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测试卷(初中语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校区: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26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不屑置辨淅沥温文而雅典籍B、前呼后拥热衷老谋深算渺茫C、锲而不舍锤练冥思苦想附和D、光彩熠熠韶华死心踏地婉惜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嚣,成为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B.在北大,胡适与钱穆的讲座因精彩而风靡校园,他们在学生中也留下了“北胡南钱”的美誉。
C.少年时代总有人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有的是弥补的时候,转眼却已是青年。
D.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人们面前,她英勇行为的每个细节如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催人泪下。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4.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沙僧,路经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
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东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5. 你古诗文默写。
(8分)(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仍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是,。
(6)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业。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
6. 请仿照示例,选择《水浒》《昆虫记》《简爱》《骆驼祥子》四部名著中的一部,就作品的内容和阅读感受,写一则推荐语。
(50字左右)(6分)示例:《繁星·春水》推荐语:来读吧,来感受母爱的温暖、童心的纯真、自然的美好;读《繁星·春水》如品一杯茶,茶香满口,回味悠长。
选择《》。
推荐语:来读吧,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共16分)母亲的心⑴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⑵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⑶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⑷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⑸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⑹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⑺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⑻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⑼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⑽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略有改动)7.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⑴~⑼段的主要情节。
(3分)“我想吃螃蟹”——①——②——“母亲捞起螃蟹”——③8.阅读文章⑴~⑷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6分)9.第⑻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0.阅读第⑼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2分)“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11.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2分)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
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
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
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
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
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
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2.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3.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3分)选文第①段先针对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例,论证了的观点。
14.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5.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4分)四、古诗文阅读(共16分)阅读《出师表》与《三国志.诸葛亮传》选段,完成16-19题。
(共12分)(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74)。
臣不胜受恩感激。
(二)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①写诚②,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寡④,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酕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雄,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⑥,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⑦。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注】①[解带]比吩敞开胸怀。
②[写诚]抒发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