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议论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材料类型及审题举例(1)材料的类型有叙述评论(寓言、故事、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类、哲理类、组合类、图画图片类等。
(2)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类型虽然多样,但其基本的审题要求也要知道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3)由于新材料作文要求将材料融入写作中,我们就应该注意适当引述,尽可能地将与立意中心有关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而引述时要做到准确和言简意赅。
(一)寓言类材料【例1】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
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
”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审题分析]寓言型材料,其含义常常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
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涵义。
此材料为寓言,其内容涉及两个对象:一是火花,一是浪花。
浪花的话是提炼观点的重要信息。
它根植于波浪,才花开不败;突出个人,就一闪而逝。
这中间闪耀着哲理的光芒。
关键在给“浪花”这一类体找到一个合适的本体。
波浪是水滴的集合,源远流长,根基厚实,与之类似的应是一个群体,可以理解为民族、社会、乃至文化、习俗等;浪花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个体。
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然后将它进一步推演,潜于背后的蕴涵就会露出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
【例2】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审题分析]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
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二)故事类材料【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高考福建卷)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
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86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
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
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
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①格林兄弟俩,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作品“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立意:付出,本来就是一种收获;②格林兄弟的作品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得以流传至今——立意:让优点尽现芬芳(选材:田忌与孙膑、成龙与孙楠等);③格林兄弟在《童话》未面世前,没有把心思全寄托一件事上——立意:让人生多点精彩(选材:黄兴、香港阿福等)。
【例2】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
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
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这则材料以叙事为骨架,说的是邮差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心生倦怠,又因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而看到希望。
从整体叙事方向看,它要论及的应该是人生在面对困境、挫折和打击时,要以何种心态和方式去应对的问题。
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
“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
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
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立意误区:1、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如果只从局部出发,没有看到事件的前后因果关联,只想到花的绽放需要时日的积累,那就难免偏题。
叙事类命题,可以从事件的前因后果角度多加比照,得出符合通篇题旨的立意。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的结果,没有从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入手,立意定为“积累”“量变到质变”“注重点滴”“坚持”等则不当。
2、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的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
材料并没有反映“实践”和“空想”的问题,这样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三)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例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年高考湖北卷)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
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道作文题一是关注社会热点,将当时举世瞩目的世博会选入材料中,一改前几年不在材料中展示时事材料老规矩,作文题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二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的文化含量。
围绕主题词“幻想”选取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晚清小说《新中国》的预言,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这些丰富的材料,让考生在对历史的审视和对现实的观照中碰撞出写作的火花。
材料提示语简明精当,反复强调文章的关键词“幻想”,以排比句和省略号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文题材料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语——“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即可。
“幻想”连接着人类必须面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某个角度说,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构思时,可以从“幻想与现实”“幻想与社会进步”“幻想与成功”等角度切入,立意为文。
(细心的考生还会发现材料所举的例子都来自中外文学家的幻想小说,因此考生还可以谈文学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幻想小说的独特魅力,从这个角度立意。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全国卷II)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作文题要求针对“浅阅读”的讨论写一篇作文,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发表对“浅阅读”的认识,至于是谈得失利弊的哪一点或几点,由考生自由选择。
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抑或是辩证看待,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到阅卷者的认可。
对于本题而言,阅读方式的发展与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
在当今时代,“浅阅读”以其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等特点而受到很多忙中偷闲人的喜欢。
当然,与格物修身的深刻精神活动——传统的“深阅读”相比,“浅阅读”难免让人产生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感。
不过,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任何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因素存在的。
所以,写这种文章,在语言表述上切忌有过激行为。
在赞同某种阅读的同时,千万别将另一种阅读一棍子打死,要辩证思维,得体表达。
当然,本题并非只能就阅读谈阅读,从阅读方式的选择与变化,也可折射出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差异与变化,据此去选择立意也是可取的。
总之,时代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有了浅阅读的经历和感悟,浅阅读似乎是他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一种学习或是生活方式,也许他们没有在意先前的这种生存状态。
现在这种生活经历以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考生不会感觉生涩难解,多有的是会意和亲历。
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表述感悟“浅阅读”,正是以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此中个性化的感悟肯定层出不穷,个性化的观点也定会接踵而生。
(四)哲理类:哲思、名言、诗歌【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辽宁)一个人在他3岁的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