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名牌。

互联网时代世界名牌的特点是能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制造。

海尔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解决这一挑战,积极探索实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倒三角"的组织创新和"端到端"的自主经营体建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创造出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引领潮流的研发优势——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万多项,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并率先实现国际标准的零突破。

海尔累计已经参与了61项国际标准的起草,其中27项标准已经发布实施。

海尔通过标准输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出口。

零距离下的虚实网融合——海尔在国内市场有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优势,并与互联网进行充分的融合,以"零距离下的虚实网融合"创出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第一需求的竞争力。

"虚网"指互联网,通过网络社区形成用户黏度;"实网"指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第一时间送达用户满意。

因此许多世界名牌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全部或部分委托给海尔;海尔也通过他们在国外的渠道销售海尔产品,形成了资源互换,加快了海尔进军世界市场的步伐。

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改变传统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即需即供大规模定制,实现了"零库存"和"零应收"。

在流动资金零贷款的基础上,海尔CCC(现金周转天数)达到负的10天。

在未来发展中,海尔紧扣住物联网时代的需求,将U-Home(智能家居)集成作为重点,掌控专利标准的话语权,进一步发展全球营销网络创造更多的用户资源。

同时,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整合全球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造全球化品牌。

海尔在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8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

海尔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张瑞敏男汉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高级经济师。

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他确立了“名牌战略”,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到国际的发展奇迹。

25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

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再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共做了十六个案例,涉及海尔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

其中,“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管理案例被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海尔“市场链”管理案例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互联网时代,为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海尔在探索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

为此,张瑞敏将海尔组织结构由传统的“正三角”颠覆为“倒三角”,组建自主经营体,以此为支点,创新“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为用户不断创新。

1997年张瑞敏荣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1999年,在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全球30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中,张瑞敏排名第26位;2002年9月,张瑞敏荣获国际联合劝募协会设立的“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2004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张瑞敏排名第6位,是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家中排名最靠前的。

2005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张瑞敏荣居第26位,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2009年11月,张瑞敏入选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选的“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40人”。

张瑞敏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

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

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海尔集团创业25年以来,在张瑞敏“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一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

到目前为止,海尔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并从设计到生产全流程参与绿色环保,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据不完全统计,海尔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和物品价值已超过5亿元人民币。

2002年9月6日,世界性慈善组织国际联合劝募协会授予张瑞敏“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两项大奖。

2009年11月,为表彰海尔集团在希望工程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授予张瑞敏“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

张瑞敏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把一个集体企业变成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并且他们正在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使中国在世界市场舞台上有了真正优良的企业形象。

他们会以持续的创新丰富这种形象,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尔是海海尔应像海。

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

正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

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一旦汇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而大海最被人类称道的是年复一年默默地做着无尽的奉献,袒露无私的胸怀。

正因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不求索取,其自身也得到了永恒的存在。

这种存在又为海中的一切提供了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海尔应像海,因为海尔确立了海一样宏伟的目标,就应敞开海一样的胸怀。

不仅要广揽五湖四海有用之才,而且应具备海那样的自净能力,使这种氛围里的每一个人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升华。

海尔人都应是能者,而不应有冗者、庸者。

因为,海尔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支撑和保证。

要把所有的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

这就是靠一种精神,一种我们一贯倡导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同心干,不论你我;比贡献,不唯文凭。

把许许多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能都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和可能,那么海尔巨浪就能冲过一切障碍,滚滚向前!我们还应像大海,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奉献。

只要我们对社会和人类的爱“真诚到永远”,社会也会承认我们到永远。

海尔将像海一样得到永恒的存在,而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都将在为企业创一流效益、为社会做卓越贡献的同时得到丰厚的回报。

海尔将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个整体。

海尔是海。

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

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o品牌o环保节能o集团领导∙o家用空调o波轮洗衣机o热水器o彩电o冰箱o冷柜o手机o洗碗机o微波炉o商用空调o滚筒洗衣机o笔记本电脑o台式计算机o冷藏冷冻设备集团荣誉类别时间奖项名称奖项说明品牌2009.06.09 市场年度销量第一品牌近日,GFK对中国65个大中城市的洗衣机全年零售销量进行统计后,得出最终结果:海尔洗衣机蝉联08年中国洗衣机市场销量第一品牌。

2009.05.19 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近日,在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空调市场品牌综合评价报告》中显示:海尔空调在专家评价分析的五项指标(即国际影响力指数、趋势引导力指数、管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指数及经营稳定力指数)上不仅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国产品牌,也大大缩小了与日本国际化大品牌的差距;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依靠“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在管理创新力上的得分更是牢牢占据所有品牌之首,为海尔空调进入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一举奠定胜局。

2009.05.15 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招标综合排名第一日前,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传来消息:在“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空调集中采购项目”中,凭借领先的省电技术、卓越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海尔省电空调在此次投标的10多家国内外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型号最多且综合排名第一的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