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

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

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

起初多指网络的
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

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

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

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

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

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

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如果学生只是在作文里面偶尔用到网络语言,作为整篇文章的一种点缀,或者是用于描写特殊人物,这是可以的。

如: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的被丰富被更新。

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它进入人
们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现在很
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如: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冬亮认为,这些年轻人使用的是一种网络简约化交流方式,网络语言是这一群体的特定语言和代码。

家长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语言学家关注,但目前还不能断定因为使用网络语言而使得代沟加深。

如:南京一位从事语言学教程的王教授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

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

对网络语言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网络语言一棍子打死。

网络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的人群中得到了公认,目
前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阻止它。

二、关于网络语言的成因、构成形式和特征的研究
(一)关于网络语言成因的研究
如: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

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

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是网络语言为何受到网民们的青睐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物质制约因素。

郭东辉认为网络交流受时间、费用等限制,规定了其传播方式是以交际的完成为第一位,而词汇的使用是否符合语言规则是次要的。

网民们从现有的语言中很难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来适应网络语境,交际需要不能便捷地满足,于是就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将汉字、字母、符号等随意连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2006)。

刘立波也认为网络语言的受网民们网民青睐原因之一是可以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2009)。

(2)网络语言自身特点。

董雅致,相明认为网络语言之所以受网名们青睐是因为其幽默风趣,轻松活泼,适合网名们的年轻化和知识化网络语言崇尚创新;简洁形象,随意方便,适合网民们自我意识的表;意义模糊、不规范,契合网民们叛逆的心理(2009)。

王铁红认为网络语言具有混杂性,简洁性,形象性,直观性,诙谐性,模糊性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吸引了网民们网民去了解和使用它(2008)。

张贵州,王薇认为网络语言简单易懂,对事件的表现形式形象生动及网络语言也是潮流的表现,符合网民们追求新奇的心理是其受网民青睐的主要原因(2011)。

(3)学生自身特点。

刘立波认为青年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无视规范和超越规范使他们感到新奇、兴奋、有趣,这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反约束、反权威思想在语言文字上的部分体现。

(二)网络语言构成形式及特征的研究
综观现有的网络语言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对网络语言形式的描述上,主要探讨网络词汇的特征,但各有侧重。

比如从语言的经济性看网络语言的缩略现象(赵玉英,2003);从语音角度讨论谐音表义现象(戚晓杰,2002)或网
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卢惠惠,2003);从跨文化角度考察语言变异分析(王钢华,2002);除此之外也有从语用学角度考察网络语言的(李蔚然,2004)从语义学角度考察网络语言的词义变异的(张静,罗世瑛,2003)对网络语言的定量研究不是很多。

今天,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给我们的语言带来无限的生机。

在本文中提到的网络词汇是指中文系统网络交际中产生的新词汇。

彭育波(2001)尚春光(2001)、林纲(2002)、张韬(2002)、刘洁(2002)、陈晓浒(2003)等学者在网络语言基本特点方面基本达成共识,认为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为:
1.创造性。

这一点上文的举例已经非常鲜明,在介绍符号象形型网络语言中,关于笑的例子估计读者已有所体会,对此不必做过多分析。

网络语言中的奇思异想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也许网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2.方便性。

使用上的方便是上述三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得以形成并发展的一
个重要原因。

其既可以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节省输入的时间和上网的花费。

3.娱乐性。

网民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找乐”,而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语言无疑增加了交流的乐趣,使上网成了一件轻松而又有趣的事情。

反过来,众多网民在找乐的过程中,又创造了大量新鲜的网语,不断丰富着网络语言的词汇。

4.不规范性。

这是前三个特点的必然后果。

从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看,网络语言中汉字、数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完全是病句。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语言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