素一般包括山体、水体和动植物,各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丽画卷。

自然景观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四方面。

2.人文景观的审美(1)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主要有园林艺术、各种建筑、历史古迹、城乡风貌等。

其中园林和建筑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审美对象。

中国古典园林则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体现人对自然的适应和协调,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西方园林更多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展示人的智慧和力量。

(2)建筑景观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实用性,在艺术表现上也更具抽象性。

西方艺术家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主要种类有:宫殿建筑,寺庙建筑,陵墓建筑城防建筑,民居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形式审美特征突出为木结构、群体组合的布局、讲究内部的装饰、陈设和外部空间的点缀、色彩运用以红、黄、绿为主色调、建筑物与自然美的结合。

将人的情感赋予自然,再以自然美与艺术美来陶冶人的精神,以满足精神的审美。

如何获得建筑艺术的审美感受呢?3.文化艺术的审美文化艺术(culture and art)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书法、绘画、雕塑、工艺品、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

它们都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文化艺术常常融于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之中。

文化艺术在内容上更接近客观事实,更充满作者和表演者的激情,因而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心灵共鸣。

对于旅游者而言,文化艺术的形式美比较直观,易于接受,难度较大的是对其意境美的欣赏。

对于前者,导游员应了解审美的共性,对于后者则需要导游员掌握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4.社会生活的审美社会生活的审美一方面是对于社会主体人的审美,另一方面是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审美。

其中民风民俗和美食是游客最直接的审美对象。

民风民俗(folk custom)是重要的社会审美对象,旅游者可以参与、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起居、习惯礼仪,与生活的贴近是旅游者最易产生认同感。

饮食文化也是旅游者的重要审美对象。

饮食是产生美感的最初源泉。

品食美味可以使人得到种种社会与人生的启迪,感受的超出美食之外的“味外之旨”。

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使用和审美双重特性。

讲究色、香、味、意,是形式美与文化美的结合,处处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总的来说,旅游对象审美第一层次表现为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通过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使人产生美感。

是为旅游者所直观感受的,是引导旅游的主要因素。

旅游对象审美第二层次表现为文化美。

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上,文化美是风景美的第二个层次,需要导游员向旅游者传递丰富的、生动的文化气息。

旅游对象审美第三层次表现为象征美。

景观所表现出来的某些象征意义,常常激发人们更深沉的审美情感,从而使人感受到鼓舞和振奋,这便是自然景观的象征美给人带来的美感。

导游员可以用激发联想和对比手法引导旅游者领会其象征美的内涵。

在旅游活动中,不同的观赏对象在审美特征上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不同。

导游员应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并且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旅游者的审美活动。

四、导游对游客旅游活动中审美行为的引导与调节旅游审美活动是审美对象、游客和审美信息传递者导游员三者之间的综合作用。

导游员既是旅游者的审美对象,又是旅游者审美行为的引导者和调节者、旅游对象审美信息的传播者。

一个优秀的导游人员往往能促成旅游者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审美过程的和谐统一,让旅游者审美需求得到满足,感到身心愉悦。

1.充分发挥导游人员对旅游审美对象的创造力导游作为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必须结合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学会提炼审美对象中富有价值的审美信息,并在实际导游中予于生动地表达,才能有助于审美主体欣赏审美对象。

从审美角度来看,导游就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传递正确的审美信息作为游客观景赏美的向导,导游人员首先应把正确的审美信息传递给游客,帮助游客在观赏旅游景观时,感觉、理解、领悟其中的奥妙和内在的美。

(2)根据旅游者的审美需求与动机选择观赏重点要想使旅游者得到审美满足,导游人员必须首先根据旅游团(者)的构成与路线安排,事先分析其主要审美趋向,然后有针对性选择旅游观赏重点,参照旅游者的审美个性差异,选择他们可能最感兴趣和最愿意接受的东西,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并在实际游览中加以形象生动的讲解,以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3)把握主题,设计合适的赏景路线大凡美景,都会有一个总体特征和艺术主题。

在游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并围绕主题设计游览路线及留意细部才会收到更好的审美效果,加深旅游者的游览印象。

2.解析游客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心理及审美感受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就将审美感受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三个层次。

导游人员应了解游客的审美需求、审美趋向、审美反应,理解审美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为游客创造愉悦的环境氛围、引导游客、调节游客的心境、激发游客的审美激情、使游客的审美反应升华,实现令人难忘的“畅神游”经历。

3.尊重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判断对旅游者来讲,其审美习惯往往导致审美判断的差异。

导游人员在导游过程中必须尊重他们的审美个性特点及固有的审美经验,因势利导地进行导游、启发,使他们顺利地进入审美活动并且获得美的享受。

在实际导游过程,突出讲解最能诱发其审美兴趣的内容,讲解中尽可能地帮助旅游者缩短或跨越社会文化距离,诱发其审美的主动性,设法在现场导游讲解中为对方留下一定的审美“空白”,让游客自行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