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国家概论

民族国家概论

民族国家概论第一讲概述一、综述一)研究对象国家Nation State;民族Nation (State-Nation)Ethnic group;民族国家Nation-State,Nation State National state二)主要问题1、现代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2、现代民族国家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现代民族国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现代民族国家面临怎样的挑战二、基本概念一)国家1、马克思、恩格斯:统治阶级的工具;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①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

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

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

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②这个行政权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有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有50万人的官吏队伍和50万人的军队。

这个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是在专制君主时代,在封建制度崩溃时期产生的,同时这个寄生机体又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

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胜利者的主要战利品。

……但是在专制君主制时代,在第一次革命时期,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官僚不过是为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进行准备的手段。

在复辟时期,在路易—菲利浦统治时期,在议会制共和国时期,官僚虽力求达到个人专制,但它终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只有在第二个波拿巴统治时期,国家才似乎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虽然如此,国家权力并不是悬在空中的。

波拿巴代表一个阶级,而且是代表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小农。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2、列宁: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政权3、韦伯:对暴力使用权的合法垄断国家是这样一个人类团体,它在一定疆域之内(成功地)宣布了对正当使用暴力的垄断权。

政治的运作,要依靠以暴力为后盾的权力这种十分特殊的手段,既如此,对于政治的道德要求,就真那么寻常不足道吗?难道我们没有看见,布尔什维克和斯巴达克分子的意识形态所造成的结果,同任何军事独裁者毫无二致,正是因为他们使用了这样的政治手段吗?(韦伯:《以政治为业》)二)民族1、主观派:社会群体的主观归属感一个民族是一个灵魂,一种精神原则——[法]勒南当一个共同体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构成一个民族,或他们的行为如同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民族时,该民族就诞生了。

——[英]赛顿—沃森2、客观派:划分群体的客观标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苏]斯大林3、卡尔·多伊奇:①文化民族历史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如中国的汉族、少数民族;②政治民族拥有国家的群体,或已经产生准政府功能,有能力制订、支持、推行共同愿望的群体(中华民族)三)民族国家1、定义所谓民族国家,就是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的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要素是国家的统一性和国民文化的同质性。

——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在由国境线划分的一定疆域内形成的、拥有主权的国家,在其中居住的人们(nation=民族)共有民族的一体意识(national identity=民族认同) ——木畑洋一2、共同特征1)宁骚:《民族与国家》:独立的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民族市场2)西川长夫:国民主权(对内)和国家主权(对外);以国家整合为目的的各种机构(包括议会、政府、军队、警察等统治工具,家庭、学校、媒体、宗教等思想工具)和以国民整合为目的的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存在于世界性的民族国家体系中3、民族国家的历史1)近代民族国家①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中央集权制的主权国家有领土、主权 16、17世纪欧洲的绝对主义国家;30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权国家特点无国界、认同国境线(border, boundary)尚不明确,只有边疆的概念(frontier);缺乏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②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动因——从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民族认同的产生A政治合法性:君主——民族《第三等级是什么?》“国家是什么?是生活在一部普通法之下并由同一个立法机构代表的人们的联合体。

”凡属于国家的一切,第三等级都包罗无遗;而一切并非第三等级的东西,便不能看作是属于国家的。

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

贵族等级享有民事的和公共的特权,所以在我们中间同样是异己的。

战争:军费、兵源(18世纪欧洲的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B动因工业化:交通、信息、识字率、出版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扩展与深化A先发:英国、法国民族认同不是彻底的——1860年代法国37000多个市镇村中,有近8400个村的日常用语不是法语——民族语言的标准化B后发:德国、意大利、日本自上而下的民族主义更明显排外的民族主义色彩更强烈C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拥有了领土、主权,但民族认同尚未形成2)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国家①大部分民族国家成为帝国主义国家②以明确的国境线划分整个世界A领土国家的框架被强加于殖民地a殖民地划界的任意性b殖民地内部的多样性c分而治之的策略B为独立后民族认同的形成留下了隐患③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民族认同的强化A民族认同面临危机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扩大殖民地、发动殖民地战争B民族主义呈现强烈的排外性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憎恨别的国家、民族爱国主义:内在的变革——外在的扩张C国内及针对殖民地的种族歧视国内社会底层对殖民地的歧视反犹主义(Anti-Semitism)与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3)世界大战与民族国家体系的扩大①一战:全球范围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A旧帝国的瓦解与帝国主义国家不同、俄国除外B民族自决的原则列宁、威尔逊C国境线的任意性与复杂性中东(伊科边界)、中东欧(科索沃)②一战后出现的对民族国家的质疑A和平主义、国际关系学(international)B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C共产国际(苏联的国家利益)③二战:法西斯主义vs.反法西斯主义总动员:极端民族主义vs.民主主义(人民战争)抵抗运动的民族性与跨国性4)冷战与反殖民主义①民族解放运动、民族国家建设②问题A继承了殖民地时代的国境线——非洲形成民族认同的困难国内族群矛盾、经济争端——内战、国际冲突B新的国境线导致民族分裂和冲突——北爱、印巴、巴以C未兑现的民族国家——库尔德4、民族国家的未来民族国家受到的挑战(Glocalization):A全球化(地区主义):欧盟——特殊的还是普遍的?B地方化:苏格兰、威尔士多重认同的共存民族国家的作用反恐民族国家的终结?——后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前民族国家第二讲民族国家与现代性一、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内涵一)作为政治体系的民族国家(政治整合)政治现代化的结果/动因主权、领土、政府、人民人民主权与专家治国(technocracy)二)作为观念的民族国家(文化整合)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合法性的理论二、现代化理论中的民族国家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Modernization, 1967)一)现代化的定义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导致源远流长的改革过程所呈现的动态形式。

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在于它的动态特征以及它对人类事物影响的普遍性。

反映着人类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

二)现代性的特征1、理智科学革命、知识增长2、政治决策强化——政治现代化1)公共领域决策的强化①国家行政机构日益集中化国家权力扩展到地方、私人领域(家庭、乡村、地主、教会——国家;教育、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到1/2,古代不到5%(中国2006:3.9万亿/20.9万亿)2 高度组织化的由官僚科层维护的法治法律体系代替个人专断3 国家与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密切关系大众参与的各种形式4 依赖公民的承认和参与民族主义2)私人领域的决策强化①集中化和科层化②现代性的特征是为了公众利益(它由政治领袖来解释)对生产财产实行公共管理。

公有制:经济统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法人财产):国家通过法律制约依赖于传统文化,而不是依赖于现代性的程度。

3、经济投资、贸易、机械化生产4、社会城市化(家庭、分工、教育、性别、通讯、医疗、分配)社会动员转向国家领域(国家认同和国家控制的强化)5、心理适应能力、创造精神、主动热情三、现代化与民族国家建设创造一个民族国家是压倒其他一切问题的核心问题;无论如何,民族主义都不是目的本身而是实现目的——现代化——的手段,然而民族主义往往淹没了现代化并使其转移了主要进程。

例:自由主义(独立前)——保守主义(独立后);启蒙——救亡四、工业化与民族的形成一)工业化理论(盖尔纳):18世纪以来世界上所有社会都被卷入的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结果现代化:工业化及其伴随物工业社会需要一支流动的、能阅读、计算和进行语言交流的劳动大军,必须在由国家提供的、大众化和强制的公共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

2)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①高层次文化不是精英文化,而是一种识文断字和标准化的“公园”文化由专家培训,由外部(国家)提供教育民族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文化形式,即高层次文化;没有积极或直接的力量,不单独构成原因②理论特点:物质主义和决定论特定的社会经济形式需要特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全球化——民族国家的终结?五、民族国家的观念民族国家指基本上一个民族构成一个国家的那种国家形态。

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与欧洲、特别是西欧迥异。

所以“民族国家”是一个欧洲概念。

民族国家通常是一种政治概念,意思是“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变为“国家”的政治形态。

“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神权帝国观念让位于近代国家观念。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一)关于民族国家的学说1、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目标:实现祖国意大利的统一;阿拉贡的国王费尔迪南如何实现西班牙的统一;强有力的君主——强有力的国家2、布丹——《论国家》(《共和六书》)核心概念——主权:单一的;永恒的;绝对的;不受任何人类制定的法律限制;听从于自然法3、霍布斯《利维坦》号称“国民的整体”或“国家”(拉丁语为civitas)的这个庞然大物“利维坦”是用艺术造成的,它只是一个“人造的人”;虽然它远比自然人身高力大,却是以保护自然为其目的,在“利维坦”中,“主权”是使整体得到生命和活动的“人造的灵魂”;官员和其他司法、行政人员是人造的“关节”;用以紧密联结最高主权职位并推动每一关节和成员执行其任务的“赏”和“神经”,这同自然人身上的情况一样;一切个别成员的“资产”和“财富”是“实力”;人民的安全是它的“事业”;向它提供必要知识的顾问们是它的“记忆”;“公平”和“法律”是人造的“理智”和“意志”;“和睦”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而“内战”是它的“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