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ppt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 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 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建立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评价体系的重建
(7)根据各学科各模块的知识衔接和递进,合理安 排教学时间;
(8)教学资源严重短缺的学校可在适当时机进行文 理倾向的分班教学。
(9)要通盘考虑三年整体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防止局部过紧或过松的现象。
第二部分 科学合理有序地编制课程方案
2、课程方案编制的流程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学 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及各学科教研组长 等组成; (2)各学科成立课程小组。主要由本学科任课教师 担任;
(3)各学科课程小组在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和高 考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学科三年的开课方案和课程设置 说明,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部分 科学合理有序地编制课程方案
2、课程方案编制的流程
(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课程小组的开课 方案进行汇总,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高中三年总体设 想,确定和公布下一学期拟开设的所有课程的总清单, 教导处负责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
2008年8月
目录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第二部分 科学合理有序地编制课程方案 第三部分 以人为本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第四部分 建立符合课改精神的学业评价方案 第五部分 构建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 第六部分 课改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 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 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3、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 践活动
科目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含信息技术 和通用技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 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 区服务,获得2学分。
(5)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 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 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 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 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3)在保证每一学年所有学习领域都有课程开出的 前提下,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影响教学效果;
(4)学术课程两节连排可减少走班次数,但难以保 证教学效果,可将相近或关联科目进行捆绑;
(5)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以减轻选课的负 担;
第二部分 科学合理有序地编制课程方案
1、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策略
(6)要充分考虑学校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的实际 情况,合理安排各科目各模块的开设时间,尽量避免 不必要的走班;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5、课程安排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 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 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 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 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 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 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 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4、课程设置说明
(4)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三年共计15学分。
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 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 开展教育活动。
第二部分 科学合理有序地编制课程方案
1、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策略
(1)高一主要设置必修课程,不宜过早走班;从高 一第二学段逐步引入选修模块;
(2)每周总课时数为35节,每节课45分钟;学术类 课程的周课时数一般为偶数(2节或4节);
——为课程方案的编制提供思想依据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 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 导创新与实践。——课程内容的选择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 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性质
(5)学生依据《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在班主任和 导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 单;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1、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要点: (1)基础教育 (2)面向大众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必修 选修学 选修学
学分 分Ⅰ
分Ⅱ
10 根据社会 学校根
10 对人才多 据当地
10 8 6
样化的需 求;适应 学生不同 潜能和发
社会、 经济、 科技、 文化发
6 展的需要, 展的需
6 在共同必 要和学
6 修的基础 生的兴
6
上,各科 趣,开 课程标准 设若干
8 分类别、 选修模
6
分层次设 块,供 置若干选 学生选
11 修模块, 择。
15 供学生选 2 择。
6
第一部分 深刻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4、课程设置说明
(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 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 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 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