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文寓言故事

古文寓言故事

篇一:文言文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一、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翻译:寓意:二、稚犬报仇龟生村民赵五家,犬生子方两月,后随母行,忽为虎噬。

五呼邻里,数壮夫持矛逐之,虎捷驰不可及。

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以走。

稚犬为棘刺挂罥,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由此系累稍迟,追及毙刃下。

翻译:寓意:三、饿死狙公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①。

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箠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③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④。

其夕,相与伺⑤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翻译:寓意:四、蒙人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

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

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

虎立而睨之。

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翻译:寓意:五、患在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翻译:寓意:六、荆人畏鬼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

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

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

或侜之曰:“鬼实取之也。

”中心惑而阴然之。

无何,其宅果有鬼。

由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与之,弗信其人盗也。

翻译:寓意:七、鷧鸟中计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

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

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如故。

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

翻译:寓意:八、猩猩嗜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

大麓①之人设以醴尊②。

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织草为履③,勾连相属④也,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⑤谓其朋曰:“盍⑥少尝之?慎无⑦多饮矣!”相与⑧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已而取差⑨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⑩之甘也,遂大爵 而忘其醉。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

麓人追之,相蹈藉 而就絷(13),无一得免焉。

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14)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刘元卿《贤奕编·警喻》)翻译:寓意:九、黠猱媚虎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吾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之,以献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踪猱。

猱则已走避高木。

虎跳踉大吼,乃死。

翻译:寓意:十、束氏狸狌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鬓,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钕,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翻译:寓意:十一、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

越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

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翻译:寓意:十二、白雁落网具区之泽, 白雁聚焉, 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 设雁奴环巡之, 人至则鸣, 群雁藉是以瞑.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 雁奴戛然鸣, 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 視之无物也.如是者四、三, 群雁以奴給己, 共啄之.未几, 泽人执火前, 雁奴不敢鸣, 群雁方寐, 一网无遗者.翻译:寓意:十三、蝜蝂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翻译:寓意:十四、临江之麋《临江之麋》(唐·柳宗元)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翻译:寓意:十五、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翻译:寓意:篇二: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通(2)反归取之通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还不可以。

”(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2)又以报关尹子()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2)秦青弗止。

()(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