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试卷答案

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试卷答案

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方案考试卷
一、填空题(5分/题,共50分)
1. 本次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为新改建的洁净厂房内实施,为培养基模拟试验的首次验证,因此通过连续三批模拟灌装实验及结果有限性的评价,确认结果的重现性。

2. 对无菌灌装区的设备台面及可能接触到的表面进行无菌程度的检查,其合格标准为:灌装机设备台面微生物数量<3个,设备输送带<5个。

3. 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服、五指手套、口罩等部位微生物数量进行检测, 其合格标准为:五指手套微生物数量<3个,一个操作人员双臂、前胸微生物总数<5个,口罩微生物数量<3个。

4. 粉针剂无菌分装间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其合格标准为:房间温度:20-22 ℃,相对湿度:45-50%。

5. 模拟分装过程:采用先灌装乳糖、再注入液体培养基的方式,其阳性对照样品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

6. 微生物培养条件:将全部样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4天,先在较低的温度(23-28℃)培养7天,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30-35℃)培养7天,在第三天和第七天之间至少观察培养基样品的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最后一天的观察,确认有无微生物生长。

7. 对于培养基/乳糖样品的培养结果,若发现污染应明确记录瓶号、瓶数,同时应检查胶塞、铝盖的密封情况;若有破损应记录并检查其破损原因。

对于被污染的样品进行鉴别试验,至少包括菌落数、细胞形态学记革兰染色特性等。

8. 试验结果与评价:评价无菌模拟灌装实验结果的主要指标就是污染水平,不管实验的数量有多少,其结果污染瓶均要为零,如果连续三批实验结果均出现1瓶,应进行再次实验,培养结果如出现2瓶以上,应停止生产,进行污染调查。

9. 对于已投入使用的粉针剂生产线,每年至少进行2次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其生产线的每一位员工至少每年参加一次成功的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

10. 当生产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结构、操作方法发生变动时,必须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已确认其变动没有对该生产线的无菌保证产生影响。

二、问答题(50分)
1.简述培养基模拟灌装实验方案验证内容(15分)。

答:①培养基制备及无菌性检查,②培养基促生长实验,③无菌原料的制备、无菌性及抑菌性检验,④模拟灌装最差条件选择,⑤模拟分装过程,⑥灌装产品的培养,⑦根据培养,⑧结果确定本次模拟灌装实验的有效性,⑨模拟灌装过程记录。

2. 简述无菌乳糖抑菌行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15分)。

答:(1)将经无菌检验合格的乳糖粉末按照无菌操作法分别称取1.0g、2.5g、5.0g、
10.0g,分别放入灭菌合格的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灭菌用水制成混悬液,再分别加入制备好的培养基约100ml,稀释至不同浓度的样品液,
(3)将不同浓度的样品液分装于8个试管中,每管约50ml,即每种浓度各两管,(4)在其中4支试管内接种8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另4支试管内接种80CFU 的白色念珠菌,
(5)全部样品分别按30-35℃和23-28℃温度下培养14天,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标准要求:全部样品试管中均应有明显微生物生长。

3. 论述进行无菌灌装试验时,出现污染后的无菌试验结果与评价中的原因调查应至少包括那些?(20分)
(1)灌装环境微生物监测数据
(2)生产环境尘埃粒子监测数据
(3)操作人员工衣微生物检测数据
(4)净化空调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检查、风速等测试结果
(5)操作房间的A/B级空气流向、压差等
(6)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培训及操作规范性等
(7)模拟灌装中的异常情况等
(9)模拟灌装过程使用的容器具、工具的清洁灭菌情况。

(10)灌装间的日常清洁、消毒情况。

(11)生产前后的有关过滤器的完好性测试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