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中国经济在近20年间获
得了高速增长?中国的权威政治有什么优点和问题?为了迎接党的“十
六大”的召开,仲大军特撰文一篇。

此文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经济之所以在近20年间取得了较大发展,主要取决于政治方面的两个因素,一是意识形态的转变,二是权威体制的存在。

但改革进行到今天,中国政治已经处在一种意识形态模糊和既非军功制也非民主制的状态,其问题的积累已对未来的经济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民主政府——→非民主政府
类型绝对民主
主义[权
力掌握在
人民手
中]民主制
[美、英、
法等国]
有限民主
制[墨西
哥、埃及、
南斯拉
夫]
权威主义
[叙利亚、
伊拉克、
缅甸]
极权主义
[法西斯
意大利、
纳粹德
国]
绝对极权
主义[政
府拥有所
有权]
特点无政党,
个人完全
参与政
府,几乎
不受限制
的个人自
由,社会
和经济的
绝对平
等,自由
进入行政
部门,绝
对新闻自
由,两党或多
多党普
选,切实
保护个人
自由,朝
向社会和
经济平等
的垂直流
动,宪法
对政府有
具体限
制,新闻
出版自
由,公职
敞开招
聘,对结
社不加限
制,
一党独
大,限制
侯选人的
普选,有
限的个人
自由,近
乎新闻自
由,部分
社会和经
济平等,
宪法对政
府有限的
制约,部
分开放公
职,允许
某些政治
团体存
在,
一党或无
党,个人
决定或政
党决定的
领导权,
等额选
举,对个
人自由不
稳定的宽
容,宪法
对政府很
少或没有
限制,间
歇性戒严
令,军队
直接影响
政府,政
府决定经
济体制和
经济结
构,政府
控制新
闻,
一党制,
个人决定
或政党决
定的领导
权,选举
权有变化
的余地,
但仅限于
赞成政党
侯选人,
缺乏宪
政,机器
有限的政
治自由,
国家决定
社会结
构,政府
对经济的
牢固控
制,政府
控制大众
传媒,
一党制,
没有选举
权,没有
个人自
由,政府
控制新
闻,强制
的经济和
社会分
层,政府
完全控制
经济,思
想控制和
个人良知
的泯灭,

中国权威政治体制的特点
权威的建立与丧失
意识形态的变化与经济发展
应当说自建国以后,我们党的干部选拔和提拔
制度就失去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科举制”,基础知识的考试被取消,军功制更多
地代替了科举制,加上对知识分子的偏见,
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威政治主要建立在“军功制”和“世袭制”而非“科举制”上。

在“科举制”被彻底取消后,又未能较好的实行民主制,即公众选举制,这样就使我国的政治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工农出身的大老粗干部过多,影响到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

信。

有些官员的权威不是靠工作政绩获得,而是靠与领导的亲密关系。

譬如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出现了“秘书”
低参与并不意味着低
伴随技术型官僚政治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政治上的低参与。

技术型官僚一改文革时期政治高参与的大民主局面,实施了较为刚硬的集权专制领导。

这与政治型官僚时期的大鸣大放政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种低参与的政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说或在某一历史时期是一种高效而低成本的政治管理模式。

这里有个政治成本问题。

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果不是集权专制式的政治模式,可能产生较大的政治成本。

如果引进西方国家的高参与政治模式,我国
每年光花在政治竞选上的资金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因此,为什么能人政治、人治、权威政治能在中国这么牢固的延续,与这一国家的历史和国情密切相关。

东方低民众意志参与的权威政治与西方高民众意愿参与的民主政治各有利弊。

低参
与的
好处就是低管理成本。

低参与—高腐败发生率—强权威控制—低政治参与—高腐败发生率权威政治加市场经济其后果就是权力商品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