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章+货币供给与均衡(模拟训练题)

第15章+货币供给与均衡(模拟训练题)

第15章货币供需与均衡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个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从货币需求与物价的关系的角度来划分,货币需求可分为()A.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B. 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C.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D. 主观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2. 微观货币需求主要是从微观主体的心理、动机入手,研究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即指货币执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A.流通手段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世界货币职能3. 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部门不考虑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是()A.微观货币需求B. 名义货币需求C. 宏观货币需求D.实际货币需求4.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被称为()。

A.现金余额说B.现金交易说C.流动性偏好说D.货币主义学说5.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人们的预期D.制度因素6.鲍莫尔和托宾通过研究发现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受到利率影响,与利率()。

A.同方向变化B.反方向变化C.同方向同比例变化D.关系不大7. 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十分强调()的主导作用。

A.恒久收入B.财富C.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D.财富所有者的偏好8.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总额称为()。

A.货币供给流量B.货币供给C.货币供给存量D.货币创造9.托宾察觉到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漏洞,以风险因素为中心分析了利率和风险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

他提出了著名的()。

A.平方根理论B.流动性偏好论C.资产选择理论D.货币数量论10.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货币均衡通常是指在一定()下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

A. 财富水平B. 物价水平C.收入水平 D. 利率水平二、多项选择题1.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有()A. 收入水平B. 利率C. 预期物价变动率D. 制度因素E. 政策因素2.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A.收入的变化B.财富的变化C.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D.货币之外的其他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E.财富所有者的偏好3.商业银行要创造派生存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B.实行全额准备金制C.实行现金结算制度D.实行转帐结算制E.实行信用货币制度4.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A.派生倍数变小 B.派生倍数变C.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下降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增强E.银行贷款增加5.基础货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A.现金B.法定存款准备金C.超额准备金D.定期存款准备金E.贷款6.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 A向财政部融资B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 C买入黄金和外汇 D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有价证券 E.向企业融资7.当中央银行回笼基础货币时,可以采取()工具来调控基础货币。

A.提高再贴现率B.提高法定准备率C.降低再贴现率D.降低法定准备金E.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8.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增加超额准备金持有时,就会引起()A.货币乘数变B货币乘数变大C.货币供给倍数收缩 D.货币供给倍数扩张E.货币供给量增加9.我国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A.统存统贷B.差额包干C.实贷实存D.比例管理E.计划指导10.货币均衡实现的条件是()A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B发达的金融市场C社会经济发展 D健全的利率机制 E金融工具多样化一.1.C 2.C 3.B 4.B 5.A 6.B 7.A 8.A 9.C 10.D二、1.ABCD 2.ABCDE 3.AD 4.AC 5.ABCD 6.ABCD 7.AB 8.AC 9.ABCD 10.BD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个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来划分,货币需求可分为()A. 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B.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C.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D. 名义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2. 宏观货币需求是从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等宏观变量入手,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要的货币量。

一般指货币执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B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职能3. 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称()。

A. 微观货币需求B. 宏观货币需求C. 名义货币需求D. 实际货币需求4.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创立的货币需求学说称为()。

A. 现金交易说B. 流动性偏好说C. 现金余额说D. 现代货币数量论5. 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

A. 利率B. 收入C. 人们的预期D. 制度因素6. 惠伦通过研究发现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会受到利率影响,利率的变动会导致预防性货币余额向()。

A. 反方向变化B. 同方向变化C.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D. 同方向不同比例变化7.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非常重视()的主导作用。

A. 收入B. 利率C. 物价变动率D. 财富8.某一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它表现为银行在该时点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总额是()A. 货币供给存量B. 货币供给流量C. 货币供给D. 货币流通9.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贴现政策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主要是调节()。

A. 基础货币B. 利率C. 国民收入D. 就业10.社会总供求均衡是()的平衡。

A. 社会总供给B. 社会总需求C.A和BD.货币供给与需求二、多项选择题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以下动机()A. 易动机B. 预防动机C. 投资动机D. 投机动机E. 安全动机2.剑桥学派认为,影响人们希望持有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A. 个人财富总额B.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C. 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的预期D. 货币流通速度E. 制度因素3. 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 法定存款准备率B. 超额准备率C. 现金漏损率 D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E 定期存款的准备率4. 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A. 派生倍数变小 B 派生倍数变大C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增强 D.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降低 E. 贷款减少5. 根据货币供给一般模型,货币供给量由()因素共同决定。

A. 利率B. 存款C. 基础货币D. 货币乘数E. 贷款6.决定基础货币增减变化的因素有()A. 国外净资产 B. 对政府债权净额C对商业银行债权 D央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E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7. 当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时,可以采取()A提高法定准备金率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C 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再贴现率E 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8. 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商业银行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持有时,就会引起A 货币乘数变大 B货币乘数变小C 货币供给倍数扩张 D货币供给倍数收缩E货币供给量减少9.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有()A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 B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C超额准备率 D通货存款比 E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10.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货币均衡的实现()A. 货币当局是否具有足够且有效的调控手段B. 国家财政收支是否保持基本平衡C. 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基本合理D. 国际收支是否保持基本平衡E.经济是否发达一.1.B 2.B 3.D 4.C 5.A 6.A 7.B 8.A 9.A 10.C二、1.ABD 2.ABC 3.ABCDE 4.BC 5.CD 6.ABCDE 7.DE 8.AC 9.ABCDE 10.ABCD三、名词解释1.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把自己财富(或收入)中的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持有。

2.原始存款: 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3.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Ms同基础货币B的比率(m=Ms/B)。

亦即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带来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4.货币供给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实体经济的变量因素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实体经济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

5.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1.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国经济合理协调运转或者要达到当局制定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应量。

2.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4.货币供给外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而非由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因素来决定。

5.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券票据,此时货币当局对利率无力再加以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它表示当利率降至某一不能再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要辨别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异同。

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将货币数量作为物价变动的原因,并且所得结论是相同的。

但是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现金交易说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而现金余额说则强调货币的持有。

(2)现金余额说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现金交易则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

(3)现金交易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而现金余额说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

2.简要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1)凯恩斯认为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求。

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2)凯恩斯进一步分析,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3)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交易性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并与收入的大小成正比。

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

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的高低。

3.简述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有哪些?(1)国外净资产(2)对政府债权净额(3)对商业银行债权。

(4)其他项目净额主要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的增减变化。

4.货币供给的外生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的来源)对私人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2)经济体系中的全部货币都是从银行流出来的,从本源上说,都是由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只要控制住每年新增贷款的数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就可以把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