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到南北朝诗歌”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先秦到南北朝诗歌”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ɡ)狁.(yǔn)伶.俜(línɡ)否.泰(pǐ)B.愆.期(qiān)戍.守(shù)葳蕤.(ruí)三匝.(zhā)C.垝.垣(ɡuǐ)侘.傺(zhà)蹑.(niè)子衿.(jīn)D.汤汤.(shānɡ)鸷.鸟(zhì)纨.素(zhí)暧.暧(ài)2.对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拙.归园田拙: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厌:满足。

C.可怜..体无比可怜: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杨柳随风摇曳飘拂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B.曰归曰归,岁矣莫止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D.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4.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5.填空(1)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2)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

(3)君当作磐石,______________,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6.翻译下列句子。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7.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勿复重.纷纭(再)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B.进止敢.自专(岂敢)昼夜..勤作息(深夜)C.伶俜萦.苦辛(缠绕)谓言..无罪过(总觉得,自认为)D.箱帘.六七十(同“奁”)留待作遗.施(留下)8.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阅读古诗,完成问题(一)西洲曲(南朝民歌)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揺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1.本诗的诗眼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之中的“莲子”,这里的“莲子”该怎样理解?12.“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请你分析一下“吹梦”的妙用。

(二)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13.对句中加红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受命不迁..兮.(专指楚国)..(不可迁往他处种植) 生南国B.深固..(素白的花)..难徙(根深蒂固) 绿叶素荣C.终不失过..兮(与天地并存)..兮(过失) 参天地D.精色内白..(不可迁往他处种植)..(心灵洁白) 独立不迁14.下列各句中加红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文章..兮D.苏世独立....C.梗其有理..烂兮B.青黄杂糅15.对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枝剡棘“曾”通“层”。

曾枝,那层层枝条。

B.有以异.兮异,独特,副词。

C.圜.果抟兮“圜”通“圆”。

D.可师长..兮师长,看作师长,名词作动词。

16.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姱而不丑兮”,从不同方面描写橘树的外表和内质,并加以歌颂。

第二部分从“嗟尔幼志”至结尾,从橘树的特性引申开来,更进一步地展示了自己向往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

B.诗中所刻画的橘树形象是完整的,并有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橘树特性的描写,衬托出自己所乐于具备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诗人颂橘,意不在橘树的本身,可是写的又全是橘树。

在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咏物述怀的笔法。

C.诗中“兮”字的位置,同《离骚》不同,主要用在偶句句尾,以表达对橘树品性的赞美。

全诗大都是四字句,类似《诗经》的主要句式。

从这里可以看出,“骚”诗也受到了《诗经》影响。

D.第一部分中,诗人描写橘树的内质,突出其特性。

突出橘树的“受命不迁”,正是诗人自己热爱故土这一感情的抒发:突出橘树的“更壹志”,正是诗人自己行不改志的节操的体现;突出橘树的“类任道”,正是诗人自己愿负大任这一志向的表达。

作文17.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B项中“匝”应读“zā”; C项中“侘”应读“chà”;D项中“纨”应读“wán”。

)2.C(C项中“可怜”应为“可爱”之意。

)3.C(A项中“说”通“脱”;B项中“莫”通“暮”;D项中“帘”通“奁”。

)4.A(B、C、D三项中的“相”都是“相互”之意。

)5.(1)长太息以掩涕兮;(2)吾将上下而求索;(3)妾当作蒲苇磐石无转移;(4)羁鸟恋旧林。

6.(1)客人远道来访,劳驾来探望。

(2)把荷叶裁成上衣,收集荷花做成下衣。

(3)静静地思前想后,只好自我哀悼。

7.C(A项中“公姥”是偏义复词,意思是“婆婆”;B项中“昼夜”意思是“日夜”;D项中“遗”意思是“赠送”。

)8.遗物为念,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

9.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

10.表现人的地位对物质价值的重要影响,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11. “莲子”即“怜子”,恋你也(此题考查对诗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要从词语的深层含义来答。

)12. “吹梦”,空灵之至,梦而可吹,似实也;吹者梦也,为虚矣。

虚实结合,让人心动。

(此题考查对诗中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答题时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效果来答。

)13.D(内白:纯洁的内里;不迁:从不变异。

)14.B(杂糅:不同的事物混合在一起。

)15.B(异:殊异,不同。

)16.B(“有象征意义”不对,应是“有比喻义”。

)17.优秀例文踮起脚尖奶奶的个子不是很高,近70岁的年纪压得她愈加矮小,可总有些东西在高处,这时,奶奶不得不踮起脚尖。

父母外出工作,小时候一直都是奶奶带着我,我也甘心地跟着奶奶,奶奶的慈祥与和霭就像童话时的仙女奶奶一样。

那时,家里有个大柜子,我知道,那柜子上层有许多零食,可当时不够高的我就是踮起脚尖也是望尘莫及。

一次,我终于想到个办法,找来一根长杆,踮起脚尖,使劲儿地把上面的东西往下拨,大概是太用劲儿,上面的东西哗哗而落,除了零食,还有许多书都一股脑儿地砸下来,我来不及防备,就打得哭了起来。

奶奶闻声而来,看见满地都是七零八落的东西,明白了缘由,轻声地安慰我,将地上的零食放到我手里。

第二天,奶奶拉着我走到一个小柜子面前,原来奶奶己把零食装进这里面。

我便不用拿工具,甚至不用踮脚尖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长得比奶奶高了许多。

许多对我来说,很轻松的动作,奶奶却得踮起脚尖,艰难地完成。

一次数学课,总觉得有个人头在窗户外晃来晃去。

教室的窗有些高,而且贴了一层膜,要想看到里面的情形,个子稍矮的都得踮起脚尖。

看那身影有些熟悉,我请假出去看看。

是奶奶,她往前倾着身子,使劲地踮起脚尖,努力地探着头往教室里看,可总也不够,她又踮直了脚尖。

我一出来,她似没回过神来,仍然保持着踮起的姿势,如同一位芭蕾演员,只是没着装,手里还提着送来的水果。

我呆住了,没有说话,等回过神来,奶奶已站在身边,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几丝头发顺着汗水贴着。

奶奶笑着,我从口袋里拿出纸巾递给奶奶,奶奶笑得更加灿烂了。

等奶奶别过身去,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奶奶却突然转身了,看见了正在哭的我,赶忙跑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我连说着没事。

在奶奶的执拗下,我先进了教室,可总有一个人影仍在窗口晃来晃去,我知道,是奶奶,她还是不放心,我装着认真听讲,等过了十几分钟,人影离开,我趴在桌子上,泪又肆无忌惮地流出来了……奶奶又多站了十几分钟,又踮起了脚尖十几分钟……时光流过,奶奶愈加矮小,需要踮起脚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可我长高了,长壮了,绝不要奶奶辛苦地踮起脚尖,我可以趴下来,奶奶踮起的脚尖不过是我身躯的高度!【名师点评】文章由实到虚,两代人的“踮起脚尖”隐含一种生命承续的象征意义,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历史感。

主旨表现奶奶对我的深切关爱。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特别是写奶奶踮起脚尖在教室窗外看我的镜头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富有感染力。

文章主体在描写两个画面,表达方式切换自然,语言大致流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