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自主招生试题及答案

北大自主招生试题及答案

北大自主招生试题及答案2008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共五大题。

一、写出一个四字短语,要求:偏旁相同。

二、用十个字写一句语义明确的话,要求:声母都是卷舌音,即zh,ch,sh,ri.三、用文言写一段话,字数50以内。

要求:至少出现三个“之”,每个之的意思用法都不相同。

四、默写一首五言律诗。

再在每句适当的地方添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一首七言绝句。

意境不必相同。

五、某官员贪污腐败被人检举,在单位的职工大会上作了检讨。

请你模拟想象该官员的心理与口气,写一份检讨书。

要求:检讨看似深刻,实际上毫无悔改之心,堆砌词藻,敷衍了事。

字数600-700。

参考答案:1、江河湖海波涛汹涌汹涌澎湃魑魅魍魉琴瑟琵琶2、这是成人日,仍属正常处。

(怎么说怎么别扭)3 、(1)本日,百数人齐聚京师之考场,为大学之自主招生,全国瞩目之。

有人捧卷,久之,叹息搁笔。

(就地取材。

第一个“之”是“的”。

第二个是“的”。

第三个是代词。

第四个是音节助词。

)(2)翌日,各路英雄好汉齐聚长春大学之综合楼,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忽闻一兄台曰:科举考试,听之任之,如是而已。

呜呼,真英雄耳!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悠悠春眠不觉晓,时时处处闻啼鸟。

漫漫夜来风雨声,家家花落知多少。

5、这个题有点怪,好像不教人学好。

为什么要让学生写这种假惺惺的文章?人活着是为了生活快乐幸福,我却把生活当成了战场。

我的生活主旋律是不满足也不幸福,因为贪婪占有的心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永远体验不到真正的幸福,永远在苦苦地追求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钱,在恶性循环中耗尽生命之能。

回想我没有出事前,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暴躁易怒,匆忙急躁,活得很累。

一年来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寻找原因。

如今我感到,最根本的一点,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把权力、地位、金钱看得太重要了。

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得到更多人的尊重羡慕,总想得到更大的名声;总怕自己的自尊和面子受到伤害;总想得到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

按常理,追求这些很正常,但我太过分了、扭曲了、变态了。

一个目标刚实现,立刻又有了新的目标,马不停蹄,费尽心机,精疲力尽、暴躁易怒。

我现在感到,追求事业首先不应有贪婪占有思想,应当客观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以平和的心态做事,要把做事本身作为目的,把过程作为目的。

在这种拜金主义思想的支配和影响下,金钱左右了我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使我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现在我知道,与自由相比,金钱一文不值。

这种动机与结果的关系,细想让人感到真是莫大的讽刺。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但拜金主义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只能使人走向贪婪。

贪婪的人永远不满足,因此,可能抢占、囤积了许多财物,但精神永远是空虚不幸福的。

我曾以为可以通过追求权力、地位、财富使自己获得幸福,没想到成了没有自由的最不幸福的人。

考生乙答案(回忆版)1 魑魅魍魉2 忍失人生志,执之只是痴3 东山之凰,唳之南阳;之时不至,谁与之翔?眷之顾之,莫言忘之;时则不至,孰能思之?之时不至,将欲何之?4 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夜黑霜重雁飞高,惊闻单于夜遁逃。

剑气欲将轻骑逐,凝作大雪满弓刀。

考生丙答案(回忆版)1 洋洋洒洒2 真知人者智,真自知者睿.3 人之初,于众人所乐事,跃跃欲试,久之,纵置之于前,弗视也4 清冷床前明月光,忽见疑是地上霜.悄焉举头望明月,怅然低头思故乡.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生活中有很多对成语的曲解现象,如“度日如年”就是指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过年一样;“语重心长”就是指别人说的话重了,心中很长时间不愉快。

请你也写两个类似的成语曲解,讽刺这种现象。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下列病句错在何处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三、对联博雅塔前人博雅(注:博雅塔是北大校园内一处景物)博雅塔,前人博雅博雅塔前,人博雅四、给下列文言文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书杜袭喻繁钦语后①〔清〕林纾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②衣数十袭③届时而易之而特居于盗乡盗涎④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⑤之下盗遂杀而取之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夫使托身于荐绅⑥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⑦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⑧能不已非吾徒也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⑨之祸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注释:①杜袭:字子绪,汉末战乱时曾投奔荆州牧刘表,认为刘表不值得辅佐,离去。

后仕魏,官至大中大夫。

繁钦:字休伯,以文章才辩得名,和杜袭同依附刘表。

②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此作动词,使美丽。

③袭:一套衣服。

④涎:唾液。

比喻垂涎般贪婪。

⑤丛莽:草木丛杂之地。

此指盗贼出没之地。

⑥荐绅:同“缙绅”,高级官员的装束,代指官宦。

⑦濒:靠近。

⑧见:通“现”。

⑨刘表:字景升,东汉远支皇族。

汉末军阀混战时任荆州牧,后病死,其子刘琮降于曹操。

五、阅读《求乞者》(选自鲁迅《野草》),回答问题求乞者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近于儿戏;我烦腻他这追着哀呼。

我走路。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

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我顺着倒败的泥墙走路,断砖叠在墙缺口,墙里面没有什么。

微风起来,送秋寒穿透我的夹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发声,用怎样声调?装哑,用怎样手势?……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灰土……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1、“高墙”、“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分别象征什么?体现了鲁迅怎样的生活经历?2、“布施”有何含义?“布施”与“求乞”体现了人与人的什么关系?3、鲁迅为何不愿做个“受施者”与“布施者”?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世界观与思想命题?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六、作文有腐败分子认为:腐败,是一种人人难免的“普遍本性”,它有助于刺激消费、增进感情,有利于经济增长,无害于和谐社会。

请你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观点,要求至少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

参考答案一、首当其冲:首先冲在前面。

一表人才:戴一块名表,才是成功的人才。

滥竽充数:用腐烂的鱼来应付充数。

君子好逑:正人君子都喜欢足球。

大器晚成,意指巨大的器材要安排在后面去完成无所不谈,没有住所就不和你谈恋爱知书达礼,既懂得书本知识又会送礼的人才是人才引申: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斤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有分量的话-一毛不拔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最大的利润-一本万利二、1、我们都有一个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2、在素胚上勾勒出的青花,笔锋由浓转淡。

三、未名湖畔曲未名清凉峰后身清凉清廉匾下官清廉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衣数十袭,届时而易之。

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盗遂杀而取之。

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

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

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

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

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

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

参考译文:吴地有个妇人,喜欢穿花衣服,缝制了几十套花衣服,到时候就换一件衣服。

只是她住在盗贼出没的地区,盗贼贪图她的漂亮的衣服,可是妇人却没有觉察,还是每天在盗贼出没的地方炫耀她的衣服,盗贼于是杀了她而掠夺了她的衣服。

盗贼的行为不值得去讨论,我只是奇怪这个妇人只知道炫耀她的衣服却不知道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假使她依附官宦之家,有健壮的武士把守大门,严密地封锁门闩,住在深深的宅院里,盗贼哪里可以得到她的东西?正因为她临近盗贼的居所却又炫耀自己的服装,这就是她死于非命的原因。

天下那些有才干的士人,不正像吴国妇人缝花衣裳一样么?如果不和好人相处,而与盗贼相邻,盗贼贪图钱财又杀人成性。

所以在乱世中炫耀自己才能的,没有能够保全自身的。

杜袭告诫繁钦说:“你若是不断地展露自己才能,就不是我的徒弟。

”繁钦最终听了他说的话,避免了刘表之祸。

唉!杜袭可以说是善于藏身的,繁钦也可以说是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然,我不见得他们的结局就不会像吴国妇人那样悲惨。

五、1、“高墙”、“灰土”、“各自走路”的人,既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街巷中的实景,又有象征性。

“高墙”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之间冷漠,人们充满戒心,难以相融相知。

“灰土”象征社会污浊,也象征作者灰暗迷惘的心态。

全文反映出作者不愿成为权贵、强者,也不愿成为奴才、弱者的两难境况,揭示作者在犹豫、彷徨、苦闷中孤独前行的情感经历。

2、“布施”是主子、强者对弱者的施与。

“布施”与“求乞”是人之间存在隔阂、缺乏真诚的主与奴、强与弱的关系。

文中两个求乞的孩子,其实是作者“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的铺垫,是作者内心求乞的演示,作者亦是求乞者。

作者由已及人,推想自己求乞的结果,得出不去求乞,也不施与的结论。

3、鲁迅在文中前一部分以两个小孩为例,写了“受施者”必会以牺牲自尊放弃自己的思想去磕头、哀呼,实不悲戚却又装作悲戚。

而鲁迅“厌恶他这声调、态度”,所以不愿作“受施者”,也不愿做使对方失去自身尊严的“布施者”。

这体现了鲁迅反对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坚守人格独立、思想尊严的世界观,与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思想命题。

4、本文对景的描绘是写实的,然而塑造的形象却又是象征性的。

如求乞者的形象,是个在两难中艰难选择,最终以“无所为和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文人形象。

文章将景、情、意交融为一体,在尘土弥漫的氛围中表达了自己对扑朔迷离人生前景的焦虑与苦闷。

北京大学等三校2010年自主招生联考试题语文语文题包括选词填空、现代文阅读、古文翻译和作文。

选词填空共设10道小题,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