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2)1.1.施工图纸 (2)1.2.施工组织设计 (2)1.3.主要施工规程、规范 (2)1.4.主要标准 (3)1.5.主要法规 (3)2.工程概况32.1.设计概况 (3)2.2.底板分区图 (4)3.施工安排4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4)3.2.混凝土供应方式: (5)3.3.劳动组织: (8)4.施工准备94.1.技术准备 (9)4.2.机具准备 (11)4.3.材料准备 (11)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125.1.流水段划分: (12)5.2.总体施工顺序: (14)5.3.混凝土运输: (14)5.4.混凝土的浇注: (15)5.5.混凝土的收面与拉毛 (19)5.6.混凝土的养护 (19)5.7.混凝土的测温: (20)6.季节施工的要求:236.1.雨季施工的要求: (23)6.2.冬季施工的要求: (23)7.砼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37.1.质量控制措施: (23)7.2.施工过程控制的具体要求 (24)7.3.控温措施: (24)7.4.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24)7.5.成品保护措施: (25)7.6.应急措施: (25)8.环保措施:279.安全保证措施:279.1.一般要求 (27)9.2.泵送的安全要求: (27)附件一:泵送混凝土相关计算 (28)附件二:大体积砼温度计算 (31)附图一:基础底板测温孔布置平面图 (33)附图二:Ⅰ区地泵及泵管布置平面图 (34)1.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表1-1《北京***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主要施工规程、规范表1-21.4.主要标准表1-3表1-4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φ1500㎜、φ1800㎜、1500×1500㎜、1500×2300㎜根据设计求基础底板共分为Ⅰ、Ⅱ、Ⅲ三个区,每个区又分为三个小区,分别为Ⅰ-1、Ⅰ-2、Ⅰ-3、Ⅱ-1、Ⅱ-2、Ⅱ-3、Ⅲ-1、Ⅲ-2、Ⅲ-3区共九个施工分区。
其中Ⅱ-2区地下2、3层为地铁换乘中心由中建施工,地下1层由我公司施工。
地下一层底板结构轴线平面图3.施工安排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3.1.1 Ⅰ区基础底板施工进度安排:计划从2006年8月中旬开始施工至2006年10月下旬结束。
3.1.2 Ⅲ区基础底板施工进度安排:计划从2006年8月下旬开始施工至2006年11月初结束;3.1.3 由于Ⅱ区目前属于地铁施工区域,计划2006年9月底中建移交场地,计划2006年11月中旬开始施工底板至12月底完工。
3.2.混凝土供应方式:基础底板混凝土量约有10万m3(不含Ⅱ区及垫层、防水保护层、后浇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确定7家具有较强生产能力的混凝土公司,其单位名称为:北京虎跃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北斗星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通惠绿洲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京铁火车头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住总商品混凝土中心、北京丰台区榆树庄构件厂、北京新奥混凝土有限公司等。
每个区段底板选用的混凝土搅拌站及外加剂供应单位联系方式见下表3-1。
要求每个流水段的混凝土只能采用1家搅拌站,而且要求混凝土配合比相同。
为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在开始施工前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签定正式合同并附加技术条款,并对各搅拌站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召开技术交底会,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天填写“预拌混凝土浇灌申请”,发传真到搅拌站。
当天天气、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及时向搅拌站提出相应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进度不受影响。
施工技术方案混凝土搅拌站及外加剂供应单位联系表表3-13.2.1砼原材料要求:为了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把好混凝土质量关,本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不定期对各家混凝土供应单位的原材料进行抽查。
页脚内容343.2.1.1水泥:使用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厂生产的长城P.042.5水泥,碱含量<0.6%。
3.2.1.2掺合料:粉煤灰:选用I级粉煤灰;矿粉:S95级。
3.2.1.3抗裂防水剂: CSA混凝土抗裂防水剂。
3.2.1.4纤维:采用改性聚丙烯抗裂纤维。
聚丙烯纤维主要技术参数:表3-2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石子入罐前须浇水润湿。
3.2.1.6细骨料:水洗中砂,低碱活性骨料,要求含泥量≤1%;。
3.2.1.7水:地下水。
3.2.2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1)坍落度:坍落度为180±20mm.(2)水灰比:≤0.42(3)推荐配合比:表3-3注:最小水泥用量依据DBJ/T041-64-2002《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3.3. 劳动组织:3.3.1管理层负责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负责底板砼施工总体安排部署;项目总工**负责组织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核;技术部长**负责制定施工方案并落实技术交底情况;工程师**负责具体编制施工方案。
土建分部:Ⅰ区由土建二部施工,Ⅲ区由土建一部施工。
土建分部总工负责进行技术交底,并对现场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及时制定处理方案;生产经****负责现场施工安排,落实质量、进度要求;施工员****负责现场调度,并落实技术要求。
安质部:***负责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检查,质检员***负责检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的落实情况,对现场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并反馈给技术室。
单 单 双掺现场试验室:试验员4人,由***负责,在业务上直接受技术部领导,负责混凝土入场后的质量检查,试块留置,养护测温等工作。
3.3.2劳务层负责人:根据项目部安排,Ⅰ区确定1个劳务队,Ⅲ区2个劳务队,共3支劳务队。
施工队人员组织:每个施工队伍成立以施工队队长为组长的领导班子。
混凝土班成立两个大班组,每个班组不少于120人,每个流水段施工时实行两班倒制度。
3.3.3劳动力配备及分工:每个流水段施工人员配备如下:表3-4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4.1.1.1、要求各搅拌站采用同一厂家生产、同一品牌水泥、抗裂防水剂、纤维。
4.1.1.2、要求各搅拌站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过中铁建工集团北京***指挥部审核,并论证确认后再进行试配。
4.1.1.3、要求各搅拌站选择的混凝土配合比尽可能相同,以防某个搅拌站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时启用备用搅拌站。
4.1.1.4、常温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8℃以下,冬季不低于10℃。
4.1.2现场养护室设备的准备:4.1.2.1、在施工现场建立试验室及标准养护室,主要负责标准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
4.1.2.2、所需试验仪器设备表4-14.1.2.3、砼试件留置要求:A.混凝土试件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 时,同一配比的混凝土200 m3取样一次;每次取样共留置2组试件,其中:标养1组,同条件养护1组。
基础底板抗渗混凝土每500 m3留置1组抗渗试块(具体留置数量见表4-2);B.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少于3组。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装在养护笼内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与底板相同的养护方法;C.基础底板混凝土实体检测采用同条件试块,其留置组数不少于10组,便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标养试块强度采用60天强度值进行评定。
D.本工程混凝土强度检验非见证取样试块由中铁建工集团中心试验室进行检测;见证取样试件经与监理公司共同确定送北京四环恒信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基础底板混凝土试验计划Ⅰ区砼试验计划表4-24.1.3碱集料反应的要求:地下室砼结构直接与土壤接触,属Ⅱ类结构砼,砼碱含量≤3㎏/m3。
4.1.4、技术交底准备:依据本施工方案,由土建分部总工负责制订出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实行层层交底方式,即先对项目管理层及施工管理层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交底,再对混凝土振捣工进行专门培训、交底。
按照施工进度安排,提前确定所需机械、器具,组织、安排好现场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
4.2.机具准备表4-34.3.材料准备基础底板采用C35、P10砼,Ⅰ区、Ⅲ区砼用量约99802.0 m3(不包含Ⅱ区);其中:后浇带采用C40、P10膨胀砼,用量为5008.0 m3;底板、梁砼数量为94794.0 m3。
Ⅰ区其各流水段砼用量,详见表4-5:Ⅰ区砼数量表表4-4拌站提出申请,以备原材料。
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5.1.流水段划分:本工程平面尺寸大,构件截面大,底板均是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图纸中结构按纵横向30~40m左右距离设置1000㎜宽的后浇带。
依据后浇带Ⅰ区结构共划分为30个流水段,Ⅲ区与Ⅰ区相对应,也分为30个流水段。
Ⅱ-1、Ⅱ-3区结构呈对称图形。
流水段划分如下图:流水段划分平面图Ⅰ区各流水段后浇带具体轴线位置见表5-1,Ⅲ区与Ⅰ区对称布置。
Ⅱ区待收到施工图纸后再作补充。
Ⅰ区各流水段划分部位表5-1Ⅰ区底板→Ⅲ区底板→F1区底板→F2区底板→Ⅱ-1区底板→Ⅱ-3区底板。
5.2.1 Ⅰ区施工顺序:Ⅰ-1段、Ⅰ-2段→Ⅰ-5段→Ⅰ-6段→Ⅰ-3段、Ⅰ-7段→Ⅰ-9段、Ⅰ-10段→Ⅰ-15段、Ⅰ-18段→Ⅰ-16段、Ⅰ-19段→Ⅰ-21段、Ⅰ-22段→Ⅰ-4段→Ⅰ-8段→Ⅰ-11段、Ⅰ-14段→Ⅰ-17段、Ⅰ-20段→Ⅰ-23段→Ⅰ-24段、Ⅰ-25段→Ⅰ-27段、Ⅰ-28段→Ⅰ-29段→Ⅰ-26段→Ⅰ-30段→Ⅰ-13段→Ⅰ-12段。
5.2.2 Ⅱ区施工顺序:Ⅱ-1区→Ⅱ-3区。
5.2.3 Ⅲ区施工顺序:Ⅲ-27段、Ⅲ-24段→Ⅲ-28段、Ⅲ-25段→Ⅲ-9段、Ⅲ-5段→Ⅲ-6段、Ⅲ-29段→Ⅲ-21段、Ⅲ-22段→Ⅲ-1段、Ⅲ-10段→Ⅲ-7段、Ⅲ-2段→Ⅲ-18段、Ⅲ-19段→Ⅲ-30段→Ⅲ-26段→Ⅲ-11段、Ⅲ-8段→Ⅲ-23段、Ⅲ-20段→Ⅲ-17段、Ⅲ-14段→Ⅲ-16段、Ⅲ-13段→Ⅲ-15段、Ⅲ-3段→Ⅲ-12段→Ⅲ-4段。
5.2.2 F1、F2区施工顺序:F1区→F2区5.3.混凝土运输:5.3.1、砼初凝时间及运输时间:要求砼初凝时间为16小时;每个流水段浇筑砼时,必须保证每小时供应120m3砼;每辆砼运输车之间间歇时间≤10分钟。
要求搅拌站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以保证砼供应的连续性。
5.3.2、现场砼输送方式的选择:5.3.2.1、地泵及泵管布置:通过计算(见附件一)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在基坑边坡上口布置5台地泵,基坑内临时布置2台地泵,保证每个流水段底板浇筑混凝土时有3台地泵,在地泵施工范围内搭设防护棚。
取Ⅰ区两个较大面积流水段Ⅰ-5段、Ⅰ-18段进行布管,地泵具体布置位置见Ⅰ区地泵布置平面图。
泵管布置时尽量减少弯管,同时保证在作业面上的临时水平管最短,水平泵管的固定,采用钢管架柔性支撑,弯管处设固定支撑,泵管用草袋子覆盖,防止气温过高影响砼入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