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撷取(xi) 馈赠(ku) 谆谆教导(zhūn) 恪尽职守(k)B.默契(q) 迤逦(lǐ) 戛然而止(ji) 如法炮制(po)C.缄默(jiān) 戏谑(n) 浑身解数(xi) 苦心孤诣(y)D.喷薄(b) 阔绰(chu) 鲜为人知(xiǎn) 鳞次栉比(zh)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热忱娇健险象环生一泻千里B.阴霾羁绊持之以恒兴高采烈C.拂晓沉湎妇儒皆知锐不可当D.曙光桑梓因地治宜迫不及待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韩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35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
B.我市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环保目标,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C.调查结果显示,近90%左右使用过空中无线网络服务的乘客愿意牺牲舒适的座位,来换取无线网络服务。
D.《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10余次大规模上百名专家学者的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5.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著:吹拂A.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的景象。
B.三四句的意思是同样有家归不得,杜鹃你还是不要再啼叫了。
C.这首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均为二二三式,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韵味。
D.整首诗写得委婉曲折,表达了游子思乡,有家归不得的感伤之情。
二、积累与运用(共15分)6.名著阅读。
(4分)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
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7.阅读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提取主要信息。
(2分)2 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客机失联后,我国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军方等有关部门共派出18艘船只与军舰、8架直升机、5架固定翼飞机,协调66艘过往中国商船和20艘渔船协助搜寻,动用21颗卫星并协调国外,16颗卫星提供数据支持,全方位搜寻。
截至4月28日,中国政府已累计为在京家属开展医疗和心理巡诊8067人次、医疗处置1138人次、心理干预797人次,为262名有需要的家属安排体检,组织航空航天和法律等领域专家举办专业知识咨询讲座6次,1000余人次参加。
8.综合性学习。
(3分)莱芜地处泰沂山区中段,钟灵毓秀,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林、洞,峡、泉、潭、瀑,种类齐全。
有水光潋滟的雪野湖、沟深壑险的齐鲁大峡谷、风光旖旎的雪野农博园、天上人家王石门;更有雪野鱼头、棋山炒鸡、莱芜羊汤、口镇南肠等地方特色美食。
①《莱芜日报》要在专版刊登美丽莱芜魅力莱芜宣传栏,请你仿照示例为该专版再拟写一个栏目。
示例:探寻莱芜最美乡村栏目:②假如你校将在山东省旅游网站用对联的形式发一条微博宣传推介莱芜,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上联:房干山上观流泉瀑布品山珍野味,嬴牟风景果然好下联:9.填空。
(6分)①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②,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③,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④辛弃疾《西江月》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⑤杜甫在《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水字的诗句(连续两句):,。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
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长跪而谢之②寡人谕矣③亲尝教以兵④许由无天下之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C.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D.若士必怒王若无兵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13.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2分)1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四、现代文阅读。
(共3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22题。
(一)孔孔洞洞话峄山梁金惠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
在漫长的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砾。
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
如果游山从西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
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而它的孔洞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
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
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
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
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不消说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
根老冰泉,叶苦霜月。
斫为绿绮,徽声粲发。
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
再看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个大字。
这些精彩的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齐武平年间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的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
在这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
更有那李斯为歌颂秦始皇功绩的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体,是我国文字规范化的开始。
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墨客留题的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的足迹可见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的话,那峄山之麓的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的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
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萱庭题写的高15米、宽8米的独体鼇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刻之最,可称奇绝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书有民族魂三字,单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东部山顶的一块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独占鳌头民族魂的独特含义,极其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总结表达了峄山的文化特征。
⑥正像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经,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
峄山的变化在于它的演进,不易的是它的坚硬和顽强。
简而化之,如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着青春,永不止息!(选自2014年《齐鲁晚报》)15.峄山形态景观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②段用一句话概括。
(3分)16 .第③段开头画线句引用郑燮的话有何作用?(3分)17.简要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峄山文化和精神的认识。
(5分)五、写作(共5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