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中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福建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南安市
教育局的要求制定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一、生命教育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全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生命教育的原则
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促进学生认知、体验、实践相结合,在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知行统一的原则
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在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二)帮教与互助、自助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通过教师的传授接受教育,通过家长、社区、医院等机构的帮助使生命教育的内容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又要倡导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互相帮助,还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救、自律和自我教育,增强在困境中的应对技能和求援意识。
(三)与学生身心发展一致原则
开展生命教育,要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与学生成长、发展、学习、交往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科学组织与编排,既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接受,又要方便教育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
(四)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原则
生命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在学校课程教学结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掌握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1、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热爱自然,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自己的身体,具有性别意识,并能够根据性别进行角色定位。
3、初步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在交往中扮演不同角色,具有同情心,东于帮助他人。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火、防溺、防电、防煤气中毒、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初步的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并进行预防。
5、积极锻炼身体、远离烟酒和毒品,形成良好地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分娩的过程,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2、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药的基本原理。
4、懂得克服不良嗜好,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能够正确应对敲诈、恐吓等事件。
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长、学习、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增强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认同观,自我评价观和善于进取的精神。
6、提高学生学会感恩、理解与尊重父母、师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培养协作精神。
7、了解环境,爱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教学
将学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步的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
体育与健康以及其他学科都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二)专题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除体育、间操等常规课外,还可以通过讲座、观看影视资料、运动会、野游、参观、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良好习惯以及关注他人健康及群体健康的意识。
2、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从交通和消防安全着手,通过专题讲座、亲身体验和观察等形式,达成教育目标;高年级阶段要逐步深入,通过法律法规的讲解、聘请公检法等人员讲解案例、参加社会调研等活动,提高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安全意识和技能。
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各中小学都要开展一次以安全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
3、法制教育
开展法制教育,除巩固课堂主渠道外,一是要积极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学法用法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二是要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考察的现场;三是要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4、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将心理健康
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随时、随地、随机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控与指导。
要以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对有较严重心理疾病或倾向的学生,要会同家长、医院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共同研究,个别诊治。
五、生命教育的保障
(一)机构保障
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加强领导,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范畴,成立生命教育领导、指导机构,制定生命教育实施方案,认真开展生命教育。
(二)队伍保障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的能力基础培训;对生命科学(自然)课程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学科教师、对心理辅导教师、团队辅导员要加强生命科学、人文素养、生命伦理的培训;对班主任要加强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
(三)课时保障
每周必保一课时的生命教育,课程表明确体现。
不准许随意占用此课,从学生学生成长和终身素质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生命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