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1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1



Necropsy:幼虫期:虫体移行的机械性损 害和带入其它病原引起急性肝炎:肝肿大, 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出血和虫道,虫道 内有凝血块和童虫。有的可见腹膜炎。 成虫期: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 引起慢性肝胆管炎:肝硬化、萎缩,胆管 扩张,呈黄白色绳索样凸出于肝表面;胆 管壁增厚,内壁有磷酸钙、镁盐类沉积, 粗糙,刀切有沙沙声;胆管管腔变窄甚至 堵塞。胆囊亦肿大。胆管和胆囊内胆汁污 浊浓稠,切开可见内有灰绿色虫体。尸体 消瘦、贫血、水肿。

Clinical signs and Necropsy:虫体的 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胰管发炎、 增粗,管壁增厚,管腔狭或阻塞;若发 炎并带入细菌则化脓,无细菌可形成囊 肿。严重者胰脏功能失常,患畜消化机 能障碍,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粘膜 苍白;拉稀;颌下水肿等。重者可因恶 病质而死亡。 Diagnosis: 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在胰phoron、Gabtrothylax 、 Fischoederius和Carmyerius、 Homalogaster吸虫引起的疾病,其中以鹿前
Clinical signs:成虫危害不大,但大量 童虫寄生时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大批 死亡。病畜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顽固 性拉稀,粪粥样或水样,颌下至全身水 肿,贫血,消瘦,衰弱无力,重者卧地 难起,衰弱死亡。 Necropsy:成虫寄生部位发炎,结缔组 织增生,形成米粒大的白色小结节。瘤 胃绒毛脱落,瘤胃和网胃内可见虫体。 童虫则引起相应器官的炎症。
Clinical signs:羊较敏感,常呈急性发病。 牛多取慢性经过。 急性病例:是幼虫移行引起的急性肝炎:叩 诊肝区疼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 退或废绝,腹胀,很快贫血,消瘦,重者多 在几天内死亡。 慢性病例:是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引起的慢 性肝炎:动物逐渐消瘦,精神沉郁,被毛逆 立,粗糙无光泽,易脱落。下颌部、眼睑和 胸腹下部明显水肿,触诊呈面团样、无热痛。 高度贫血,粘膜苍白。顽固性拉稀或拉稀与 便秘交替出现。最终病畜可因衰竭、卧地难 起(上抬牛)而引起死亡。

八、棘球蚴病
Etiology:棘球蚴(包虫),是棘球绦虫的 中绦期。又叫包虫病。寄生于肝、肺及其它 器官。 Epidemiolgy:国内主要是细粒棘球绦虫和 多房棘球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约经6-12月 的生长可成为具有感染性的棘球蚴,在终末 宿主体内30-33天发育为成虫。世界性分布, 新疆最为严重。绵羊感染率高,犬、狐狸、 狼是散布虫卵的主要来源。虫卵对外界的抵 抗力很强。
五、阔盘吸虫病
病原:胰阔盘吸虫(E. pancreaticum)、 腔阔盘吸虫( E coelomaticum )和枝睾阔 盘吸虫( E.llonorchis ),寄生于牛羊等 胰管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流行特点:需陆地蜗牛作第一中宿主,需草 螽和针蟋作第二中宿主。发育无雷蚴阶段。 从虫卵到成虫整个发育周期需500~560d, 越冬二次。成虫在终宿主绵羊体内可存活达 7年以上。


Treatment 1 . 血 防 846 : 羊 0.4 ~ 0.6g/kg, 牛 0.3g/kg,隔天一次,连用3次。绵羊耐受 性﹥山羊。 2.吡喹酮:羊90—100mg/kg po.或羊 30—50 mg/kg,牛35—45 mg/kg, 腹腔注射。 3.可试用丙硫咪唑。 Prevention 参考 Hepaticosis。
四、双腔吸虫病

病原:矛形双腔(歧腔)吸虫
羊等肝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吸 虫病。 流行特点:需陆地螺为第一中宿主,蚂蚁为 第二中宿主。发育无雷蚴阶段。陆地蜗牛主 动吃虫卵感染。本病发生有明显地区性。 Clinical signs and Necropsy: 似Hepaticosis 但较轻。 Diagnosis: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查到特征 性虫体确诊。


Diagnosis:沉淀法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 查到成虫或童虫可确诊。 Treatment: 1.别丁:牛、羊65~75mg/kg,p.o. 2.六氯酚:15~20 mg/kg,p.o. 3.氯硝柳胺:60~70 mg/kg,p.o. Prevention:参考Hepaticosis。
Treatment 1.硝氯酚(拜尔9015):是治疗牛羊肝片吸虫病的 特效药之一。牛4~7mg/kg,羊6~8 mg/kg p.o. 2.肝蛭净(三氯苯唑)羊10 mg/kg,牛12 mg/kg p.o. 3.硫双二氯酚(别丁)羊80~100 mg/kg ;牛40 mg/kg p.o.或60 mg/kg 分二次 p.o., 隔天一次 4.硫溴酚:牛、羊40~60 mg/kg p.o. 5.丙硫咪唑(抗蠕敏):30~40 mg/kg p.o. Prevention :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驱虫灭源。 2.管粪灭卵,防止病原散布。 3.管水管草,防止感染。4.管水灭螺,消灭中HO。 5.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提高机体抗病力。

绦虫病(2)
病变:尸体消瘦;肌肉色淡;胸腹腔渗出液 增多。有时可见肠阻塞或套叠、扭转甚至破 裂。小肠黏膜卡他性炎症,肠扩张,充气, 重者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小肠内有绦虫。 诊断:查节片或链体;漂浮法查虫卵;诊断 性驱虫;剖检查虫。

治疗: 1.别丁:羊75~100mg/kg,牛35~60 mg/kg, P.O. 2.氯硝柳胺(灭绦灵):羊100 mg /kg, 牛 60~70mg/kg,P.O. 3.抗蠕敏:10~15 mg/kg, P.O. 4.吡喹酮:5~8mg/kg. P.O. 5.苯硫咪唑:8~10mg/kg,P.O. 预防:1.定期驱虫,管好粪便。2.杀灭土 壤螨。3.不在清晨或傍晚放牧;不割喂露 水草。
第三章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第三章 反刍兽寄生虫病思考题




一、寄生于反刍兽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神经与肌肉、皮 肤和其它部位的寄生虫各有哪些?试述其终末宿主、中间宿 主、感染性阶段、侵入部位、移行途径和寄生部位。 二、牛羊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片形、双腔、阔盘、前后盘 吸虫病、绦虫病、棘球蚴病、蛔虫病、毛圆线虫病、仰口线 虫病、食道口线虫病、鞭虫病、肺线虫病、羊鼻蝇蛆病、巴 贝斯虫病、泰勒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肉孢子虫病、脑多 头蚴病、牛皮蝇蛆病、螨病、牛胎儿毛滴虫病、牛副丝虫病、 吸吮线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三、牛羊球虫病、片形、双腔、阔盘、前后盘吸虫病、食道 口线虫病、鞭虫病、肺线虫病、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日 本分体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四、牛羊球虫病、隐孢子虫病、吸虫病、绦虫病、棘球蚴病、 消化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羊鼻蝇蛆病、巴贝斯虫病、泰勒 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肉孢子虫病、脑多头蚴病、牛皮蝇 蛆病、螨病、牛胎儿毛滴虫病、牛副丝虫病、吸吮线虫病的 诊断和防治措施。

Diagnosis
生前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
状可初诊,粪检查到虫卵确诊。EPG达 牛100~200个、羊300~600个时应 考虑驱虫。免疫学诊断研究较多,其中 以ELISA最优,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重复性好,可比粪检法提早2~3周作出 诊断,阳性复合率达85%以上。 死后诊断:剖检的典型病理变化,结合 肝实质内查到童虫或胆管、胆囊内查到 成虫可确诊。
六、前后盘吸虫病

Etiology:Paramphistomum、
后盘吸虫和长形菲氏吸虫最常见。 流行特点:虫体分布遍及全国。需淡水螺蛳为 中宿主。成虫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兽的瘤胃和网 胃壁上。童虫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 行、寄生数十天,危害严重。此外,在腹腔、 大肠、肝、肾和膀胱等处也可见童虫。
虫体
三、片形吸虫病

病原:肝片形吸虫(F. hepatica) 、大片形 吸虫(F. gigantica)寄生于反刍兽等肝胆管 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吸虫病。世界性分布, 感染极为普遍,是牛、羊最常见的主要寄生 虫病之一。 流行特点:终末宿主主要为反刍兽,中间宿 主为淡水螺。牛羊吞食囊蚴到粪中出现虫卵 需2-3个月,成虫寄生期3-5年。低洼、和 多沼泽地区放牧牛羊多发本病。多雨年份本 病多发。对幼龄牛羊尤其是羔羊危害严重。

隐孢子虫病(2)
症状:犊牛和羔羊最为严重。主要表现精神
沉郁,厌食,腹泻,粪便带血和含大量纤维 素;发育迟缓,进行性消瘦和减重甚至死亡。 病变:失水,消瘦。肛周及尾部粪便污染。 主要变化在肠道,卡他性及纤维素性肠炎, 有出血点。绒毛变短,萎缩和崩解、脱落。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诊断:饱和糖液漂浮法检查;改良酸性染色 法;荧光抗体染色法;微分干涉检查法; PCR法。 治疗和预防: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Dicrocoelium dendritium),寄生于牛、





Treatment: 1.吡喹酮:牛、羊10~20mg/kg P.O.( 绵羊 50~70 mg/kg P.O.; 绵羊50 mg/kg ,牛35— 45 mg/kg 配成油剂腹腔注射)。 2.海涛林(三氯苯丙酰嗪)牛30~40 mg/kg, 羊40~50 mg/kg P.O.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牛300 mg/kg, 羊400~600 mg/kg P.O. 4.六氯乙烷(吸虫灵)200~400 mg/kg,间隔 2~3d,分二次P.O. 5.丙硫咪唑:30~40 mg/kg P.O.( 绵羊30~ 40 mg/kg 配成5%混悬液,牛10~15 mg/kg, 灌服) 6.苯硫咪唑:90 mg/kg P.O.,驱虫率近100%。 Prevention:参Hepaticosis。

牛球虫病(2)
诊断:根据症状和病变,查粪中卵囊可
确诊,并注意与线虫卵鉴别诊断。 治疗:氨丙啉,按25毫克/千克体重, 每天1次,连用5天;莫能霉素或盐霉 素按20-30毫克/公斤饲料添加;也可 用磺胺喹恶林。 预防:分开饲养;注意卫生;药物预防。
二、隐孢子虫病
病原:哺乳动物隐孢子虫主要为小球隐孢子 虫、小鼠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 流行病学:生活史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 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均在同一宿主体内完 成。卵囊对外界抵抗力强;感染方式是粪-口 途径;宿主范围广泛;世界各地分布。发病 率常很高但死亡率差别很大。羊病程1-2周, 死亡率达40%;牛病程2~14天,死亡率 16%~40%。100日龄以内幼畜尤其4~30 日龄犊牛和3~14日龄羔羊最多受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