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兴奋性:P4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另一基本特征,能使生物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阈强度:P23作用于细胞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

Feedback(反馈):P9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

正反馈:P9 P187反馈信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其原方向活动。

是机体极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破坏稳态。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P9 P187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维持机体某项生理功能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体液:P7体内的液体的总称。

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存在细胞外的为细胞外液。

内环境:P7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第二章终板电位:P25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时,立即与N2-乙酰胆碱门控通道受体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由此引起蛋白质构想发生改变,导致通道开放,结果引起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加,但Na+的内流远大于K+的外流,因而引起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

原发性主动转运:P14是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阈电位:P23能使细胞膜达到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

该数值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电化学驱动力:由电位差引起的电驱动力与由浓度差引起的化学驱动力的代数和。

微终板电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

motor unit(运动单位):P195指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preload(前负荷):P29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了收缩前的初长度。

Depolarization(去极化)P20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减小。

Repolarization(复极化):P21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

spike potential(锋电位):P22动作电位的除极和复极过程的前半部分极为迅速,且变化幅度很大,记录出的曲线呈尖峰状,故称为~。

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等长收缩:P29收缩时只发生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血沉):P36将抗凝血液置于沉降管中,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毫米数)。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P34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其数值相当于5775mmHg。

第四章血-脑屏障:P85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可限制物质自由交换的屏障。

可防止血中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对于保持脑组织周围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normal pacemaker(正常起搏点):P60正常情况下,由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发出兴奋向外扩布,心脏各部分接受由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按一定顺序发生兴奋和收缩。

因此,将窦房结称为心脏的~。

心房钠尿肽:P80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

可使血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降低。

第五章血氧含量:P98指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HB的氧含量。

肺泡无效腔:指进入肺泡的气体,由于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参与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

血氧饱和度:P98指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用于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

肺活量:P93在做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 3.5L,女性约为2.5L。

潮气量(tidal volume):P92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吸出的气量。

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约为500ml。

第六章集团运动:P120大肠的一种速度快传播远的蠕动,始于横结肠,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产生便意。

这种蠕动多发于早餐或进食后。

蠕动:P110 即食管肌肉的顺序性收缩,表现为食团上端的食管肌肉收缩,食团下段的肌肉舒张,并且收缩波与舒张波顺序地向食管下端推进,使食团沿食管推进。

receptive relaxation(容受性舒张):P114指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张。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胃更好地容纳和存储食物,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以防止食糜过早地排入十二指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充分消化。

第七章食物的氧热价:P128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的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

specific dynamic effect(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P129指由食物的刺激,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

可能来源于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P130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能量代谢):P127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

basal metabolism rate(基础代谢率):P130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下,体内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此时的机体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第八章水利尿:P150指因大量饮清水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临床上常用水利尿试验来检测肾对尿液的稀释能力。

球-管平衡:P148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的现象。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较大的波动。

清除率:P154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血浆的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

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不仅可以了解肾的功能,还可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推测肾小管的转运功能。

滤过平衡:P142在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正值,生成原尿,出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零,原尿生成逐渐停止,称为~。

肾小管的分泌:P146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新城代谢的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转运入小管腔的过程。

对保持机体内的酸碱、电解质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重吸收:P142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某些物质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的过程。

渗透性利尿:P148指通过增加肾小管中溶质溶质浓度而使尿量增多的利尿方式。

以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肾糖阈:P145通常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

正常肾糖阈的血糖浓度为8.88-9.99mmol/L。

肾单位:P136 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每个肾单位的结构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

管-球反馈:小管液的流量可以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滤过分数:P142指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之比。

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P141 是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动力。

它等于以下三种力量的代数和,即: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P142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

低渗尿:P152体内水分过多时,尿液的渗透压低于血浆称为~。

高渗尿:P152当机体缺水时,尿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称为~。

第九章感受器电位:P159指在换能过程中,一般不是直接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先在感受细胞内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P159指当某一恒定强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持续作用,但其感觉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随刺激作用的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现象。

dark adaptation(暗适应):P165指人从光亮处突然走进暗处,起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

明适应:P165指人从暗处突然来到光亮处时,起初感到光线耀眼,看不清物体,稍等片刻才恢复视觉。

生理盲点:P163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分别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构成突触联系。

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视神经,后者在穿透视网膜时形成了视神经乳头。

由于该处不存在感光细胞,不能感受光刺激产生视觉,生理学上称盲点。

视野P165指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临床上检查视野可帮助诊断某些视网膜或视觉传导通路病变。

听阈:P166 每一频率的声波,声压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听觉,这一声压值就是此频率声音的~。

最大可听阈:P166 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除引起听觉外,还会引起鼓膜的痛觉,此时的声压值称~。

视敏度:P165又称视力或视锐度,是指眼睛对物体细微结构的辨别能力。

通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示,受试者能分辨的视角愈小,其视敏度越高。

近点:P161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或限度称为~。

瞳孔对光反射:P161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弱光下瞳孔变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临床上常把它作为判断脑内病变的定位、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近视:P162分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两种。

近视眼在不进行调节的状态下,原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

远点:P161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做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

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P158指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编码:P1159(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指感受器把刺激信号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的过程中,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气传导:P167主要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

正常情况下这一气传导途径效率高。

第十章运动单位:P195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一个功能单位,称为~。

一般来说,肌肉越大,运动单位越大。

牵张反射:P196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性地引起该肌肌肉的收缩,此种反射称为~。

牵涉痛:P194指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以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和痛觉过敏的现象。

传入侧支性抑制:P188当传入纤维的冲动进入脊髓后,通过其侧支去兴奋一个抑制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