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2、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改变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3、 虚假普遍性: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性效应。
4、 虚假独特性:在能力方面,当我们干的不错或获得成功时,虚假独特性效应则更容易发生,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平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5、 信念固着:信念固着现象是指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
6、 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其他人怎么样产生一个预期,这会影响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
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7、 登门槛效应: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登门槛现象。
8、 好心情效应: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9、 首因效应:最先出现的信息最具有说服力。第一印象很重要。
10、 去个体化: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以至于忘却了个人的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简言之,就是变得去个体化。
11、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二、 简答题
1、 如果说基因与人格对自我概念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那么社会经验对自我概念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人身份与社会身份:民族、信仰、性别、专业等等。
当我们成为处于一个大团体的小团体时,社会身份就显示出重要性了,例如,男性团体中的女性,汉族团体中的少数……
通过社会比较判断自己:高矮、胖瘦、贫富……
周围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比较的标准。
我们常常与他人进行比较,无意识的,并且分析为什么存在差异。
我们的生活几乎全部时围绕社会比较开展的,有时候社会比较也会带来烦恼,例如,自尊的动摇,难度的增加等等。
2、 简述凯利的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3、 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4、 简要论述什么因素引起了服从?
5、 简要论述说服的两种途径的作用机制。
6、 简要论述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
7、 简要论述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8、 简要论述什么因素引起了冲突?如何才能获得和平?
三、 论述题
1、 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哪些?根据社会文化的背景,分析这些角色如何影响着你的行为?
2、 请论述“说服”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分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服的效果会更好?
3、 举一个你身边的产生“偏见”的例子,结合你的例子,分析偏见产生的社会根源,动机根源以及认知根源。
4、 根据你所学过的社会心理学知识,探讨如何才能维持一段稳定且持久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