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金冲压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汇总

五金冲压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汇总

不锈钢压坑冲孔模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冷铆模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一、自动线类一、毛刺红点螺纹系列a复底片以外的螺纹不清晰,须车深复底片处原因:有间隙、不均匀、刀口磨损,冲针强度不够。

b复底片边沿压不紧(起缝)则须加高台阶c复底片处螺蚊不清晰,车模复底片以外的平面二、变形30/32T5 花纹不清晰a车矮下模镶件原因:有弧度不对时,适当调节镶套高度或弧度。

冲针上的b 车低上模复底片处,复底片压不满压退料橡胶的大小,高度与产品接触的贴合度也有影响。

c车低上模复底片以外的平面,内圈压不满则加大斜度,外圈压不满则减小斜度。

压印三、30/ 32R1a. 产品外表面压印由压料板引起,所以压料板要尽可能光滑,螺纹内圈压不满,加大上模斜度b.外圈压不清晰如果有贴胶布,查看胶布内是否有异物。

,减小上模斜度(标准值Φ220处至中心斜0.3mm)。

内表面压印则看孔模是否有碰伤,是否光滑,点状压印看孔模上是否有白色粉末状抛光砂粒。

二、铆锅类关于冲孔模另议 a. 锅内R角起槽,则重配R角b. 锅内变形严重,则重配型结构增加强T尽可能增加冲针强度,尺寸过小的冲针改为R角(标准为从锅底平面起至R角,保证一指宽贴合度)度,将冲针端面改为半抛或月牙形,减少冲击强度。

复底片压不满则重配下模斜度;内圈压不满,斜度加大;外圈压不满,斜度减少。

.对应的锅内表面未压紧,则重配字唛高度。

字唛不清晰,4.复底片外圆分级重配较高的商标维持生产①①检查复底片冲孔是否单边L=39.5mm②将下模商标孔车至标准尺寸②适当加大该处直径复打类<注:斜度、台阶需同时降低,保证斜度及各工作面①26/28G下模每批均需重车下模(孔位易变深)的相对高度>。

②1000T 压力机(中间那台)和1600T压力机打片效果完全不同,维修时需仔细询问。

三、铆片类③所有铆片模具复底片直径须车准Φ136/Φ145/Φ160/Φ175/Φ176极限公差为商标处压不死,同上1.+0.2mm过大则产品起缝适当减少压力b. 2 片内表面有感a. 调整弹胶高度一致,自动线类3 复底片压不满,内圈空则加大斜度;外圈空则减少斜度①上模维修须保证各平面的高度差及各平面的斜度(先拖丝表,复底片边缘起缝,加高边缘处台阶高度,保证台阶直径记录数据,0.1~0.15mm 和复底片直径相等或大再动平车)②配车复底片直径处须遵循以下步骤,11sΦ145片为例:a.车准斜度b.车直径Φ142-Φ143 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冷铆模铝制品c.车准台阶高约0.3mmd.台阶直径Φ142处圆滑连接。

常见问题压力锅类)台阶变矮。

磨损,按原数据加深(约1.0.6~0.7mm①重配高商标)按原数据重车商标孔变深(2.39.5mm/换标须逐个配车,因为使用后孔位会稍微变深,孔位由于受到商标倒角的影响会分级内表面有平感 3.②适当减小压力①商标会弹出困难,可适当放大间隙约0.1~0.2mm/避空商标根部②检查弹胶高度是否一致③维修上/下模,可考虑以大/上模为基准,加/减0.3mm 检查下工作台平行度(模具是否放平)③配车斜, 下模/复打类须对正上④20mm) ,145mm(18mm Φ/135度,上模工作面直径分别为Φ..,上模统一为内30mm锅)175mm/22、24、26、Φ160mm(Φ二、腰带凹,Φ45处为一平面(已锥)①凹模后角不圆滑,需抛光圆滑④换标须对正方向,supor对圆柱,铆锅类:xxcm对准定位孔②凸凹模间隙偏小,调整间隙⑤注意收紧固定螺栓③凸凹模同心度须调整铆锅类三、单偏重配上模须控制上模平面,一般以锅底直径为准,注意控制光洁①非工作面须避空6.4度,,R位需保证至少一指宽贴合度,/倒圆角,模具不垂直,调整垂直度②设备上下工作台面不平行,调整上下工作台面平行度0.5mm~0.7mm(避空约单边),须圆滑连接③凸凹模不同心,调整模具同心度总述:学会变力分析四、一般工作面压死,必会影响产品成型牙厚不均匀①一次拉伸走料不均,调整一次拉伸一般工作面未压紧,必是另一段平面顶死。

②二次变薄上下模不同心五、走料不均匀其反映为某一部分走料快,一部分走料慢,口部内壁部出现具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变薄模锈钢产品不沟槽,解决办法:①检查凹模是否失圆、磨损,更换凹模②走料不均、带锅、切边不够料模具不垂直,调整垂直度③凸模凹模不同心,调整同心度一、拉丝五、带锅检①查上下模螺丝、销针是否松动,各部件是否紧固①后角过渡是否圆滑,查凹模工作带前角是否圆角,②检凹模后角不圆滑,研磨凹模后角抛光②处理凹模工作带粗糙,研磨凹模工作带③检锅身润滑,油没涂均匀查凸模是否有划伤,抛光处理③..⑦模具上下模是否平行,须平整凸凹模压边圈、模板。

六、切边不够料三、铝炒锅拉伸时起皱。

模磨损①凹检查顶杆是否一样平②凸模磨损检查压边是否太少。

四、铝炒锅拉伸拉边、垫印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铝制品炒锅拉伸模检查凹摸、压边圈是否有垫印、杂质、R角粗糙须抛光处理。

一、铝炒锅拉伸时拉断。

铝压力锅变薄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检查顶杆是否一样平。

①变薄常见问题牙厚尺寸偏小,产生原因:压边力是否太大。

②③模具是否走位。

油是否刷均匀。

④油压机压力过大。

处理方法;调整机床压力。

角偏小,调整凹摸⑤RR角。

①牙子处的台阶尺寸太浅。

处理方法;牙子处的台阶加深。

二、铝炒锅拉伸起包。

②解决方法;牙厚尺寸偏大。

产生原因:油压机压力不够,处理方法;调整压边力或换吨位大的设备变薄。

检查顶杆是否一样平①检查行程是否调到下死点。

②③③检查油是否刷均匀。

一次拉伸尺寸不对,处理方法;调整一次拉伸,使牙子有足够料厚。

检查片材的硬度④压边力偏小,调整压边力⑤角和直边处角偏大,调整凹摸R凹摸⑥RR、变薄凸模角。

近口部内表面圈线(清洗后更明显)④..连接不顺当,处理方法;变薄凸模R角和直边处磨光。

冲孔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近口部沟槽,一次性拉伸尺寸不对,解决方法;调整一次拉⑤冲孔模异常问题伸尺寸。

问题点:1.⑥凸模和底面口垂直度不够,处理方法;维修模具,提高精度。

冲针磨损而出现毛刺现象。

2.凹摸镶套破损而出现毛刺现象。

3.废料孔堵塞而卡断冲针。

检查模具间隙,壁部⑦尺寸偏厚,凹凸模间隙偏大、修改模具。

4.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而卡断冲针和镶套。

5.冲针与镶套的对位不准确。

⑧壁部尺寸偏薄,凹凸模间隙偏小、检查模具间隙,修改模具。

6.退料胶皮损坏。

解决方案壁厚不均匀、产生原因;凹凸模间隙不均匀,解决方法;检⑨1.更换冲针或者将冲针磨平。

查模具间隙,调整模具间隙均匀。

2.更换镶套。

3.拉断,产生的原因;片材硬度高,晶拉粗。

方法;改善片材。

更换冲针、废料过孔加大。

⑩4.更换冲针和镶套并对来送模具的人员说明情况。

凹凸模具间隙不均匀,检查模具间隙,调整模具间隙均匀。

5.重新调整冲针和位置。

6.更换胶布。

镗孔模异常问题1.方针磨损2.凹摸破损3.退料胶棒破损4.方针与凹摸对位不准确。

..1.切边断面太粗糙解决方案1.方针磨平、但要注意方针长短或更换方针。

凹摸改型但要符合退料块孤度2.更换退料胶棒3.4.调整方针与冲针的位置。

凹模以上的冲孔模和镗孔模在每次维修完以后都要将退料胶皮或胶棒取下来检查冲针与镶套、凹摸的位置是否对立。

2.断面产生台阶3.产品切边后有铝丝精切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4.产品大小牙相应R角处反面起倾角铝压力锅精切模针对产品质量方面有以下几个问题:凸模如果断面粗糙首先看凸模刃口是否有圆角,如果不是凸模刃1) ;口圆角,说明间隙出问题处)圆角了a如果断面有台阶,说明凹模刃口(2)..5.拉伸油刷少,适当多刷点油3)如果有铝丝掉落,也说明间隙不对产品大小牙相接处反面起倾角,说明打板和打料杆不垂直以4)B. 起皱及打料杆和杆柄孔间隙过大1.凹模尺角太大,应改小2.压边力小或不均匀,调整压边力模具报废重要提醒,间隙过大=3.凹模内壁光洁度与产品表面光洁度一致拉伸油太多,减少拉伸油C. 起泡模具结构方面1.1)根据生产以来的实际情况,导柱易损坏,建议改用轴承式导凹模尺角太小或太大,太小产品拉伸后变薄,导致起包;太大产品进料快,导致产品压不平,也会起泡,一般在R1.75两款已改用轴承式,实际使用情况还可以。

柱,现有20,26 左右装模时要对好间隙2)2.建议凸凹模和模板钻好穿丝孔,装配好后将导柱销钉打好,3)拉伸油少刷点,因为多刷油,导致进料快,会起泡3.φ16凹模拉伸平面太光滑,应将拉伸平面稍微砂粗点最后凸凹模和模板一起线割销孔,销钉最好用定位间隙不能放太大,定位和凸模间隙也不能太大,误差累4)D. 计后产品单偏严重。

壁部变薄1.凹模R角太小,应加大R角2.凸凹模具间隙小,应适当加大模具间隙二期拉伸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E. 腰带1.凹模尺角太小或不光滑,应加大R角,使其圆滑过渡2.凸凹模间隙过大,应适当减小A.拉断 1.片材较硬或质量差,可以更换片材试试F. 2.凸凹模尺角太小、不光滑,应增大尺角,抛光尺角掉渣凹模R角过大,应减小R角, 3.压边力大,调整压边力使其拉伸高度变高,,拉到最后留少量凸缘 4.模具与工作台垂直度不够,应检查模具每个部件平面度及垂直度..F.外复底片裂口:指外复底片与锅身贴合不严,之间没有铝溢出不锈钢产品复打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原因:温度过低,压力小,凸凹模底部间隙大,都会产生外复底片开裂办法:重配凹凸模底部间隙,温度适合,加大压力单边:指高低边、翻边。

合格的产品外复底片应该高低一A. 样,高低边一般是因为凸模与产品不配,导致无法定位,G.产生单边;翻边是因为凹模深度不够。

外复底片拉裂:指外复底片破裂。

原因:大部分是锅身未清洗干净,底部有油污产生,少部分是由于凹模底部偏大)办法:重配凸模,加深凹模(此外复底片深0.3~0.5mm 产生的。

办法:重新清洗,适当减小底部直径。

R压痕:指锅身角处有明显手感,一般原因是凹模间隙不B. 够,适当加大间隙即可漏铝:指外复底片有明显铝溢出,漏铝原因较多,凹模具 C.铝制品汤锅拉伸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间隙过大,温度过高;外复底片点焊不正都会产生漏铝,压力大也会产生漏铝办法:重配间隙,温度适当,点正外复底片一、拉断1.D.气泡:指锅底有泡泡。

原因是铝片中有空气未排出,通常调整压边力2.是由于凸模内凹造成的,也有部分是由于商标磨损造成检查模具是否同心,调整上下模同心度3.的。

刷油不均匀4.顶杆不平办法:加大凸模斜度,便于空气排出5.凹模R角太大,加大R角锅身拉丝:指锅身有刮伤。

原因是锅与凸模之间间隙小造E.二、成起皱)0.3-1cm办法:视情况减小凸模外径(,抛光调整压边力1...三、牙边有压痕 2.模具顶杆不平检查凹模是否有垫印、杂质,及时清理杂质或抛光处理 3.拉伸间隙偏大上下模不平行4. 四、齐口缺料检查产品切牙是否缺料三、拉丝检查模具定位是否松动检查凹凸模压边圈工作面是否有坑点、垫印,抛光处理 1. 2.凹模长时间使用,R角不光滑,须抛光处理四、垫印 1.检查凸模是否有压印、杂质,须抛光处理检查凹模、压边圈顶芯工作面是否有压印、杂质,经过抛2.光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