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下数学教案

浙教版七下数学教案

浙教版七下数学教案【篇一:2016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七上数学教案1.1从自然数到分数教学目标:1.回顾小学学过的关于“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2.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排序、编号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自然数的各种应用,从自然数到分数是来源于生活实践。

教学难点:自然数、分数的各种应用,教学过程:引入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

一、创设情境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2008年8月8日到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我国体育代表团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一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特以9秒69第一个冲过终点线。

男子100米世界纪录历史性地首次被―浓缩‖到了9秒70以内。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9秒69写成9.69秒,9.69又属于什么数?(由北京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二、提问复习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自然数的作用:①计数如:51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②测量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③标号和排序如:2008年,金牌榜第一。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因为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三、做一做(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回答)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1)、 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4)、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1407;(5)、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补充2小题,加强巩固自然数的作用)四、小组讨论问题1:我们知道小学里先学自然数再学分数,但你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能用自然数表示四人均分一个西瓜,每人可得多少西瓜吗?(用分配等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问题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什么?(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1)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关键是怎样方便简单)五、巩固提升见书本p4课内练习1、2、3,其中第2题,让同桌两位同学先各自估计,然后一起测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问题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怎样转化?如小数。

问题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如1.68= ;0.00062= 。

问题5:小学里还学过一种数叫什么数?(百分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指出: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和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

六、合作学习请讨论下列问题:1如图1-1(见书本p:3)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书写算式并计算,同学和教师一起批改)注意:列式时,市内交通和检票时间选用30分还是40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情境,在保证不会误了上火车的情况下,小慧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那么杭州市内乘公交和检票时间应假设用最长时间。

2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

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者奖金。

⑴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⑵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而发行成本保持不变,有人提出把奖金总额减少6%。

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第二小题,涉及到得数量比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这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

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因为发行成本不变,所以只要计算奖金减少部分是否多于或等于福利资金提高部分,如果是,那么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也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将变化后的福利资金,奖金总额,发行成本的总和与销售总额度比较,如果是小于或等于,是可行的,如果是大于,是不可行的。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指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因此分数可以转化为124= ;1= ;=。

835指出:从上面两题可以看出,通过数的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

思考:上面问题2中的第⑵题可以用如下的算式求解: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用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分数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的必要性)读一读:请阅读下面报道;并回答下面问题: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将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问题:1、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那些数?2、这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三、做一做: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想一想:(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解答这些问题,你选用了什么数?为什么?练一练: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的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者奖金。

(1)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2)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发行成本保持不变,把奖金总额减少6%,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2有理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了解从自然数、分数到有理数的扩展过程,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3、会用正数、负数、零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理解有理数的分类。

(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大量的现实实例,多彩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一次重大飞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看一看,说一说:本章章前图(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两地海拔与气温比较)与节前图(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在图中你发现了你还不是很熟悉的数了吗?凭你的经验,你能解释这些陌生数字的意义吗?这里零下233℃不用-233℃表示,直接用自然数233℃表示,可以吗?看来我们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自然数、分数还不能够满足我们生活所需。

因此必须把数的内容推广。

引入课题“有理数”。

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某一种量,请讲出来。

把学生讲出的较恰当的量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把与之相对的量分别写在后边,如:零下20℃——零上10℃,降低5米——升高8米,支出100元——收入500元。

指出这样的量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意义相反,与值无关。

区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

以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吗?显然是不能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

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规定为正,用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如8848,12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放上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负,用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如-155,-233等,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负号不能省略)。

读作“负155,负233”。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1(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那么-0.03克表示什么?【做一做】:p71、(口答)读出下列各数,它们各是正数还是负数?【篇二: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