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具有高效、便捷、准确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范文一:一、选题依据1.设计(论文)题目Onthe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seInterCatchwordinInter-Cultu ralVision2.研究领域本论文属翻译理论与实践类研究,主要探讨在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理论及翻译方法3.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网络传播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出现并迅速发展,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趋势。

因而,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范围必将越来越大。

在对外交往中,如何把这些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不仅有助于国内网络流行文化的输出,而且能扩大这些用语在全球的影响范围。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目前,一随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翻译学家对于这一文化现象更加注重。

北京大学教授王逢鑫曾做过相似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很多翻译学家学者对如何把汉语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的研究加以重视。

这一研究领域的课题分为很多角度,主要有跨文化视角、模因视角、动态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等。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理论及英译方法。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为了使汉语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今后翻译界将从跨文化视角、动态对等理论等角度重点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1.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理论及英译方法以及文化因素对其翻译的影响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在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1)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方式、特点及应用(2)研究跨文化的定义与应用(3)重点分析文化情境、文化相似性、文化差异性在汉语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影响(4)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主要为意译、直译加注、替换翻译等六种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理论与翻译方法以及文化情境、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其翻译的影响,以求将汉语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

上述成果将形成一篇题为OntheEnglishTranslationofChineseInterCatchwordinInter-Cultu ralVision的毕业论文三、设计(论文)的工作安排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完成本论文。

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和期刊论文,查询数据库和网上资源等方法获取资料。

在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论文。

2.设计(论文)进度计划(1)20XX年3月3日—20XX年3月28日:选题,确定论文题目;(2)20XX年3月29日--20XX年5月6日:论文第一稿;(3)20XX年5月7日--20XX年5月27日:论文第二稿;(4)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10日:论文终稿;(5)20XX年6月11日--20XX年6月22日:评阅论文,答辩。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齐建涛现代汉语流行语生成源起考略及其英译[J]大连大学学报20XX(4)[4]韩李当代汉语流行语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5]潘绍中,赫迎红.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翻译20XX(2)[6]陈小全,丁衡祁汉语新词新语英译质量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翻译》2003第4期[7]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8]王逢鑫《100个热门话题汉译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9]陈原《社会语言学》[M]商务印书社2000[10]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nslation[J].Shanghai:Shangh 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1]王大伟,魏清光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XX[12]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 onPress,2001[13]忻韵,网络流行语英译研究,《池州学院学报》第5期,20XX[14]ZhaoMing,InteringualTranslationAndInterculturalTranslat ion[M]2003[15]Nord,Christiane,TextAnalysisinTranslation:Theory,Method ology,andDidacticApplicationofaModelforTranslation-Oriented TextAnalysis[J]1991[16]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Criticism-thePotentialsandLi mitations,CategoriesandCriteriaforTranslationQualityAssessm ent[M]Manchester:St.JcromcPuhlishing,2000.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范文二:一、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二、选题目的和意义;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

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

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

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1、研究文献:[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XX,8;32.[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XX.[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XX,11:96.[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2.[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XX-01.2、理论观点综述: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

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明、美感和高雅。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1.20XX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

2.20XX年4月撰写初稿。

3.20XX年5月修改完成。

主要研究内容:一、网络流行语的概述(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二、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一)语言的合作原则(二)语言的经济原则(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三、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一)语音手段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2、同音法(二)词汇手段1、词语的缩略法2、旧词新用3、借词的大量增加(1)音译词(2)意译词(3)音译兼意译4、数字或字母代替汉语词语5、方言词的运用(三)语法手段1、词序的变化2、词类的发展3、语法中的类推作用(四)修辞手段1、隐喻的大量使用2、借代的运用3、仿词的出现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二)来源于网民自创(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五、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一)积极影响(二)消极影响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条件: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一些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大量信息作为参考;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及措施:首先,掌握大量与网络流行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笔记;第三,在不同年龄段网民中间做一系列问卷调查,用来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支撑论文观点;第四,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论及应用上更加严谨;最后,整理归纳所有的资料及调查数据,经指导老师的审核后完成论文,然后将资料进行保存,作为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资料。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省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