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按要求完成练习。

(6分)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

也许,幸福是你风尘扑扑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lài()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

关键的是,你要有一幅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yú()的追求。

每天都有一份期待,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ài()yú()(2)找出文中的两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3)在横线上补出一句,使之与其它句子构成排比句。

2.在横线上写出名句、作者或者诗题。

(10分)(1),故逐之。

(2),乞人不屑也。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_。

(4)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6)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行成于思,毁于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今年五•一期间,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C.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D.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的气势和独具匠心....的构思来抒情言志,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4.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位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勇敢坚强,意志坚定的人物形象。

5.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某校举办相关活动,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①“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1)②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请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词语。

(1)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情系节日】(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

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弘扬传统】(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

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60分)(一)古诗词阅读6.阅读陶渊明《饮酒(其十七)》,完成下列题目。

(5分)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人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飞良弓。

(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

(2分)(2)结合作者经历,你认为诗句“觉悟当念还”中的“还”指什么?(1分)(3)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相比,你觉得这首诗抒发了何种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 óng):重复,再次。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7.文言词语释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未既济.济:②公伤股.股:③不禽.二毛禽:④不鼓.不成列鼓:8.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2分)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解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4分)(1)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什么?(1)(2)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3分)(三)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

”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

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

”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

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

”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

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

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

”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

”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

”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

”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

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

”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

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

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

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

”行者大怒,叫:“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11.本文段选自《西游记》,请将下面的西游记回目与故事所发生的国家进行配伍选择:(2分)①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②半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③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④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A.车迟国B.女儿国C.乌鸡国D.宝象国①②③④12.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孙悟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请做出转换。

(2分)13.某校初三(9)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2分)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四)阅读《高贵的“低头”》,完成练习14-17题。

高贵的“低头”陈鲁民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

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

但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②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的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③由此想起一件事。

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

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

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

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④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恐怕更多。

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有时候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不到一半,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

有位教授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

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

⑤“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就肯定会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

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那么未来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人头地就更不可能了。

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拥有的文凭和各种技能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⑥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

相关主题